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育生态学审视志丹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

2019-08-27刘年伟姚蕾熊晓正

体育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志丹县区县足球

刘年伟 姚蕾 熊晓正

摘      要:采取田野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生态学审视陕西省志丹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研究发现:不同学校生态孕育不同校园足球环境;在不同类型学校生态中,伴随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环境中冲突与平衡博弈格局截然不同;县政府通过构建教育局-校足办-足协新型关系、优化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一体化环境和营造县域特色的足球文化,有助于校园足球扎根中小学校园。但是,针对该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中出现的“校园足球与学校体育疏离”“校园足球优秀苗子招生考试制度环境不和谐”问题,其他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在借鉴时需妥善对待。

關  键  词: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环境;校园足球试点县;教育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4-0100-06

Abstract: By using field observation method and case study method, the authors examined campus football environment reform in Zhida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ecologies of different schools develop different campus football environmen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chool ecolog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the conflict and balance gaming situations in campus football environment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by establish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ucation bureau, the school football office and the football association, optimizing the campus football on and off campu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cultivating football culture with county features, the country government helped campus football root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ampuses. However, such problems as “campus football alienat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unharmonious excellent campus football talent admission examination environment”, which occurred in campus football environment reform in that county, should be properly dealt with by other campus football pilot districts and counties when learning.

Key words: campus football;campus football environment;campus football pilot county;educational ecology

在“国家‘四位一体校园足球推进格局”中[1],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圣地延安,校园足球已开展得有声有色,辖区之内的志丹县足球更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的名片而声名远播”[2]。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看望了在德参训的志丹县少年足球队队员,并观看他们的比赛[3]。校园足球扎根陕西省志丹县中小学校园与该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密不可分。本研究将剖析志丹县校园足球生态环境改革的积极与脆弱个案,从教育生态学探讨该县中小学校园条件和县域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校园足球环境概念的厘清

校园足球环境是指以校园足球教育为中心,对其产生与发展起到制约与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体系。根据校园足球环境存在的形态,可以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校园足球自然环境,处于最外层,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学校地理位置、校园内足球场地布局等;第二类为校园足球社会环境,处于中间层,主要包括足球场地与器材、相关经费投入、校园足球人群关系、校园足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校园足球政策及具体规章制度、校园足球课程设置与评价、校园足球竞赛环境、足球项目在地方体育项目中的排名、宏观政治与经济因素等;第三类为校园足球规范环境,处于内层,主要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及校园足球价值导向、校园足球舆论与媒体环境、校园足球氛围等。需要指出,校园足球环境形成自组织生态系统,各层环境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校园足球环境概念的提出借鉴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4]提出的教育生态环境概念及劳伦斯提出的教育生态学方法论[5]44。并且通过对多名足球领域专家、长期从事中小学足球教学的教师和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校足办负责人的意见。

2  志丹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个案分析

1)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积极个案:志丹县红军小学。该校超过30%学生定期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

(1)优雅、和谐的校园足球自然环境。

红军小学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志丹县县城南端,距离西安城区约400公里,海拔在1 000米以上,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1 ℃。常年生活在高海拔使红军小学的孩子拥有相对出色的耐力素质,而适宜的气候也为该校孩子全年参与足球运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足球场位于该校教学区左侧和学生生活区正前面,足球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间隔距离均在15米以上;同时,在教学楼与足球场之间,学校设置一条直接通向校门约5米宽的人行道,有效避免踢球师生与行人之间的冲撞。總之,优雅、和谐的校园足球自然环境有助于唤醒该校学生对足球的热情,激发对体育美的向往。

(2)平衡、和谐占主导的校园足球社会环境。

学校修建了5人制标准足球场,统一购买一百余个足球;同时,志丹县校足办提供“以旧球换新球”政策,支持该校足球器材建设。该校足球资金以日常办学经费为主,辅以校园足球专项经费;同时,学生家庭承担孩子足球服装与足球鞋购买等费用。

