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莎菲的心理性格

2019-08-27万舸

速读·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探析性格心理

万舸

◆摘 要:本文以小说文本为依据,分析了莎菲在生活和爱情中的性格和心态,结论:在生活中寻求理解,爱情中追求完美,保存自我,是莎菲怪癖狷傲外表下最本质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莎菲;心理;性格;探析

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独特的女性形象。作家丁玲创造了莎菲,也因莎菲而成名。莎菲不仅在当时令众多的时代青年感慨,尤其博得知识女性的同情,长期以来,也为文学批评者提供了不尽的话题。

《莎菲女士的日记》由二十多则日记组成,反映的是五四时期的一个知识女性在爱情问题上的矛盾和痛苦。莎菲孤身由外地赴京念书,住公寓。小说主要写她与两个男子的爱情纠葛。一个是苇弟,苇弟深爱着她,却不被她所爱,莎菲经常捉弄他,内心却又有歉疚和同情;一个是凌吉士,一个南洋阔少。莎菲为其潇洒的外表所痴迷,一见钟情,想方设法地接近他。然而凌吉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品行卑劣。莎菲明白了这一点,一方面鄙视他,但感情上却又无法割舍。经过痛苦的感情折磨,理智战胜了感情,莎菲最后离开了这块伤心地。

作品通过莎菲女士一段心灵历程的真实描绘和剖析,深刻反映了20年代中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失意和苦闷,理想与追求,表现了“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茅盾语)

莎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历来论者说法不一。有人称其为“个人主义者”,她总是以个人的喜好去要求和评判周围的一切;有人称其为“恋爱之上主义者”,她总在男女情感问题上作茧自缚;有人称其为“没落阶级颓废倾向的化身”,她百无聊奈,从无快乐,心中有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感伤和忧郁:甚至有人称她是“玩弄男人的女性”,她对苇弟,极尽戏弄;也有人称其为“封建叛逆”、“理想主义者”,她敢于冲破世俗之见,以罕见的执著追寻自己的理想。等等。

这些说法,或许都有一定道理,一定依据。但仅是全貌之一斑,不能代替全体,我们所要探寻的,乃是莎菲之灵,莎菲怪癖违俗之举的动因。

要撩开莎菲的面纱,就不能不把她放在具体的环境和故事情节中去考察。

小说开头,莎菲孤寂、烦躁、百无聊奈。

作为一个外地进京求学的女青年,她独自寓居于嘈杂的旅馆。她厌烦天气,厌烦环境,厌烦周围的人,甚至听到公寓房客那“又粗、又大、又嘎、又单调”的“喊伙计的声音”也感到头痛;看到白墙白的天花板,也感到窒息。因为“真找不出一件事是令人不生厌烦的心的”。她“宁肯找些新的不快,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来刺激她那颗孤寂苦闷的心。

莎菲为什么不快活?

一是生病,二是对环境不满。

莎菲染上了严重的肺病,虚弱咳嗽,被迫停学。病痛妨碍了一个少女对未来前途的憧憬和幻想。

世俗的环境,更使这个清高的女子感到不适。莎菲生长在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时风熏陶,使莎菲建立起绝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她注重的是个性的自然伸展,她以纯粹的眼光看世界,希冀的社会是健全的,合理的,完满的,她渴望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理解与沟通,纯真的友谊和诚挚的感情,掺不得半点虚伪与误解,甚至参不得没有理解的盲目关怀和体贴。

所以,她请朋友看电影时,面对无端刺伤她自尊心而故意在她面前装糊涂的朋友,面对同乡小姐妹“那些惯做的笑靥,”她又气又恨,以至趁人不备,丢下所请的客人独自悄悄离去。

所以,当她陷入与凌吉士的感情纠葛不能自拔,希望好友毓芳硬自做主地把她的生活改变一下,毓芳却完全把话听到反面去了,因而说了一番虽颇为关心却毫不对症的话时,她更为生气,更为伤心。

所以,当她不忍心当面拒绝苇弟的爱,而把“希求人了解、而以想方设计用文字来反复说明的日记”,拿给苇弟看,而苇弟却茫然不解甚至误解时,莎菲“真想一赌气扯了这日记”,并生硬地蒋苇弟赶出门去。

客观地说,莎菲的确生活在温暖,友谊和爱抚之中。苇弟常来陪伴她,毓芳、云霖更是时时、事事关心她。她要搬家,朋友们立刻帮她找住处,她病卧在床,朋友们日夜在旁守护。她很清楚,她是朋友们“那样爱惜的一个小妹妹”,她的父亲、姊姊、朋友都能如此盲目地爱惜她。甚至当她因对这种爱不满意而生气伤心时,他们也都更容忍她、爱她。然而莎菲对此并不满足,究其原因,就因为在她看来,这是一种“盲目的爱”,一种缺乏理解缺乏心灵沟通的爱。她在日记中反复申明:“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她并不希望别人迁就她,娇惯她,只希望别人了解她、理解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是骂她,她也是高兴的。

莎菲的这种追求,照我看来,乃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对充分理解人、尊重人、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发挥个性的健全美好社会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同她所处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她只能陷入无法排解甚至永无止境的强烈苦闷中。对此,莎菲是清楚的,她知道,她“所以长远地沉溺在失望的苦闷中,”是因为她“生活在世上,所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太热烈太恳切了。”她也知道,假如她“不如此贪心地在攫取感情……便很可以满足于那眉目间的同情了。”可是莎菲偏对这一切不满足,她得到的就只能是失望。由此,我们看出了莎菲性格中异乎寻常的也是可贵的执拗。

莎菲的痛苦根源,在于缺乏理解。没有心灵的沟通因而也没有真正的温暖和友谊的现实社会。莎菲的悲剧是理想主義者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莎菲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更集中地体现在她对爱情生活的理解和处理上。小说以多半篇幅,描写了她与两个男士的感情纠葛。

