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留白艺术的运用

2019-08-27亓俊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赏析诗词想象

亓俊江

留白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即在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白得当,画便有了生命,有了气韵。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给予,而在于适当引导”。如果教师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会过于狭窄,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留白”,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夯实根基,基础识记处留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时间去识记。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其结果是造成有些学生“消化不良”,到头来所获甚少。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反刍。

二、激荡思维,在联想想象处留白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能用帮助学生解决多少问题来衡量,而应该看它是否引出了有趣、有益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该适可而止的时候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如传统篇目《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有许多联想想象的空间:游行大典结束之后会发生些什么?两个骗子会逃到哪儿去,等等。如果仅在课内简单地说几句,我觉得是对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一教材资源的淡化。在课内“留白”,课外通过写作练笔加以强化,岂不是更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在更深层次上活跃了学生思维。

三、激发兴趣,在质疑碰撞处留白

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多种观念碰撞的情景,有些学生甚至会对教材和教师提出质疑。在这些情况下“留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如在《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和《天净沙 秋思》两首诗词的教学,可在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留白”思考题:通过我们的朗读吟诵、赏析理解,大家仔细看一看两首诗词的插图,有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做哪些改动?从而把诗词的教学重点——朗读赏析放在课内,不至于冲淡诗词朗读、涵泳、赏析的要求,又能通过课内“留白”激发研读兴趣。

四、升华情感,在情感体验处留白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美的画面让学生去欣赏。一首精美的小诗,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學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有时是刻意为之,有时则是因为受课堂时空限制以及教材重点的要求,是“随意”为之。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下的“留白”,都要求起到铺垫、蓄势的作用,达到引发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赏析诗词想象
诗词书法作品
快乐的想象
【诗词篇】
一生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