最初多数老师不配合学校开展足球教育;该校校长挑选文化成绩优秀学生参加校足球队,坚持开展足球训练,潜移默化影响学校教师的足球教育态度;同时,校长还加强了校领导和老师对国家校园足球政策的学习,使得该校校园足球人群和谐因子逐渐占据主导;由于校长、班主任采取持续正向引导,多数学生家庭逐步支持学校校园足球的开展。在访谈中,李校长指出∶“一开始,教师不支持,体育老师也不专业;县校足办派出教师到外面培训,我也做体育老师工作,一边搞一边学……学校95%的娃娃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对校园足球不接受;我专门召开家长会,亲自讲校园足球保险及其他安全防范措施、国家相关政策;足球比赛决赛时,我会亲自到现场,没有课的老师、一些家长都会来看娃娃的足球比赛。”虽然该校制定足球班级联赛秩序册、足球教师课外补贴标准等,但是学训调和等制度生态仍处于失衡状态。

在校园足球社区环境方面,志丹县校足办利用周末和下午放学时间在县足球场(离该校车程约5分钟)安排专业足球教练为中小学足球爱好者提供免费训练与指导。

红军小学每年定期开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合理避开县足球联赛赛程;在该校足球校内外比赛中,校长不仅亲自到场观赛,而且要求相关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现场文明观赛;在校内联赛中,该校校园足球秩序册通过采取灵活的换人规定、规定各个班级女生上场的最低人数、安全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理等,营造活跃、公平、安全的校园足球竞赛环境。

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该校每周开设1节足球必修课,校园足球教材主要选用由志丹县校足办统一订阅的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快乐足球》教材。

(3)整合与共享的校园足球规范环境。

学校领导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开展足球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个性化成长。李校长在访谈中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孩子有特长,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人人都要参与这项运动,不是培养什么苗子,重点是强身健体,增强班级力量!”

该校足球场周边设有“快乐体育,乐享足球,幸福童年”的宣传标语、题为“亲切的关怀,莫大的鼓舞”(以2014年习近平书记在德国访问期间看望志丹青少年足球队为背景)、“郝海东教练细心指导小队员”等体育画廊。在志丹县通过地方媒体举办“足球名人堂”及志丹县通讯对志丹足球大力宣传、《脚尖上的信天游》等本土化足球影视材料的宣传等外部环境带动下,该校定期开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参加县校园足球联赛(县城中小学之间足球联赛)、县校园足球金杯赛(县城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之间足球联赛)、每日利用课余时间和下午五六点放学后的时间不同年级与性别学生参加足球课外锻炼与训练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总之,该校校园足球群落通过一定的校园足球价值导向及目标组成的复杂关系网,其内包含校园足球群体的舆论、足球氛围等,并与县域校园足球媒体与舆论、足球氛围、地方文化等紧密相关,形成整合与共享的校园足球规范环境。

2)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脆弱个案:志丹县SDZ小学。

虽然志丹县SDZ小学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但该校足球发展任务仅局限于组建校队参加县联赛。

(1)狭窄、杂乱的校园足球自然环境。

SDZ小学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志丹县县城北端,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与红军小学相同。但是,学校足球场地校园布局并不合理,显得十分狭窄、杂乱。

(2)失衡占主导的校园足球社会环境。

SDZ小学只有笼式足球场,没有根据教育部关于体育场地器材相关规定配齐相关足球场地器材。在访谈中,校长指出:“我们学校是县城小学唯一没有草坪的学校。县政府原计划搬迁该校再铺草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年不搬迁了”。该校足球资金主要来源于县校足办足球专项经费。

虽然SDZ小学多数孩子和个别体育老师喜欢足球运动,但是校长及校内其他学科教师并不支持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在访谈中,五年级二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指出∶“这些孩子踢球影响班级考核,这与班主任绩效挂钩,所以我不会配合足球老师搞足球。”并且该校多数学生家庭并不支持孩子参与校园足球。

SDZ小学足球管理规章制度处于空白,体育老师与文化科老师薪酬与福利严重不平等。

志丹县校足办利用周末时间在县体育馆足球场安排专业足球教练为县城中小学生足球爱好者提供免费训练与指导,SDZ小学仅有少部分学生会利用周末时间自愿参加足球训练。

SDZ小学除参加县级联赛,学校自2014年以来便停止了校内足球联赛。虽然SDZ小学课表设置足球课程,但是实际却没有开展过。

(3)片面化、边缘化的校园足球规范环境。

校长仅片面抓文化优生率,他将该校校园足球价值定位于完成上级任务。在访谈中,该校足球老师坦言:“校长让我带队,给我下达任务仅仅是‘把学生安全带到场地,安全带回来就可以。”