一个是苦苦追求她然而她却不爱的苇弟。

一个是一见钟情却不值得爱的凌吉士。

莎菲眼中的苇弟,是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肯于奉献的男子。他真诚地对待莎菲,执著地热爱和追求她。特别是在生活上,他给她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不管莎菲对他热情或冷淡,友好或捉弄,他始终如此。然而莎菲始终对他不能产生热情。原因在于他思想平庸或少丰仪(只会哭),并不能理解莎菲的心思。既然莎菲对亲人、对朋友都把相互理解视为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她不接受苇弟的爱,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令人困惑的不是莎菲对苇弟的态度,而是她在同凌吉士的感情纠葛中那种复杂微妙的矛盾心理。

第一次见到凌吉士,莎菲即为其“丰仪”所吸引。凌吉士是一个美男子,“颀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还另外有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仿佛是自天而降的白马王子。凌吉士的出现,令莎菲少女的心扉砰然而动,瞬间迸发的爱情之火,烧得她如痴如醉。莎菲渴望着与他再会,打探他的情况,为了接近他,甚至搬迁了自己的居所。

这一点上,莎菲体现了五四新思潮冲击之后知识女性在爱情上的大胆与自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所爱,这是封建传统观念统治下的宗法社会里的女子所无法做出的行动。我们由此看到了时代的进步。

但莎菲是一个对生活和爱情有着极高要求的女性,她并不盲目地为男子外表的“丰仪”所迷惑。更追求肉体与精神的完美。然而遗憾,在莎菲眼里,凌吉士乃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花花公子。“在他最近的谈话中,我懂得了他的可怜的思想: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在餐厅中能应酬他买卖中朋友们的年青太太,是几个穿的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他的爱情是什么?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體,嘴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热心于演讲辩论会,网球比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臣、或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胶生意、成资本家……这便是他的志趣”。“我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如此的一个卑劣的灵魂”。

莎菲要求的男人的“志趣”是什么,日记中并未明言。但显见,凌吉士的“功名仕途”的“志趣”,对凌吉士们也许是现实的、自然的,然而却不合莎菲的“志趣”。莎菲要求的是两颗心的真诚碰撞,是相互的理解、给予与拥有,是平等的爱情,而不是丈夫向朋友炫耀的一只花瓶,不是做淹没自我,牺牲个性,相夫教子,辅佐丈夫功名的“贤妻”,她要保持更多的、完整的“自我”——自我的志趣,自我的尊严。由此,我们看到了这个知识女性身上为时代熏陶所幻化出的个性解放的光彩。

凌吉士的“不协调”,自然不是莎菲所望。于是追求完美的她痛苦了。然而更痛苦在于难以割舍:“我该怎样来解释呢?一个完全癫狂与男人仪表上的女子的心理,自然我不会爱上他,这不会爱,很容易说明,就是在他的丰仪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可是我又倾慕他,思念他,甚至于没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义的保障了。”“当我睡去的时候,我看不起那美人,但刚从梦里醒来,一揉开睡眼,便又思念那市侩了。”

莎菲形象的复杂性也正在这里。厌恶而又思念,这是两种极端矛盾的心理。这里,日记写出了她情与理的痛苦搏斗的过程。莎菲是一个感情型的少女,无论待人处事还是爱情选择,她都是从自身那敏锐的心灵感受和强烈的感情需要出发,用纯真的心灵体验来代替理性的价值判断,这种性格,决定了她在作出某种选择后,往往不能很快改变初衷。犹如一把难燃的火,一旦燃起,则很难熄灭。更主要的是,莎菲是在极度空虚苦闷中认识并爱上凌吉士的,凌的出现,使她象一个在浪涛中挣扎的落水者得到了一个救生圈,她感到震惊、狂喜,她原以为这“传奇”中的爱情能派遣心中的寂寞,填补内心的空虚,驱赶精神的苦闷。因此,她怀着“美的梦想”冲破传统道德的束缚,苦苦追求凌吉士,她把这理想中的爱情视为“生活的力”。所以,当无情的现实将她从幻想中拉回,她便陷入深深的迷惘和苦闷中。这美好梦想破灭后的迷惘和苦闷,来的比爱情之火迸发之前更为深重,不易摆脱。生活无望,在希望到来之前,在新梦生发之前,莎菲半醉半醒地在前梦中沉迷。

值得称道的是,莎菲并未沿着这条导致自我毁灭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就在她渴望得到凌吉士的爱情的同时,她就痛恨自己的“甘于堕落”并对自己进行了反复的严厉的谴责。即使在丧失了最后一点“自制力”时,她也没有完全放纵自己,决定搭车南下,离开这个伤心地。不难看出,莎菲把理想的爱情看的如同生命一样重要,不管凌吉士的丰仪对她有多么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她也决不以灵魂做代价而贪图感官的享受。她要的是灵与肉相统一的爱情,要的是保存了自我尊严的爱情。不降格以求,不委曲求全,不虚与委蛇,正是莎菲令人肃然起敬之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她是多么执著地追求理想,渴望真诚美好的生活。

读完日记,我们看到了两个莎菲,一个是感性的,执拗,乖戾,孤独,狷傲;一个是理性的,在生活中寻求理解,在爱情中追求完美,保存自我,是她不可改易的人生原则。前者为表,后者为里;前者为果,后者是因。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和矛盾,造就了一个痛苦的莎菲。

莎菲在当时是一个叛逆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单是性爱,她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坦率,渴望每个人既是完善的自我,又是社会大家庭中和谐的一员。五四时期,莎菲是可贵的,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莎菲同样是可贵的。

猜你喜欢

探析性格心理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心理小测试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