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湖南花鼓戏中“旦”行的扮演

2019-08-27匡晓玲

速读·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花鼓戏表演传承

◆摘 要:戏曲,无论是戏曲文学,还是舞台艺术,它所表现的焦点是人,是人的感情,人的关系。“旦”行在剧目中种类繁多,有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在剧中其作用功不可没。

◆关键词:花鼓戏;传承;表演

说到剧目中“旦”行的扮演,自然有许多说不完的话题,戏剧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旦”行在剧目中是必不可少的,“旦”行在剧目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无可比拟的,无论是传统古装戏、现代戏,缺少“旦”行,自然不行。就好比生活的在世间的男人和女人,光有男人没有女人,世界将不复存在,光有女人没有男人,世界一样显得苍白。

“旦”行在剧目中种类繁多,有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在剧中其作用功不可没。“旦”行与“旦”行之间,又有各自不同的理念与作用,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和任务,有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事件,不能一概而论,须根据剧情需要来设定。地方戏不同于京剧、湘剧、昆曲大剧种“旦”行分得那么细,但地方戏在“旦”行扮演与区分中也颇为讲究。如我早年在传统花鼓戏《春草闯堂》中扮演的春草、《花田错》中扮演的春兰、《湘子与林英》中扮演的梅香、林英等,这些角色在舞台上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如传统花鼓戏《春草闯堂》中的春草,就特别可爱,其性格活泼爽朗,举止轻盈伶俐,聪明果敢,反应灵敏。春草虽是个丫鬟,但在剧中起到作用可以说非比寻常,起承转合,贯彻整个故事主线,许多关键转折的戏份都来于春草。当然,这是编剧笔下歌颂真善美的力量。春草其道白与唱词通俗易懂,由于身份是个丫鬟,说话自然胆大、犀利!为搭救义士,甚至连诰命夫人都没放在眼里,尤其是闯堂那场戏,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体现了春草聪明机智,膽大心细,既有人物的传奇性,也有人物的真实性,能起到使观众通过人物的表演信其真,叹其奇、赞其妙的作用。如传统花鼓戏《湘子与林英》中的梅香,同样是丫鬟,梅香主要表现在语言丰富,俏皮话较多,唱段音乐节奏明快等,如请郎中为小姐林英看病那场戏,就把梅香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小梅香领过了小姐严命,她命我到长街去请先生。将身且把韩府门出,好比那画眉鸟飞出了笼——”这个唱段叫丫鬟调,也叫梅香调,在湖南广为流传,我在扮演梅香时,认真的分析她的人物性格,在言谈举止和唱腔上都采用了与众不同的一些表演,如俏皮话中语气词的运用,如行进中台步及身段与唱腔中花舌的处理等。

其实,无论是扮演丫鬟还是小姐,无论是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须知人物的台词与唱词,不但动作感强,而且个性鲜明。台词方面,合符口语要求,湖南花鼓戏,大部分以长沙花鼓戏为主,舞台呈现为长沙地方官腔。台词口语化,也就是戏剧语言通俗化,易记、易唱、易懂、易学。当然,戏剧特性贵在动作,一句话归总,动作是戏剧的对象。但凡小戏大戏,小角色或主演无一不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戏曲讲究“四功五法”和各种程式技术,凡是好的“旦”行演员,无不功底深厚,技艺精湛。甚至有的“旦”行演员还练就了一招一式的“绝活”比如,唱腔,念白、踢帽,抛剑,水袖、翻打等,这使得戏曲舞台艺术具有高度的技艺性,在人物扮演中,又使人物在关键时刻多了让人期待的“绝活”表演,换言之,当下观众也喜欢这种在舞台上能有“绝活”表演的“旦”行演员。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内行也爱看热闹,甚至有时,内行看起热闹来比外行更激动。”戏曲天生就是热闹的,无论大小剧种,不管南派北派,锣鼓一响,热闹自然来,观众自然喜欢。热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痛快,不热闹不成戏,不热闹不过瘾。当然,热闹归热闹,戏曲技艺更为重要,它关系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剧中热闹的锣鼓给观众带来兴奋与快乐,娴熟的技艺给观众带来艺术上的享受,这出戏是我年轻时比较拿手的,为演好穆桂英这个角色,半年的时间,几乎每天泡在排练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们精心辅导,同行们协力配合及自己刻苦磨练下,终于成功的拿下了穆桂英这个角色,获得不少专家及观众的好评。其实,穆桂英这样的角色,在舞台上是比较有杀伤力的,她扎大靠,表演上像京剧一样,重靠把工架等,这出戏演员演起来吃力,但演好了这个角色对演员来说,是一种享受,这出戏行当俱全,浓淡相宜、冷静相济、动静相依,观众看起来过瘾,所以老艺术家们,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苏珊.朗格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戏曲,无论是戏曲文学,还是舞台艺术,它所表现的焦点是人,是人的感情,人的关系。无论哪个行当,戏曲最闪亮地地方,也就是能通过不同的演员塑造那些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观众“品戏”重在品人,看懂了剧中人物,几乎就看懂了当时的文化及历史与社会背景。在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的新时代、新文化的改革与推动下,希望自己能发挥余热,再努力塑造出一些真实感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台形象,为湖南花鼓戏这枝独秀添光添彩,为多姿多彩的戏剧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夕阳的炫丽,迎接朝霞的辉煌!

作者简介

匡晓玲(1965—),女,高中,国家三级戏曲演员(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戏剧表演。

猜你喜欢

花鼓戏表演传承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蒸湘区实验小学把花鼓戏请进校园
花鼓戏转型经历和湘籍民族歌唱家关联性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