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园控释复合肥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

2019-08-30刘声传林开勤周弟鑫鄢东海喻云春周玉锋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氮素茶树利用率

刘声传,林开勤,周弟鑫,鄢东海,魏 杰,喻云春,徐 霖,周玉锋*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1;2.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中国茶园面积、产量世界第一,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叶用植物茶树需肥量大,为了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化肥过量施用现象比较突出。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酸化土壤、污染环境,还危及茶叶质量安全和出口等,实现茶园化肥减施增效迫在眉睫[1-2]。

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利用率高、增产稳产、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减施增效效果好,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3-5]。近年来,控释肥类型选择、施用量等方面的研究已开展不少[6-7]。控释肥应用于水稻[8-9]、玉米[10]、小麦[11]、马铃薯[12]等作物生产中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控释肥与有机肥配施,更能促进化肥减施增效。相较于单施控释肥,控释肥与有机肥配施更能增加花生[13]、甜瓜[14]的产量,改善其品质。目前,在茶树方面,开展了一些控释肥的肥效研究,但应用于茶园生产中不多[15-17]。当前,茶园化肥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的现象较普遍,化肥减施增效已成为茶叶生产中的重大科学命题。为此,笔者在贵州黔南和黔东北茶区的3个茶园开展控释复合肥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以期凝练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各试验点概况

试验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贵州黔南、黔东北共3个茶园进行,具体为思南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SN)、贵定康润香茗茶业有限公司(GD)和平塘云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PT)的茶园(表1)。

表1 试验点茶园详情

2016年,在茶园施基肥前,对每个试验地土壤肥力进行了检测分析(表2)。3个试验点的pH值达到优质高产茶园标准;SN、PT的有机质含量偏低;3个点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未达优质高产标准;GD、PT土壤全钾偏低;3个点的水解氮和有效磷均偏低;在速效钾含量方面,仅PT未达标。

表2 试验点土壤肥力

1.2 试验设计

各试验点采用小区对比模式,共3个小区,每小区由相同技术模式组成,随机排列。各小区每个技术模式的施肥面积140 m2。

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表3),对照(CK)试验茶园一年四季不施肥,其它管理方式同其它技术模式。习惯施肥(FFP)的基肥和追肥均采用行间撒施。施肥新模式1、2、3(T1、T2、T3),分别采用控释肥、控释肥与油菜籽饼搭配、控释肥与酒糟有机肥搭配,沟施,2016年10月底至11月开沟20~25 cm深施基肥,2017年春茶开采前约30 d以及5月各施追肥1次,沟深5~10 cm(表3)。

表3 2016年至2017年化肥减施技术

茶树专用复合肥(N∶P2O5∶K2O=11∶5∶4,有机质≥20%)、控释肥(N∶P2O5∶K2O=22∶8∶12)、尿素(总氮≥46.4%)分别由公司生产,油菜籽饼(有机质≥70%,N、P2O5、K2O含量分别为5.0%、1.8%、1.2%)购自当地油菜籽榨油厂,酒糟有机肥购自公司(有机质≥45%,总养分含量≥5%)。各技术模式化肥施用量及减施量如表4所示,化肥减施量以FFP为对照。

表4 各处理化肥施用量

1.3 样品采集、处理、分析与新梢氮素利用率计算

按春茶一芽二叶、夏秋茶机采采摘新梢,每次记录采摘产量。在通过一芽二叶期时,每个小区随机取3个点,调查每点(33.3 cm×33.3 cm)10 cm叶层范围内萌动芽以上的芽梢数。取第1轮春茶一芽二叶,测定百芽重,3次重复。采摘第1轮春茶、秋茶的一芽二叶制作烘青绿茶生化成分检测样品,由中国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别采用GB 5009.3-2016、GB/T 8305-2013、GB/T 8312-2013、GB/T 8313-2018和GB/T 8314-2013的方法检测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由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研究所采用NY/T 2017-2011的方法检测氮、磷、钾含量。每次采摘的新梢,随机称取500 g鲜叶,通过杀青、烘干、称重,检测鲜叶非水分含量。