虽然志丹县政府和校足办借助地方媒体对足球大力宣传,但是SDZ小学自2014年起因为安全取消了多数学生在校内的足球活动,造成该校缺乏足球氛围,校内足球舆论处于边缘化。

3  以教育生态学审视校园足球试点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相关问题

3.1  志丹县不同类型学校生态对校园足球教育环境的影响机制

立足教育生态学理论审视志丹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发现:造成校园足球生态系统环境个案异同的原因主要与学校教育生态密切相关。通过对北京、重庆、河北、湖北、山西、陕西6个省30所中小学的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校生态通常培育出截然不同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校园足球环境也自然受到相应影响:如不同学校办学目标容易形成不同校园足球价值导向;不同学校任务结构容易影响校园足球舆论氛围与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不同领导班子和教师联系方式也会影响校园足球人际关系。红军小学立足“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托起明天的太阳”等办学指导思想和“诚心待人、虚心助人、专心学习、虚心请教”的校训,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契合教育生态学“树立健康教育价值观”的哲学理念[6]287。在领导班子与教师联系方面,校领导主动沟通,形成良好互动;在学校任务结构方面,在校长全面办学理念指引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打造足球特色学校。该校学校教育生态契合教育生态学中“局部整合型学校生态”[6]215。正是在上述“局部整合型学校生态”下,才得以孕育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足球生态环境。然而,在SDZ小学,该校办学理念及该校学生培养目标仅以安全、文化成绩为中心,学校任务结构仅围绕文化成绩展开;以及由于校内薪酬发放不公平,校领导与教师矛盾冲突明显,违背了教育生态学的“生态平等”理念[7],SDZ小学学校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中“松散组合型学校生态”[6]215。在这种“局部整合型学校生态”下,校园足球教育环境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在不同类型的学校生态,伴随校园足球发展不同阶段,校园足球环境中冲突与平衡博弈格局也截然不同。依据校园足球生态系统平衡水平高低程度,一所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也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松散组合型学校生态中,学校自主发展程度最低,校园足球环境中冲突惯性力量巨大,使校园足球始终处于萌芽期,除志丹县SDZ小学,北京、重庆、河北、湖北、山西等省市一些中小学在学校生态及其校园足球环境固有惯性制约下,校园足球虽然开展历时数年但仍无实质进展。在局部整合性学校生态中,学校自主发展程度相对高一些,在校园足球萌芽期,校园足球环境冲突力量仍占据主导;在正确校园足球导向下,由于学校领导与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持久坚持,校园足球逐步进入发展期,校园足球环境平衡力量占据主导。陕西志丹县红军小学、城关小学,重庆忠县曹家村小学等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虽然这些学校发展之初面临班主任不支持、学生家庭不支持、缺乏足球标准场地等冲突,但是经过2年左右的持续努力和坚持,校园足球迎来发展期,人群之间关系更加和谐,足球场地与器材匮乏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日常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数量超过本校学生总数的30%。

3.2  从教育生态学审视校园足球试点县中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共生与冲突

1)共荣共生∶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县域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典型经验。

(1)跨界整合,构建地方教育局-足协-校足办新型合作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足球改革与发展批示中指出:“要敢于突破制约足球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藩篱。”[8]相关研究表明:在“当前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当前校园足球体制机制“在‘领导体制实体化‘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足协等单位利益协调等方面仍存在不足”[9-10]。通过对志丹县15年发展历程梳理发现:在当前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环境中,志丹县将足球作为龙头体育项目,率先通过机构的跨界整合改革,构建地方教育局-足协-校足办新型合作关系,为县域校园足球环境优化奠定组织基础,契合教育生态学开放性等原理和平衡规律等。     首先,充分发挥县足协作用,灵活协调教育局、文体局等各方利益。2003年,在丁常保等人倡导下成立县足协。2007年,该县教育局开始主导本县青少年足球管理工作。该县足协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参与制定了新的青少年顶层设计,规定该县所有学校为足球会员单位,全体体育老师接受足协业务指导,并制定推行《中小学足球活动试行办法》。2014年,志丹县政府率先将县足协和县校足办合并,由原足协领导担任校足办领导,为县域校园足球环境改革资源有效跨界調动与整合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在访谈中,县校足办主任丁常保指出:“我们定期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邀请教育局指导;其他业余联赛开展,我们邀请文体广电局指导;对于难以协调的问题,如2015年校园足球锦标赛的举办,我们通过县政府主办,通过主管副县长进行协调。”其次,实现地方校园足球办公室机构实体化和人员全职化、专业化。在志丹县,校足办是教育部下属独立事业单位,每年经费从志丹县政府单独支出。该县校足办除李副主席为兼职,主席丁常保和另一名姚副主席全职在校足办工作;该县校足办实体化使得该机构独立运行并逐渐发展和形成自组织机制,契合教育生态学的自组织原理。

