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丽丽 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2019-08-30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共青管理区垦区

李菡丹

64年前,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口号引领下,青年志愿垦荒运动在黑龙江萝北划下了第一犁。此后,全国20万城市青年受到鼓舞,自愿投入垦荒队中,满怀创业激情和奋斗的理想,向荒原进军……这段中国青年运动可歌可泣的历史,塑造了青年志愿垦荒精神。

如今,顶着风雪战天斗地的场景已经不再,但历史不会被遗忘,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也历久弥新。在这片深情的黑土地上,三代垦荒人发扬“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一起见证着中国北方共青城的腾飞。

31岁的奚丽丽,现任共青农场哈尔滨庄管理区的党支部书记,身为共青农场第三代垦荒人,她说:“老一辈垦荒人历经64年的辛勤耕耘,已经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我们新一代共青人是站在老垦荒人的肩膀上创业。我早已深深地恋上了共青农场这个地方。”

燃烧理想的火焰

——“站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黑土地上,我感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奚丽丽,一个地道的哈尔滨姑娘,浓眉大眼,说话快人快语。“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女汉子,干什么都是急脾气,为人处事爽快,还有点争强好胜,哈哈。”

2010年3月,奚丽丽还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英语系的一名大四学生。当时,首期垦区主任助理培训班面向全校大四学生选拔25名学员,培训期为3个月,毕业后直接分到各垦区工作。然而,此时的奚丽丽因在校各方面表现突出,已被老师推荐到大庆市大商集团任职。当得知培训班的目的是为各垦区培养人才时,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将留在大庆市的工作机会让给了同寝室友,并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这仅有的25名学员之一。

被问及缘由,奚丽丽这样解释:“我们学校是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在学校校史馆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学校的历史,而且能看到北大荒、农垦区的历史,所以我们这些同学虽然不是学农学类专业的,但是对北大荒、对农垦区并不陌生,从步入校門的第一天起就被北大荒精神、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感动并鼓舞着,更怀抱着期望和向往。”

在培训班上,奚丽丽等25名学员接受了半军事化的集中培训。“我们每天早晨6点起床喊着‘诚信务实、艰苦奋斗的口号跑操,课程安排非常紧张,老师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北大荒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埋下了理想的火种。”

也是在培训班上,奚丽丽与来自动物科学专业的王来新结识,两人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有着一样的人生价值观,很快就成为了恋人。培训即将结束时,老师率领学员到北安农场等先进农场参观学习,“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农场,当我看见大型农业机械拉动现代化农业生产时,心中别提有多兴奋。站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黑土地上,我感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抉择红色的接力

——“用青春与热血在共青农场这片黑土地上续写红色诗篇”

“我们是首期垦区主任助理培训班,得到了黑龙江农垦总局和各垦区的大力支持。在最初报名时没有专业限制,在毕业选择工作地点时又允许我们在113个农场中自主选择,非常照顾我们。”在选择前,奚丽丽上网查询了每个农场的基本情况,最后和恋人一起选择了共青农场。“他的家就在共青农场,祖父辈是从山东来的第一代垦荒队员,父母已从共青农场退休,属于第二代垦荒人。”

“当时的共青农场与其他农场比较,或许经济建设还不发达,但是这里有红色的历史,有文化底蕴,蕴含着发展潜力。”奚丽丽诚恳地说,“而从个人的角度考虑,既然我选择了垦区,就意味着一定会离开家的,我不希望我的恋人也跟我一样离开家,离开父母。我们期待,接力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用青春与热血在共青农场这片黑土地上续写红色诗篇。”

“记得那是2010年6月下旬,我独自一人背着双肩包,拉着拉杆箱,里面装着过去获得的荣誉证书、衣物,还有妈妈亲手做的好吃的,坐了大概10个小时的火车到宝泉岭,又换乘大客车坐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共青农场。”奚丽丽回忆,当时虽然对家人不舍,但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很快就冲淡了离别的伤感。

