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齐贤家族世系考述

2019-08-30李湛栋

寻根 2019年4期
关键词:吴氏杨氏墓志

李湛栋

北宋名相张齐贤家族世系的相关研究,有张其凡、王慧的《张齐贤年谱》,该文依据史书对张齐贤之父母、兄弟、子孙、曾孙的资料做了部分汇总。陈若男在《张齐贤及其〈洛阳绅旧闻记〉研究》一文中根据《名臣碑传琬琰集》《宋史·张齐贤传》以及文集中的相关墓志资料对其祖孙三代进行了介绍。但上述研究由于所引文献不全,在其家族家世状况的研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加全面地梳理张齐贤的家世情况,笔者将通过出土墓志资料《宋故朝奉郎守少府监前知婺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柱国南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张子立墓志》)、《宋故朝奉郎守殿中丞分司西京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张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张子元墓志》)、《宋故延安郡太君杨夫人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杨氏墓志铭》),以完善该家世研究。

关于同张齐贤有直接关系的家族成员,《张齐贤年谱》中有详细记载,本文不再赘述,仅补充张齐贤家族世系中未见之人。并对相关资料中未见的人物及其相关事迹进行梳理。

张氏家族世系考

张齐贤家族,祖籍本为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由于石晉之乱,其父为避难而带着三岁的齐贤徙居洛阳,后为河南人。《张子立墓志》有:“其先曹南人,石晋之乱,曾祖避难徙居于洛,今为河南人。”这篇墓志的志主张子立,为张齐贤之孙,其“曾祖守一”

即为张齐贤之父。另外,在《张子元墓志》中有“赠太师、尚书令、冀国公守一,秦国夫人孙氏,大王考妣也”,“大王考妣”为曾祖父母。那么,在《张齐贤年谱》中所载其“父名不详”的问题即可解决。

张齐贤的兄长至少应有二人,《宋史》:“仲兄昭度尝授齐贤经,及卒,表赠光禄寺丞。”可知,齐贤之仲兄张昭度曾向他传授经学,“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左仆射张齐贤言:‘兄昭度乞赐赠官。诏赠光禄寺丞。”死后,由齐贤为其乞赠官职,即赠光禄寺丞。由于史料不足,其长兄之名不得而知。

张齐贤之子,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有“宗信、宗诲、宗礼、宗亮、宗简、宗约”六人。又见《宋史》:“齐贤诸子皆能有立:宗信,内殿崇班;宗理,大理寺丞;宗谅,殿中丞;宗简,门祗候;宗讷,太子中舍;宗礼最贤,虽累资登朝,而畏羁束,故多居田里。”由上述两条史料可以发现,齐贤之子有宗信、宗诲、宗礼、宗亮、宗简、宗约、宗理、宗谅、宗讷九人,然而学界对此问题却莫衷一是。王慧的《张齐贤年谱》认为齐贤有六子,其中宗礼同宗理、宗谅同宗亮、宗约同宗讷应为三人,并以《名臣碑传琬琰集》中的记载为准。而陈若男的《张齐贤及其〈洛阳绅旧闻记〉研究》则认为张齐贤有子八人,除了将张宗亮归为是张宗谅的误书之外,并不认同将张宗礼与张宗理归为一人,同时证明了张宗讷与张宗约并非一人。

对于张宗礼与张宗理,笔者认为两者应为一人,《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张文定公齐贤传》的内容出自当朝《实录》,而《宋史》则成书于几百年后的元朝,从史源与时效性来讲,《名臣碑传琬琰集》中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这是其一;其二,“宗礼”与“宗理”两个名字,神似而形不似,撰者在编写史书时,很可能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误书,此种原因的猜测虽具有主观性,但依然有它存在的可能性。

张宗亮同张宗谅的分歧,上述两位作者的想法及考证如出一辙,都认为是为了避其父齐贤字师亮之讳,当以《宋史》所载的张宗谅为是。

在张宗讷同张宗约是否为同一人的问题上,王慧在《张齐贤年谱》中只是将“宗讷”暂且当作“宗约”,而未举出实证。而刘若男引用了宋人沈遘所撰《西溪文集》中的“制诰”《内殿承制唐诜等并可供备库付使内殿崇班张宗讷等并可内殿承制》。由于沈遘为官是在仁宗、神宗之时,与张宗讷之生存时间有交集,故推测该制诰中的张宗讷即为齐贤之子。至于张宗约,由于未见相关史料,因此不可妄断其非为齐贤之子。经过上述论证,笔者认为张齐贤之子应为七人,即:宗信、宗诲、宗礼、宗谅、宗简、宗讷、宗约。

