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与实践研究

2019-08-27刘娟

卷宗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命教育生态文明

刘娟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新时代,但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对这一现实问题做出的有力回应。本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背景,在论述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必要性及其意义的基础之上,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所需扩展的内容和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生命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活动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也就是说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二是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强调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还强调应将此理念放置于社会发展其他领域中去。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新情境,顺势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到教育中去,以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推行“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从而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也显得同样重要。

1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的必要性

1)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显,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刻不容缓。整个地球正面临着能源资源减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资源污染等多种生态危机。而这种危机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全球性的灾难,没有任何一国可以置身事外。要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迫在眉睫。

2)绿色发展理念培养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职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活动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内容,还更应该把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作为新的教育目标。这是当今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3)大学生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身体素质和知识文化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都要依靠一批又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拼搏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先进力量的代表,具有一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另外,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多元价值观充斥的大环境中,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表现在大学生的生命观上就主要体现为漠视生命、透支身体等。因此,积极推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和大学生生命教育必不可少。

2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的意义

1)有益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已经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难以弥补的创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像爱护人类自己一样爱护大自然,人类才不会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对大学生进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培养,能够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去。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響带动身边的人,从校园到社会,使得保护环境、爱护自然蔚然成风。这样,我们的地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绿”。

2)有益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绿色发展理念的培养并不局限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还应扩展到大学生生命教育上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生产理论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认为生命生产理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学校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保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将来投身社会也能从容面对挫折,勇敢迎接挑战。

3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的内容

1)危机意识。尽管保护环境早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有很多人仍然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漠然态度,他们仅仅把保护环境视为一个口号,主观意识并不强烈,甚至非常缺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感。因此,要首先从危机意识入手,让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现状,直面生态恶化的后果,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命运共同体,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以此激发起他们的忧患意识。

2)环保意识。有了忧患意识之后,不能只一味地陷于焦虑之中,而是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从日常生活入手,教给学生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保护环境的各种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把环保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

3)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教育包括正确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等等。生命只有一次,当今社会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极端方式来结束生命,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学校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看待这类事件,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相关内容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既爱护自己生命,又尊重他人生命,实现“绿色”发展。

4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的路径

1)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大规模且有组织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接受度更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根据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不同特性适时引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相关内容,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和生命生产理论入手,从书本的哲学知识扩展到实际生活,分别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与正确生命观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晦涩课本内容的理解,也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上,由于书本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行组织讨论、各抒己见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性,鼓励学生从课本知识出发去观察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并在课堂上做分享,以此实现学生对道德行为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和运用。另外,还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系列讲座等方式,对环保意识理念和生命意识理念进行有效的传播。

2)发挥实践活动有效性。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校园,时间也相对充裕。大学各级学生组织、社团可以利用自身号召力开展有关活动,例如:在各类国际环保节日当天开展宣传普及、知识问答等活动;通过校园广播、网络等途径分享传播环保理念、环保实例;举办废物回收利用、征集简单易行的环保措施等系列活动。还可以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走出校园,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在了解当地环境的具体情况后积极建言献策,以自身实际行动去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及贫困地区参加义工活动,让学生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同时也更直观的对鲜活的生命进行感知,并从中找寻自身存在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进而认清生命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丽娟.“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厦门大学,2017.

[2]何妍,曾雪.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3):8-11.

[3]杨振峰.高中生命教育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张言顺.绿色发展理念下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7-13.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生命教育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空调安装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