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语教育领域思辨能力研究综述

2019-09-01吴秀兰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思辨能力教学改革

吴秀兰

摘    要: 通过对1998年—2018年刊登在国内11种外语类期刊上有关思辨能力研究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思辨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改革成为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学生思辨能力现状、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思辨能力测试、教材编写和教师思辨能力研究等。本文主要指出思辨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思辨能力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 外语教育    思辨能力    教学改革

在国际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外语人才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因为思辨能力不仅是国家外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未来竞争力和软实力,而且对外语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1]。基于此,国际和国内语言学界的专家和学者掀起了对思辨能力研究的热潮。

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有综述文章帮助国内专家学者了解国内外思辨能力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迅速查阅有关思辨能力的大量文献信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确保不做重复性研究。为此,以下国内学者就国际和国内语言学界思辨能力的研究做了相关综述。马利红,刘坚对2000年—2017年国际语言学领域以思辨能力为主题的SSCI论文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国际语言学领域思辨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语领域,研究热点包括教师认知理念、反思论证、学术语篇社会化等[1]。龚茁,柴改英对1964年—2014年我国学界国内思辨能力研究进行回望,发现研究主要以写作、口语、翻译等实践为端口发现问题寻找出路[2]。杨艳霞,任静生梳理了2000年—2015年我国外语类CSSCI来源期刊中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内容集中探讨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3]。以上综述文章有利于对我国学生外语思维状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认知,但对国内思辨能力研究的综述,随着近三年研究的热度,无论是研究时间跨度还是研究样本范围都有待进一步扩大。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不同视角梳理近二十余年国内11种外语类期刊发表的思辨能力研究文章,探讨思辨能力研究的总体趋势、重点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希冀促进我国思辨能力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学生思辨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国内思辨能力研究的总体趋势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我国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始于1998年黄源深提出的“思辨缺席”[4]。在以后的研究中,有的专家和学者用思辨能力,有的用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critical thinking这一概念,因此,笔者以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关键词,检索1998年—2018年国内11种外语类期刊的所有文章,深入阅读后剔除不相关文章,最后满足条件的文章为83篇,其中,《外语界》19篇、《中国外语》18篇、《外语电化教学》12篇、《外语教学》9篇、《外语与外语教学》8篇、《外语学刊》6篇、《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4篇、《现代外语》2篇、《外语研究》2篇、《外语教学与研究》2篇、《外国语》1篇。《外语界》《中国外语》《外语电化教学》这三种期刊文章数占整个研究样本的59%,是思辨能力研究结果的主要发表阵地。

国内外语教育领域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8年—2009年)发表文章数为11篇,占发表文章总数的13.3%,是国内专家和学者对思辨能力初步认识和探究阶段;第二个阶段(2010年—2018年)发表文章数72篇,占发表文章总数的86.7%,而且,除2015年外,文章发表数量相对比较均衡。由此可以看出思辨能力近10年来受到国内专家学者关注的程度。

二、国内思辨能力研究的重点

通过文献阅读和分析,笔者发现国内专家学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包括思辨能力理论框架的建构、思辨能力量具的开发和思辨能力培养等方面,重点集中在如何就思辨能力培养进行教学改革。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思辨能力现状、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思辨能力测试、教材编写和教师思辨能力研究等。

要进行思辨能力教学改革,必须了解学生思辨能力现状。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繞“思辨缺席”现象展开。表现主要有:(1)学生“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4];(2)学生缺乏“思辨习惯的养成,尤其是质疑的习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自信心”[5];(3)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特征中“寻真性、系统性和自信度的思维倾向呈负向特质”[6];(4)学生的“坚韧性、自信心不足,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不强等”[7];(5)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时批判性思维意识欠缺[8]。从以上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的确令人担忧,因此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是实现英语专业培养思辨能力目标的前提条件。高瑛,许莹提出的“三位一体”外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即将教学机构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者的教学实践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与指导[9]。