参照马立锋等[16]方法,茶树新梢氮素利用率(NUE)=(施肥区新梢氮素吸收量-非施肥区新梢氮素吸收量)/氮素用量×100%。茶树新梢氮素生理效率(NPE)=(施肥区产量-非施肥区产量)/(施肥区氮素吸收量-非施肥区氮素吸收量)×100%。

1.4 统计分析

相关试验数据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LSD 法多重比较[1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发芽密度和一芽二叶百芽重的影响

春茶发芽密度如表5所示,在3个试验点,FFP、T1、T2、T3发芽密度显著高于CK。在SN、GD试验点,T1、T2的发芽密度显著高于FFP。在PT试验点,仅T2的发芽密度显著高于FFP。可见,T1、T2的发芽密度较其他处理高。

表5 不同处理春茶发芽密度 (个/1 089 cm2)

图1表明,SN试验点,施肥的茶树一芽二叶百芽重大于未施肥的茶树(CK),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GD试验点,T1的一芽二叶百芽重显著高于CK,CK、FFP、T2、T3间无显著性差异。在PT试验点,T2的一芽二叶百芽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结合表4和图1初步表明,在产量方面,施肥较不施肥好,新施肥技术模式(T1、T2)较习惯施肥(FFP)好,但T3效果一般。

图1 不同处理春茶一芽二叶百芽重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6数据显示,在各试验点,T1、T2、T3、FFP的年产量显著高于CK。在SN和GD试验点,T1、T2的年产量显著高于FFP,但FFP和T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PT试验点,仅T2的年产量显著高于FFP。结合发芽密度、一芽二叶百芽重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施肥增产效果明显,相较于习惯施肥,新施肥技术模式(T1、T2)茶叶增产效果更好。

表6 不同处理对茶叶鲜叶年产量的影响 (kg/hm2)

如表7所示,各处理的茶叶鲜叶非水分含量非常接近。

表7 不同处理的茶叶鲜叶非水分含量 (%)

2.3 不同处理对品质成分的影响

如图2、3所示,各处理的春、秋季茶树一芽二叶的水分含量≤7.0%,水浸出物含量>45%,咖啡碱含量接近。施肥处理(FFP、T1、T2、T3)的春茶的一芽二叶茶多酚含量低于CK,游离氨基酸高于CK,酚氨比低于CK。各试验点秋茶FFP、T1、T2的酚氨比略低于CK。在PT试验点,秋茶T1、T2的酚氨比略低于FFP。各试验点春茶T1、T2、T3的酚氨比略高于FFP。可见,施肥可提高茶叶品质,相对于习惯施肥,控释肥、有机肥部分替代控释肥,沟施,绿茶品质无明显改善。

图2 不同处理对春季茶树一芽二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图3 不同处理对秋季茶树一芽二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茶树新梢全氮、磷、钾含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从表8结果来看,在SN、PT试验点,施肥的茶树新梢年均氮含量显著高于CK。GD试验点,施肥处理的茶树新梢年均氮含量高于CK,仅FFP和T1的结果显著高于CK。SN试验点,T1、T2、T3的茶树新梢年均氮含量高于FFP,但无显著差异。GD试验点,T1的茶树新梢年均氮含量与FFP无显著差异,但T2、T3的结果显著低于FFP。PT试验点,T1的茶树新梢年均氮含量显著高于FFP,FFP、T2、T3之间无显著差异。茶树新梢年均磷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SN试验点,FFP的茶树新梢年均钾含量显著低于CK、T1、T2,而在GD和PT试验点,各处理间的茶树新梢年均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可见,施肥能增加茶树对氮的吸收,控释肥更能促进氮素的吸收。

表8 不同处理对茶树新梢年均全N、P、K含量的影响 (%)

