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小桥村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2019-08-29程袁华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回龙小桥香樟

程袁华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乡村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田园特征明显的景观区域[1],其主要内容及特征为以山水、田园、村落、建筑、乡土文化为主体。乡村植物是指乡村中自然分布和人工长期栽培的植物种类总和,是和当地村民长期共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能满足乡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休戚相关的一类植物[2]。乡村植物景观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环境、农耕文明形态、人文生态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生态共合体,它包括农田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林木、溪流边的荒草等,乡村植物景观就是一个地方地域特色的标签。不同地域由于自然生态特征、社会人文环境、生产经济条件等不尽相同,其乡村景观设计应各具特色。

1 绵阳市乡村植物景观现存问题

绵阳市乡村植物景观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植被景观未受重视,缺乏设计,局部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四处堆放、侵占绿地,农户见缝插针的搭建菜园等;二是对原生植物利用不当,一些原生林木甚至古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三是植物种类单一,物种多样性不强,造成乡村植物景观单调,景观空间异质性差;四是规划设计时往往忽视原有景观基底和植物资源,简单的全面毁坏和重建,并植物配置模式城市化,片面强调园林下乡,导致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植物景观都趋同,乡村景观呈现“半土不洋”的尴尬景象。

2 乡村植物配置原则

根据乡村文化、生产生活条件与需求、生态环境特点、现有景观本底等,乡村景观的植物配置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把自然优先作为改造的战略目标,将生态、观赏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二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重点选用乡土植物,适当引进园林植物,植物种类选择既考虑群落结构,也要注重景观效果;三是整体性原则,植物景观要与乡村生活环境,乡土建筑等相协调,实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乡村美学蓝图;四是多样化配置原则,配置园林植物与原生林木和谐共存,结合乡村原有常绿针阔叶林木,配置应用叶片、果实、茎干等色彩多样变化的落叶植物,道路两旁配置花灌木,形成缤纷绚丽的植物景观。

3 绵阳市小桥村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3.1 自然与社会背景

3.1.1 社会条件 小桥村乡村休闲旅游区位于绵阳市北部涪城区龙门镇,为“国家AA级景区”, 素有“小桥流水人家”景观,距市中心12 km,属于近郊丘陵村,面积3 km2,人口1 622人。绵(阳)江(油)快速通道、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整个村落依山傍水、果木葱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张家“五世同堂”牌坊、回龙寺、回龙老井、泉水湾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蔬菜、水果产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观光资源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由“回龙乡韵”和“五季田园”等组成的集生态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绵阳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是镶嵌在绵江产业带上的一颗明珠。近年来,龙门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以小桥村农家旅游为依托,大力发展城北近郊休闲旅游产业,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景区”“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镇”“四川省重点城镇”等称号。

3.1.2 植被景观主要植物 经实地调查,小桥村常见乔木有苏铁(Cycasrevoluta)、桂花(Osmanthusfragrans)、银杏(Ginkgobiloba)、楠木(Phoebezhennan)、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等70余种,其中经济植物主要是桃(Amygdaluspersica)、梨(Pyrusspp.)、杏(Armeniacavulgaris)、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核桃(Juglansregia)、柑橘(Citrusreticulata)、柚子(Citrusmaxima)等,乡土植物如黄葛树(Ficusvirensvar.sublanceolata)、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银杏、楠木、小叶榕(Ficusmicrocarpa)、楝树(Meliaazedarach)等分布较为普遍。

绿化乔木树种主要选择香樟、楠木、银杏、构树、黄葛树、枇杷等;花灌木主要选择红枫(Acerpalmatum'Atropurpureum')、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芭蕉(Musabasjoo)等;地被植物主要选择杜鹃(Rhododendronsimsii)、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卫矛(Euonymusalatus)、十大功劳(Mahoniafortunei)、季节性草花等。

3.1.3 绿化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植物配置结构单一,大多是单层种植的形式,甚至地表土直接裸露;植物配置品种单一,开花植物较少,缺少季相变化,植物多样性不强,特色不突出;植物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植物长势较差甚至枯死;荒芜的田地,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景观效果。本次植物配置改造设计将针对以上问题着重进行研究。

3.2 小桥村乡村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以水渠两岸、道路为轴线,回龙老井、景亭、农家乐为重要节点,配置园林植物,以提升村落植物景观。

3.2.1 水渠两岸植物配置 原状植物配置结构单调,多为单层种植的形式,部分地段荒芜裸露。改造选用香樟、构树、枇杷等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配以红花檵木、八角金盘(Fatsiajaponica)等作为下木(图1、2)。

图1 小桥村水渠两岸植物景观现状

图2 改造后植物配置平面

3.2.2 道路植物配置 小桥村道路两侧植物杂乱无章,没有种植行道树,更没有形成绿色廊道。改造选用香樟、银杏作为行道树,种植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萱草(Hemerocallisfulva)等作为下木(图3、4)。

图3 小桥村道路植物景观现状

图4 改造后植物配置平面

3.2.3 回龙老井植物配置 回龙老井景点配置了八角金盘和山石,但植物种类较少,缺乏季相变化和植物多样性。改造配以苏铁、棕竹(Rhapisexcelsa)、红叶石楠、美人蕉(Cannaindica)、鸢尾(Iristectorum)等多种植物,形成植物群落(图5、6)。

图5 回龙老井植物景观现状

图6 改造后植物配置平面

3.2.4 景亭处植物配置 景亭处已有大香樟,但缺乏中间层次。改造时将大香樟移至亭子背后,不择挡视线,增加香樟、枇杷、芭蕉、木芙蓉等小乔木,整理杂乱无章的下木,种植以十大功劳、卫矛等(图7、8)。

图7 景亭植物景观现状

图8 改造后植物配置平面

3.2.5 某农家乐庭院植物配置 某农家乐庭院绿化现状,大树已经长成,但缺少中间层次,且以常绿植物为主,落叶及开花植物较少,缺少季相变化。改造时保留高大的黄葛树,配以枇杷、红枫,杜鹃、卫矛等下木(图9、10)。

图9 某农家乐庭院植物景观现状

图10 改造后植物配置平面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成为热点议题。乡村植物景观是乡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小桥村乡村建设基础较好,但植物景观却差强人意,反映出目前乡村植物景观未受重视的现状。本文通过选择小桥村重点区域植物景观进行改造设计研究,希望能以点带面,改善小桥村植物景观现状,同时也为同类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回龙小桥香樟
脚没醒
闻着茶香去旅行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刘曦林作品
铸国魂(新韵)
小桥
浙江省嘉兴市“金翅膀”奖教助学项目 结对帮扶习水县回龙镇30名贫困学生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我变成了小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