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课程设置上,英语专业可以压缩技能课的课时比例、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10],并依据国标中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语言技能类、语言知识类、语言应用类、文化素养类及实践教学类模块分类,提出将思辨能力各项子能力分别融入各个课程模块[11],使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技能课程思辨化、知识课程思辨化[12]。这些研究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案。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在已有研究中,这方面研究最多,大部分把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具体的语言技能课程和语言知识课程中,如口语课、基础英语/精读课、阅读课、写作课、视听说课、翻译课、英语辩论课、英语演讲课、新闻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关系简介、高级商务英语、中西文明比较课程、语言学课程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写作课程中的思辨能力培养问题。

开发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测试体系,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在设置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测试时,要目的明确、确保效度、促进教学,丰富评测形式、强化评测内容的思辨性、明确评测标准的具体思辨指标和学术规范[13]。在测试构想、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手段等方面都应该考虑测试学生的思辨能力。

優秀的教材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英语专业的大多数“教材的结构与内在逻辑遵循语言技能发展的节奏,课文的选材不关注内容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14]。在已有教材中,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综合教程”第五、六册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评判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15]。然而,培养思辨能力的其他教材比较稀缺。

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外语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认识到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了解思辨意识的构成、思辨意识和课程意识的关系及思辨意识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增强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掌握思辨能力培养方法。总之,对教师有关思辨能力的教学信念,教学行动和自身思辨能力水平等的研究比较匮乏,已有研究中,由于样本较少,不能代表大部分教师的思辨能力现状。

三、国内思辨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对思辨能力研究文献的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我国外语学界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数量近10年大幅度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然而,当前思辨能力研究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思辨能力及发展研究相对欠缺

从以往研究看,对教师有关思辨能力的教学信念、教学行动和自身思辨能力水平等的研究比较匮乏。因此,关注外语教师的思辨技能状况、增强教师的思辨意识、发展教师的思辨技能应是思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此,可以理论研究、校本研究和教师培训相结合。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思辨能力状况,运用国内外已有的思辨能力量具进行自查,发现思辨能力不足的方面加以弥补,同时把自己提高过程中所用的策略应用于教学。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材比较匮乏

在高校实际教学和测试中,专门针对思辨能力培养和测评的教材还远远不够,自《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后,教材编写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材编写应该是以后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教材编写中遵循以内容为依托的理念,将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与思辨能力培养有机融为一体[16]。

3.思辨能力测试研究力度不够

对思辨能力测试的研究,有专家对思辨能力的测试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但还没有深入研究。未来研究可以在思辨环境的创设、思辨知识和方法的讲授和思辨意识、思辨能力和思辨素养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英语测试的先进构想、测试方法和手段,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测试体系。

四、结语

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对1998年—2018年我国外语学界思辨能力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思辨能力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前10年为初步探究阶段,后10年研究逐步深入,并且研究趋势比较平稳。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思辨能力教学改革,包括学生思辨能力现状、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思辨能力测试、教材编写和教师思辨能力研究等。这些研究对我国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未来应在教师思辨能力培养及发展、教材编写和思辨能力测试等方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利红,刘坚.国际语言学领域思辨能力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SSC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外语界,2018(4):59-66.

[2]龚茁,柴改英.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思维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回顾和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6):69-75.

[3]杨艳霞,任静生.我国外语批判性思维研究可视化分析与反思[J].外语界,2016(3):50-56.

[4]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9.

[5]穆从军.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思辨能力调查[J].现代外语,2016(5):693-703.

[6]马蓉,秦晓晴.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特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4):60-63.

[7]文秋芳,张伶俐.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倾向变化的跟踪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167):3-8,16.

[8]王金巴.学生网络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171):39-43.

[9]高瑛,许莹.我国外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15(2):127-132.

[10]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73.

[11]范能维,王爱琴.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计与思辨能力培养融合的探索[J].外语界,2017(1):7-14.

[12]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22-23.

[13]孙有中,韩宝成等.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英语测评与思辨能力培养”笔谈[J].中国外语,2013(1):4-9.

[1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15]秦秀白.加强评判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六册简介[J].外语界,2010(2):83-86.

[16]徐锦芬.德国英语教材思辨能力的体现及对我国英语专业教材编写的启示[J].外语教学,2015(6):44-48.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思辨能力教学改革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