张齐贤可考之孙辈,大都集中于宗诲、宗礼之子。《张齐贤年谱》中考有八人,陈若男则通过《宗室东头供奉官夫人张氏墓志铭》增加张子奕一人。其中有:“夫人张氏,盖文定公齐贤之后。曾祖宗礼,工部尚书。祖子奕,中散大夫。”可知张子奕为宗礼之子。《张齐贤年谱》将《名臣碑传琬琰集》所载“宗诲子:子皋、子安、子庚、子定”中的“子安”同《宋史》中的“子宪”归为一人,原因出自《张宗诲墓志》所载:“长子皋,终司封员外郎、直史馆;次未名,早逝;次子宪,刑部郎中;次子文,终大理评事;次子庚,大理寺丞;次子定,屯田员外郎;次不育。”由墓志可知,宗诲第二子未取名而夭折,七子于宗诲卒时仍未出生,《宋史》又有:“子宪字彦章,以荫将作监主簿,以献文赐同进士出身,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知光化军。”可知子宪先是以父荫补为官,而后进士及第,官至刑部郎中,恰为其父“驾鹤而去”之时,所以,未名、未育者均非子宪;而子皋、子庚、子定于其他史料中皆有记载,唯独“子安”未见于史书,因此,“子安”应为“子宪”。

对于张宗礼之子,陈若男在增添张子奕一人外,却忽略了张子立。《名臣碑传琬琰集》中有:“宗礼子:子、子膺;皆擢进士第;宗礼子:子立。”此外,近年来新出土《张子立墓志》的志主张子立即为宗礼之子,“父宗礼,曾任大理寺丞,累赠户部尚书,性恬退,不乐荣宦,与仲兄营构家产,教养子弟,循循然乡里,有万石之风。于今绅间以英公门为令族者,尚书之力也。母封万寿县太君郭氏”。除此之外,还有《张子元墓志》中的:“大理寺丞,赠刑部尚书宗礼,封万寿县太君郭氏,考妣也。”可知宗礼之子还有张子元。

随着墓志资料的层出不穷,张齐贤的曾孙、玄孙也相继涌现出来。除了王慧在《张齐贤年谱》中提到的仲平、仲咨之外,还有《张子皋墓志》中提到的子皋之“三子:仲武,某官;仲衮,举进士,今亡;仲友,某官”,《张子立墓志》中的“男长曰仲隆,河南府永安簿。次仲随,越州新昌尉。次仲孺,太庙室长。次仲咨、仲裕,并试将作簿”,又有“孙八人,长曰伯通,授试将作簿。次伯达,并应乡举。次伯益、伯常、伯远,余幼未名”,此皆为齐贤玄孙。另外,该墓志中还有撰文人张仲夔,仅见“侄男登仕郎前守益州新繁县主簿仲夔撰”,可推测仲夔不为张子立之子,由于史料无载,目前暂不可考。《张子元墓志》中,张子元“有男四人:长仲熊,登进士乙科,今为著作佐郎。次仲颜,右班殿直。次仲弼,次仲谟,未仕”,又有“孙男四人,孙女六人,并幼……为齐贤之玄孙”。

《张仲绾墓志》中有:祖讳宗礼,累赠吏部尚书。考讳子,刑部员外郎赠朝請大夫,以文学议论有大名。可知张仲绾为宗礼之孙,子之子;另外墓志中还有“将葬,弟右侍禁仲绅以书,来列其行事,求文以议”,可知仲绅即仲绾弟。而本篇墓志的撰写者仲诩曾写“伯绪讳仲绾,予之从父弟也”,可知仲诩之父不是张子,又因为张子立、张子元诸子中,皆未提及仲诩,则仲诩可能为张子膺或张子奕之子。史书又言:“子、子膺皆擢进士第。”而张子奕则为“中散大夫”,从人的主观性来讲,笔者认为仲绅找进士及第之家为其兄撰写墓志的可能性会更大,故在此推测仲诩很可能为张子膺之子。

张氏家族女性情况

张齐贤家族的研究,倾向于对男性仕宦及世系的考证,而对其家族女性及其婚配情况却少有提及,本文拟分宗诲、宗礼两支对张齐贤家族之女性做出论述。

1.张齐贤及其先世之女性

孙氏,张守一之妻。关于孙氏之名号,《张子立墓志》中有:“曾祖守一,累赠中书令、冀国公。曾祖母晋国太夫人孙氏。”而《张子元墓志》则有:“赠太师、尚书令、冀国公守一,秦国夫人孙氏,大王考妣也。”从上对比可以发现,其曾祖母孙氏于两篇墓志中的名号不一,而《宋史》记载,“齐贤母孙氏年八十余,封晋国太夫人”,由此可以判断,应以《张子立墓志》中对其曾祖母的名号记载为准。太宗皇帝对齐贤之母也亲款有加,曾赐其母诗云:“往日贫儒母,年高寿太平。齐贤行孝侍,神理甚分明。”又有手诏:“张齐贤拜相,不是今生,宿世遭逢;本性于家孝,事君忠;婆婆老福,见儿荣贵。”

崔氏,张齐贤妻,关于其名号,《张宗诲墓志》有“母崔氏,秦国太夫人”,《张子立墓志》记载:“祖母秦国太夫人崔氏。”而《张子元墓志》中却为是“晋国夫人崔氏”,笔者认为,《张子元墓志》的撰者张仲武可能于撰写之时,错将其高祖母孙氏与其祖母崔氏的名号颠倒。