如表9所示,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茶树新梢年均氮素吸收量,在3个试验点,T1和T2的新梢年均氮吸收量、氮利用率显著高于FFP。SN、GD试验点,T3和FFP的新梢年均氮吸收量无显著差异,但在PT试验点,T3的新梢年均氮吸收量显著高于FFP。SN、GD试验点,T3的新梢氮利用率显著高于FFP,但在PT试验点,T3和FFP的新梢氮利用率无显著差异。SN试验点,FFP、T1、T2之间氮素生理效率无显著差异,但T3的氮素生理效率显著低于FFP、T1、T2;GD试验点,T1、T2、T3的氮素生理效率显著高于FFP;PT试验点,T2的氮素生理效率显著高于T1、T3,T1、T3、FFP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提高茶叶新梢氮含量,相较于习惯施肥,控释肥(T1)、油菜籽饼部分替代控释肥(T2),均能显著提高茶树新梢的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酒糟有机肥部分替代控释肥(T3)可提高茶树新梢氮素吸收及其利用率,但效果不显著。

表9 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新梢年氮素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

叶用茶树需肥量大,一定程度上,施肥对茶树的生长及茶叶产量、品质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CK产量、品质均低于FFP、T1、T2、T3。与不少研究结果类似,相对于肥料撒施,沟施不仅可增加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16,20]。

以养分利用更高效、环境更友好的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替代传统、常规的低效化肥产品,是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21-22]。相较于传统肥料,在玉米[23]、花生[24]、番茄[25]、水稻[26]等作物生产中施用控释肥(如控释复合肥、控释尿素),有效地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提高了化肥利用率。不少研究表明,在茶园施用控释肥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控释肥与尿素配施显著增加茶叶的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27];韩文炎等[28]研究发现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可减少30%氮肥用量而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相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次数或施肥次数减少一次,还可提高茶叶品质;刘声传等[17]在茶园中施用控释肥,也起到了减施增效的结果。与这些研究结果类似,相较于习惯施肥,新施肥技术,不仅减少了茶园化肥施用量,还提高了茶叶产量,维持了茶叶品质,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加剧了土壤肥力下降与质量劣化。有机肥养分完全,但存在养分含量低,释放速度慢,施肥量大等不足。有机肥与化肥,尤其是控释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或有机肥优势更明显,是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21-22]。牛粪配施75%化肥可显著提升小麦品质,单施牛粪提升小麦品质作用不显著[29]。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烤烟养分吸收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烟叶产质量的作用更佳[30]。在多种有机肥中,油菜籽饼富含有机质,养分含量高,质量安全,易生产推广,与化肥配施减施增效更好[17,31]。本研究表明,油菜籽饼与控释肥配施效果好于酒糟有机肥配施控释肥,这可能与酒糟有机肥养分含量相对较低有关,需加大施用量。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增产、提质或维持品质,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在减少27.1%的氮肥用量情况下,提高14.7%的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率提高 20.2%[32]。在黄瓜[33]、番茄[34]、水稻[35]等作物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结果。相较于常规化肥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控释肥配施,更具有养分全面、肥效期长、供肥平稳等优点,已在番茄[36]、小麦[37]、茶树[17]等作物生产中产生了较好效果。这些研究表明,相较于常规肥料配施有机肥或控释肥配施尿素,控释肥与油菜籽饼配施更具有减施增效的优势。

然而,目前茶园施用常规有机无机复混肥较多,有机无机控释复混肥较少,而后者具有缓释性能好,环境更友好等优点[38]。此外,茶园追肥以普通尿素为主,易挥发、淋失,施用控释氮肥可提高茶树氮素利用率[16,28]。

4 小结

本研究表明,相较于常规肥料撒施的习惯施肥方式,茶园沟施控释肥,不仅减少了化肥施用量,还提高了茶叶产量,维持了茶叶品质,提高了氮素利用率,控释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减施增效效果更好。当前,已有商业化生产的、适合于茶园生产施用的控释复合肥,但还缺乏有机无机控释复混肥、控释尿素的商业化生产、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氮素茶树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差异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