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19-09-01陈燕妮

大观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育五位一体协同育人

陈燕妮

摘 要: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与美德,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与高校美育、心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有相似之处。艺术类高职院校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美育理念、美育课程建设、美育实践平台、美育环境、美育师资团队五个方面,探索“五位一体”的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艺术情操,美化心灵,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艺术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育;心育;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资助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38)。

美育是指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心育是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美育与心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积极心理学作为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思潮之一,主要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与美德,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其与高校美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有相似之处。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可以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索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基础

积极心理学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以优势、美德和积极情绪为重要研究内容。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里首次提出“美育”概念,认为美育能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教学美,认为美是一种敏感的良知的教育手段。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美育与心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对美育与心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美育对心育的功能。陈池瑜在《中国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中认为,“社会和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美育”。顾颉在《论美育的心育功能》中指出,“审美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赵伶俐在《美育:使人格完美和谐的教育》中认为,“美育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更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起到关键作用”。二是心育融于美育的研究。耿亚迪在《心育融于美术教学的探析》中提出,“从教师自身素养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心育两个方面来探索美术鉴赏课程融入心育的途径”。杜学敏等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谈大学生德育新途径》中指出,“用积极情绪塑造美德,用感恩之心强化美德”。三是美育与心育的结合研究。张敏生在《论德育、心育、美育的有机结合》中提出“以美塑心、以心求美”的观点。安娜在《实施高教美育理念 塑造完整健康心灵》中认为,加强高校美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提高审美修养、培养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人格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卜丽华在《论普通高中美育与心育的有机整合》中认为,美术欣赏和体悟作品的美能够浸润心灵的美,并提出绘画表达的是艺术心理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综上所述,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能够充分发挥二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

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五位一体”的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意义方面,能够丰富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内涵,能够拓展高等学校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的理论范畴,也能够进一步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现实意义方面,有利于引导艺术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育阳光心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主要架构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从“树立积极美育理念、加强美育课程建设、拓展美育实践平台、营造美育组织环境、打造美育师资团队”五个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模式。

(一)树立积极美育理念

艺术类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的优势,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树立积极的美育理念,将校训、学校精神等融入美育理念宣传,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全体师生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强化师生对美育的认同,增强广大师生的美育观,引导师生从心理上感受美育艺术教育到美育素质教育,升华到审美情感教育。

(二)加强美育课程建设

充分发挥课程主渠道的功能,将专业教学与公共课教学、选修课与必修课、专业学习与兴趣爱好相结合,改革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将美育与心育贯穿于所有课程教学中,实现各院系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的成长辅导相互融通、心理健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相互贯通,创新开展各院系学生特色成长辅导活动、开设美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展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等活动,从而实现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审美创作的有机融合,达到“三全”育人的办学目标。

(三)拓展美育实践平台

通过搭建美育实践平台,组织特色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和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學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艺术类高职大学生美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德育实践、顶岗实习、“爱心三点半”志愿服务、学雷锋等活动,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学生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领悟,收获成长。

(四)营造美育组织环境

通过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为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提供条件保障。一是美化学校环境布置。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完全艺术类高职院校,充分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美育氛围的营造,将师生的优秀绘画作品用来装饰学校运动场、教室、工作室、宿舍走廊、艺术工厂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美育文化,使学校建筑物处处彰显美育文化,强化师生的视觉认知。二是建立阳光心灵美育文化长廊。结合“致用致美”的校训,依托学校宣传栏、展播厅、美术展、5·23开放周等,弘扬积极阳光的心理理念,展示美育优秀事件和典型案例,打造学校美育模范,打造美丽校园、精致校园、人文校园。三是打造具有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展“百米画卷”“剪纸”“创意手绘”等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四是创建网络美育环境。通过学校官微、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空間励志园、空间怡心园、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公众平台等)、QQ群、微博、贴吧等现代信息媒介,大力宣传美育精神和心理健康知识,展播学校的美育事件,积极营造良好的美育网络环境。

(五)打造美育师资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应有效整合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等师资力量,打造一支综合素养高的美育师资团队,从而实现全员育人。教师良好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崇高的职业素养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努力为学校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升美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加强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耳濡目染影响学生。

四、结语

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顺利就业创业的关键基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美育与心育协同育人模式,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美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育学生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助推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学校的改革创新和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卜丽华.论普通高中美育与心育的有机整合[J].美与时代(中),2015(8):100-102.

[2]朱继光.积极心理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快乐感探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1):41-43.

[3]赵伶俐.美育:使人格完美和谐的教育[J].人民教育,2014(21):42-45.

[4]张敏生.论德育、心育、美育的有机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35-37.

[5]顾颉.论美育的心育功能[J].中国德育,2009(6):31-33.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心育五位一体协同育人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