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

2019-08-31王淑琴

中文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读者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王淑琴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新的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图书馆作为知识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要注重读者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图书馆环境,提供给读者创新型的优质服务。本文首先明确了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问题,从时代机遇出发,重点探讨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图书馆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0-01

引言

“互联网+”技术普及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图书馆也应当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引入互联网平台,改善自身的读者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优化读者体验。虽然优化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但读者服务创新可以给图书馆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发展。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推动读者服务创新。

一、“互聯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图书馆读者数量取决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可以提高读者保有量,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社会价值。其次,图书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存在,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优质的读者服务可以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使之在良好的环境下,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拓展视野,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各领域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图书馆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能力。最后,通过读者服务的优化,图书馆自身可以完善图书管理水平,提高知识、信息的丰富性和条理性,有助于在社会范围内,推动知识传播,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新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问题

1.纸质图书损坏,检索困难

图书馆大部分的书籍仍然是以纸质形式存放,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整理和维护,便容易出现破损,给读者检索带来了困难。在新时代,各行各业讲究高效率,庞大的纸质图书数量给管理员规范整理带了巨大工作量,也耗费了读者大量的查阅时间。

2.缺乏功能分区,管理混乱

图书馆的作用不仅是供读者查阅书籍,还应包括交流讨论等,目前有一部分图书馆功能分区不健全,没有针对读者不同行为划分区域。比如,有的读者希望安静阅读,而另一部分读者希望进行及时交流,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相互影响,多方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整体体验较差。

3.电子信息化平台不完善

随着电子设备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为了更高的便捷性,选择移动客户端的电子阅读。目前还存在不少的图书馆,没有在技术方面实现变革,投入力度低,电子化与数字化的水平不高,没有把馆内的纸质书籍转化为线上的电子信息资源。相关书籍在馆内借阅量不高,服务只限图书馆所在地区的有限范围内,知识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4.把读者当做单一受众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兴趣爱好呈现多样化,对阅读的兴趣也不尽相同,然而有很多图书馆仍然忽略读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提供统一化的信息服务,这不仅降低了工作的效率,还无法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除此之外,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阅读习惯也不相同,年轻人更偏爱方便快捷的智能化自助设备,而中年人和老年人对智能终端的操作不熟练,更希望有及时的人工服务。

三、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

1.有效降低服务成本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方面采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服务成本。一方面借助智能手机的大众化普及,鼓励读者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订阅信息,读者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图书馆也可以减少传统的研发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结构、借阅程序等,减少了图书馆在推广和引流方面的费用。因此,从读者体验出发,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可以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成本,使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降低经济负担。

2.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图书馆服务需求方面,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追求较高的服务效率,还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也大不相同。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就可以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推送不同的内容,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

3.有效扩大服务范围

传统的图书馆推广方式包括海报、网站公告、通知等形式,受众数量较少,宣传范围都比较小,服务的范围和传播范围都比较有限。而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既可以利用微博、抖音等大流量平台进行宣传,也可以自行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积累粉丝数量,迅速传播宣传信息,实现精准推广。把纸质版的知识资料转化为电子信息,通过网络实现社会共享,使图书馆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读者的图书文献借阅,而是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知识传播,服务范围可以有效扩大,推广成本却更低,有效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4.提供主动化的阅读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路标导航、书籍借阅、文献阅读等方式服务读者,硬件和软件的落后,都使得服务水平有难以突破的限制。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以打破这一局限,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对用户体验及时进行跟踪和反馈,图书馆的任何动态和优化措施都能够通过平台主动推送给读者,使阅读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四、“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策略

1.积极开发“互联网+”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被动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已经越来越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运营也难以为继。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要正视“互联网+”服务的重要性,积极开发相关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借助信息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向智慧服务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平台。除了技术,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素质也是重要的变革要素。所有工作人员应当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从消息传递、日常事务处理等各个方面提高馆内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要根据新型的服务模式,调整原有组织结构和人员分配,树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创新文化价值观,建立合理的服务标准,并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为读者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

2.打造个性化服务,优化服务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仅依靠咨询和参考,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要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就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习惯,改变把用户当作单一受众的思想,提供多样化的图书服务。一方面,图书馆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与读者的及时沟通,了解读者意愿,积极主动地提供阅读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特点,对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比如,根据读者的资料借阅历史记录,智能化分析推送相关图书信息;对于相同题材阅读兴趣的读者进行分组,并组建交流群,论坛,会议等形式的讨论组,为读者寻找情感共鸣和知识输出的渠道,吸引更多流量加入;也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同,在馆内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优化阅读的环境,创造良好的阅读和讨论氛围。通过服务内容的优化,改善读者体验,使图书馆跟随技术进步的脚步,获得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不要忽略对智能设备不熟悉的中老年读者。虽然很多不同功能的自助机节省了用户时间,但对不熟悉操作的中老年人而言,自助设备会给他们冰冷、陌生、不方便的体验。因此,图书馆仍然要保留一部分人工服务,也可以针对中老年阅读习惯进行功能分区、活动组织等。

3.引入智能设备,实行智能战略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还具有交流媒介的属性。图书馆大量的搜集、整理、现场服务等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这些工作技能化水平低,耗费了人工成本,以及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和創新热情。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以引入智能化自助系统,比如自助咨询机、自助书籍借还设备等,尽可能的将工作人员从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向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和文化创意方面。在我国很多公共场所,已经开始尝试智能机器人进行导航、问答、提醒、查询以及搬运等简单工作,将其引入到图书馆当中,既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给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读者服务模式创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图书馆管理者应当主动出击,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各项工作效率,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提高读者阅读体验。“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发展机遇,图书馆应当勇于变革,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在知识和文化传播、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蒙佳所.“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709(06):63,65.

[2]符史洪.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优化与创新[J].科技资讯,2018,v.16;No.512(11):209-210.

[3]袁媞.“互联网+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2):118.

猜你喜欢

读者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