然而,令奚丽丽没想到的是,当她辗转近12个小时车程终于抵达共青农场时,将背包和拉杆箱往地上一放,抬头环顾,她的一颗心重重地沉了下去。“当时的共青农场,楼房屈指可数,全是大平房,街道也就有现在的一半宽,全是水泥路,感觉条件都不如一个好一点的农村。”

“其实,在选择农场之前,身边的很多同学都亲自去各个农场实地考察,而我只是上网查了查,没有考虑那么周详,没想到现实会如此‘骨感。”但是,奚丽丽很快又一想,“我既然选择了共青农场,就要坚持下去,现在的条件比老垦荒队员们创业时期已是好太多了,我坚信共青农场的明天一定会好起来,而且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面貌。”

助力北方共青城

——“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有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共青农场才会可持续发展”

2010年7月,奚丽丽正式入职,任哈尔滨庄管理区主任助理。起初,不懂农业技术,她就向书本学,向身旁的同事学;看不懂地号图,她就与男同事一样,骑着摩托遛地号,熟悉地况。“在管理区,我主要负责农业工作,协助管理区主任开展管理区内的日常农业生产。农忙时,大家没有节假日,加班是常态,脑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参加工作没几天,主任便把我领到了一辆摩托车旁,教我怎么骑,指导了几下,我就上路了。骑着摩托行驶在田野间,微风拂面,空气新鲜,我感觉身心无比愉悦,美滋滋的。”

工作在生产一线,奚丽丽每天接触到的都是职工群众,她一有空闲时间就和哈尔滨庄里的老垦荒队员攀谈,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讲内心的感受。她从心底里为老垦荒们感动,也从他们身上找寻到了精神食粮和内在动力。“60年前,这群20岁上下的青年离别家人,告别城市生活,放弃稳定的工作,3年不要国家一分钱,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志愿垦荒,一待就是数十年。夏天,他们忍受蚊叮虫咬,躲避毒蛇猛兽;冬天,他们忍受寒冷的袭击,有的人指甲盖冻掉了,有的人耳朵冻起水疱。但是,这些青年坚持了下来。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甚至生命,献给了共青农场。他们用汗水和血泪,换来今天良田数十万亩。如今,意气风发、激情四射的青年已经垂垂老矣,他们还继续坚守在这个地方,守望着他们逝去的年华。这就是一种志愿精神,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坚持下去,一辈子。”

慢慢地,奚丽丽从不懂农业到说得头头是道,并获得了同事及职工群众的认可。她还先后被农场组织部、宣传部、劳资科、社区、场史办、工会等部门借调,协助各部门整理内页材料,创建各级示范点,迎接上级单位检查等工作,受到了各部门领导的好评。2013年4月,因工作需要,她被调到农场工会任女工干事一职,积极配合女工主任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负责工会宣教工作,认真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年5月至7月,她被农场抽调到拆迁领导小组,与其他成员一起负责农场第一居民组拆迁工作。“我非常珍惜被借调的工作机会,这使我熟悉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学习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经验。”

此外,从2010年开始,奚丽丽还义务担任农场解说员,为传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每一次解说词都是我自己写的,力求真实、朴素、易懂。那段时间,我经常是天未亮就跟车去车站接站,夜已深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现在,奚丽丽主要负责哈尔滨庄管理区的党务工作,以及一些涉及到民生的工作,为老百姓服务。“我赶上了好时候,参加工作没多久,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共青农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今,共青农场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个人都为打造北方共青城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深地爱上了共青农场!”

猜你喜欢

共青管理区垦区
应贺共青诗社成立(新韵)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一)
共青城 红土地上的创造
坚韧不拔 城市发展的补钙密码
国内石油企业技术管理新机制运行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运用生产管理信息化工程实现基础管理工作根本性改变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关于垦区基层管理区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