柴氏,张齐贤妻,为其“晚年所娶”。《宋会要辑稿》:“(仁宗天圣)二年六月,故司空致仕赠中书令张齐贤妻临淮郡夫人柴氏上齐贤《文集》,仍言孙男子进士登第,历官两任,乞为末品京官。诏与奉礼郎。”由柴氏上齐贤之《文集》,并为其子子乞官,推测齐贤当时应已去世。又因“初,左领军卫将军薛惟吉不能齐其家,妻柴氏无子,惟吉有子安上、安民,素与柴氏不叶。柴既寡,尽蓄其祖父金帛,计直三万缗,并书籍纶告,以谋改适。右仆射张齐贤定娶之”。

可知柴氏之前夫为薛惟吉,惟吉死后,张齐贤娶柴氏为妻。至道二年(996年)三月“戊戌,右领军卫大将军薛惟吉卒”,而齐贤当时为五十四岁。

2.张宗诲一支之女性

吕氏,张宗诲之妻。《张宗诲墓志》中有:“夫人吕氏,封冯翊县君;以次子让例恩,追封东平郡君。”吕氏生男七人,女三人,有一女嫁给了崇仪副使马成美,两女早亡。

白氏、寇氏,张子皋之妻。《张子皋墓志》载:“初,公在雍,丧配,莱公意以女归之,而未成也。莱公罢相,始婚于寇氏。”张子皋丧白氏之后,寇准将其女许配于子皋。之后,子皋之女嫁给了进士李希甫。

3.张宗礼一支之女性

郭氏,张宗礼之妻。据《张子立墓志》载“母封万寿县太君郭氏”,一句话涵盖了张宗礼之妻的姓氏、名号。另外,郭氏教子有方,子元“以万寿君耆耄,有庭闱之恋,因求便官,以奉旨甘,得监西京水南仓”,又有子立“皇三年上书,以万寿君年老,乞知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便旨甘”。郭氏年老,张子立、张子元皆请求罢官侍母,可谓孝顺有加。然而,不久之后郭氏卒,时间应在皇三年(1051年)之后。

陈氏,张子之妻。《张仲绾墓志》中有关于其母陈氏的记载:“母寿安县太君陈氏,有宜家令德,善教诸子。”

冯氏,张仲绾之妻。《张仲绾墓志》有载“其所娶冯氏先伯绪亡”,伯绪乃张仲绾之字。冯氏生三男三女,除长女嫁给郢州京山县主簿林永余之外,其子女皆早卒。

吴氏,张子立之妻。《张子立墓志》载:“公先娶吴氏,驸马都尉元弟之女,生二男三女,吴氏先公二纪而亡。再娶杨氏,太常少卿日华之女,生三男三女,封益昌郡君。”吴氏为当朝驸马吴元的女儿,但其先于张子立“二纪”(即24年)而亡,“嘉五年(1060年)岁在庚子十月十八日,夫人杨氏与诸子奉公之丧,归葬于河南府河南县之冷泉村于英公之茔,从夫人吴氏之旧圹,礼也”。由此可推,吴氏应卒于仁宗景三年(1036年)。上述史料意为张子立先娶吴氏,生二男三女之后又娶杨氏。又有《杨氏墓志铭》中记载:

子男五人,长仲隆,凤翔府扶风县令。次仲随,朝散郎、通判唐州。次仲孺,解州军使推官。次仲咨,博州高唐县令。次仲裕,河中府临晋县令。女六人,长适太子中舍梁宗咏,次适太常寺太祝薛,次适左藏库副使焦世昌,次适朝奉大夫姚颖,次适右朝散郎、都水监丞鲁君贶,次适朝奉郎王逢。

杨氏,张子立之妻。杨氏为太常少卿、三司盐铁副使杨日华之长女,其于张子立卒后的第三十二个年头“元五年(1090年)十二月戊午,以疾终于西京嘉善坊之第,享年八十三。遂以明年三月乙酉合焉”。杨氏之名号:“初封金华县君,后进封益昌郡君,以子加封延安郡太君。”杨氏生三男三女,通过上文所引墓志资料可知杨氏生有三男:仲孺、仲咨、仲裕,三女:长女嫁与朝奉大夫姚颖,仲女适右朝散郎、都水监丞鲁君贶,三女嫁朝奉郎王逢。此外,杨氏有孙男二十四人,孙女十九人,曾孙十二人,虽然还有二子三女不为杨氏所生,可“夫人鞠养勤甚而诲之,皆使有立”,这也就是杨氏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原因之一吧。

吴氏、王氏,张子元之妻。《张子元墓志》记载,“公始娶吴氏,又娶王氏,皆先公而亡”,又有四男一女,四男为:仲熊、仲颜、仲弼、仲谟,女一人,嫁给了前晋源县主簿刘绛。并且有孙子四人,孙女六人,子元卒时其孙皆幼。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吴氏杨氏墓志
Fort Besieged
王安石:古代的最佳老公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北宋宰相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消失的金粟瓜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