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景物描写扮靓学生作文

2019-08-27王雪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写景手法景物

王雪梅

作文向來就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可以说,作文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个人的语文素养乃至个人的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二阶段学生作文目标其中有: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万事开头难,写作手法千头万绪,有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情景交融的手法,有欲扬先抑的手法,有伏笔照应,有象征手法的运用,托物言志,等等。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新课标”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入手,我们就从写景开始吧。当然,要做到写景在文中的应用,我们没有直接从成篇开始,而是从片段景物描写开始。

一、从片段开始,步步为营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运用步步为营法,从简单到复杂,教会学生如何下手写景,第一步,出示一幅景物图片,确定写景的重点,也就是选定景物;第二步,运用词语,在景物前加上恰当的修饰语;第三步,用上修辞手法;第四步,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第五步,有什么人生感悟或生活启示。一步步训练下来,通过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表达水平、感悟能力在步步提升。

从片段开始,步步为营,效果不一般!

二、景物描写技巧的纵深发展

以写景为切入点,从片段开始,步步为营,这样通过课堂一步步训练下来,大部分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表达水平、感悟能力正在步步提升。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文学素养底子薄,但通过步步为营的训练,从他们的写作中,平时的日记中,明显的有了写景渲染、衬托人物心情的痕迹,值得欣喜。

为了将景物描写这种写作手法成为学生写作中的常用方法,并且运用的熟练、灵活、创新。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继续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特别对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进行了训练。

写景首先学会观察,根据设计的一系列热身训练,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中、思考中,自己探究出观察景物的各种角度:如通过训练一,探究出定点观察的角度:平视、仰视、俯视等。通过训练二,学生探究出景物描写可以随着地点、位置的变化进行不同角度的描写,也就是移步换景。通过训练三,出示学生熟悉的课文朱自清的《春》,学生七嘴八舌从中学到景物描写的技巧: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动静、虚实结合;安排好写景的顺序,要有条理性;要有丰富的联想、想象;融入感情,言之有情。

这些技巧,都由学生根据材料,通过口头训练,在我的引导下一一探究出来。一方面,学生的赏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其写作能力、写作技巧也无形当中有了一定的厚度。厚积而薄发。

口头训练中(仔细观察,运用技巧,调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描写带给我们别样的精彩。

书面训练中——出示一幅动感的图景,进行景物描写小练笔。学生的展示可以说是技巧自然运用而不僵硬,不时赢得自发的阵阵掌声。

将景物描写这种手法系统起来,成为一个系列,效果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写作越来越精彩。

三、将景物描写运用到记叙中

经过几轮的景物描写的训练,我惊喜地发现,从学生的习作中,平时的日记中,明显的有了写景的痕迹,无论是从景物描写的顺序、景物的特征、修辞、丰富的词语、人景相映成趣,还是从景物的渲染、衬托人物心情的描写,有些学生的描写真的是精彩连连,我不由得为他们的进步而欣喜。

有了精彩景物片段描写的铺垫,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在写作成篇中对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指导。经过思考,我确定就从景物描写的位置和作用入手。

通过例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景物描写的位置和作用的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出叙事中的景物描写位置及作用:或开头渲染气氛;或人物描写后衬托心情;或中间穿插推动情节发展;或开头结尾暗示文章主旨。当然在记叙文中,景物描写不在多,在于巧妙,选用以上一两种方法即可。

通过指导,考虑到要学有所用,就让学生当堂成篇:“留在心底的风景”或“春天里”里任选一题目,进行写作。因为这两个题目有利于学生发挥所学的景物描写的技巧,通过批阅,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成功地将景物描写运用到文中,而且运用比较自然、灵活。当然,有的还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但并不为过,一篇文章有亮点就是我们训练的最大的成功。

实践证明,景物描写的探究—指导—练习,步步为营的方法让我和学生们尝到了甜头。学生们写景的渲染成了一个特色,不光扮靓了作文,也让学生们生活在一个更美的文字世界中。

猜你喜欢

写景手法景物
拟人手法真多情
画与理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七步洗手法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成语连线
如何写景(一)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