(2)悉心培育校园足球扎根县域的地方红色足球文化。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中指出:“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11]志丹县通过培养志丹红色足球文化来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契合了教育生态学提出的“联系的思考”和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原理[5]44。首先,志丹县校足办不仅将革命英雄刘志丹图像融入志丹县足球队队徽,提出并大力宣传“爱志丹,爱足球”的口号,而且定期举办“志丹县足球名人堂”评选、制作《脚尖上的信天游》等影像、举办校园足球嘉年华和足球联赛,以培育地方足球红色文化。其次,在志丹县足球小镇红色旅游规划中融入足球文化元素。据县校足办人员介绍,目前志丹县已规划设计红色足球特色小镇,将红色文化、黄土风情、青少年足球特色融入地方红色旅游中。

(3)县政府购买足球服务,构建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一体化环境大格局。

《中共志丹县委办公室、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志办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志丹县县政府每年拿出300万投入,用于本县校园足球训练与竞赛等支出。为构建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一体化环境,志丹县政府不仅在全县90%中小学修建标准足球场、制定“足球以旧换新”规定、每年定期为学校发放校园足球专项经费,而且校足办安排专业足球教练员进入该县少儿足球定点幼儿园、红军小学等县内学校,长期开展校内足球训练和指导校内足球竞赛;同时,为提高校内外足球训练水平,志丹县校足办专门聘请前陕西省青年足球队主教练毛三虎、内蒙古自治区足球队守门员教练宋仕杰等全职指导本县青少年足球课外训练。2017年7月下旬,由延安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出资,来自阿根廷的两位足球教练深入志丹县,开始为期1年的校园足球教练工作;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志丹县常年为全县中小学足球爱好者开展公益性足球校外训练,促进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环境一体化,契合教育生态学生态系统开放性原理。

2)失衡与冲突: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县域校园足球环境改革的缺失。

(1)校园足球与学校体育出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立足教育生态学的生态位原理,校园足球应该与外在学校体育环境系统紧密衔接、发挥引领作用。《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12]。在访谈中,北京体育大学熊晓正教授指出:“校园足球应该带动校园体育,而不是以半专业队训练来对付,不是只要成绩”。然而,对北京、湖北、河北、山西、重庆、陕西6个省市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实地调研发现∶多数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校园足球没有带动校园体育发展,二者出现分离现象,这种现象在志丹县尤为突出。在该县从事足球教育多年的Z老师在访谈中指出:“校园足球没有去带动学校体育,我在这个学校,学校仅抓一个足球队,现在县主管部门从各个学校选拔,搞‘精英足球训练”。过早的专业化和单纯的追求成绩,导致志丹县校园足球未能发挥带动学校体育的作用,校园足球成为少数学生的活动,脱离校园教育生态环境,造成其不属于教学系统,也不能归于竞技体育,使其“悬浮在半空中”。

(2)校园足球优秀苗子招生考试制度环境不和谐。

立足教育生态学的生态链原理,各个学段校园足球教育应具有连续性和延伸性,包括足球招生制度的衔接等方面。然而,调研发现:在足球特长生招生制度衔接方面,类同我国其他地区存在的“足球优秀苗子成长招生制度不完善”[16]。志丹县校足办丁常保主任撰写题名为《如何拓宽踢球孩子的上学通道》的微博这样描述:“……从校园里涌现出的踢球孩子当中,小升初流失一部分,到中考时踢球的孩子几乎全军覆没。”

4  启示

虽然志丹县处于延安西北部黄土高原,但是其校园足球被《人民日报》誉为“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名片”[2]。这与志丹人15年持续努力改革该县校园足球环境密切相关。立足教育生态学,客观审视校园足球扎根志丹县校园的各类环境条件发现,志丹县在校园足球环境优化中“营造学校生态与校园足球共生环境”“深入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校园足球资源配置环境”“营造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一体化环境”等经验,值得我国其他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学习和借鉴,而环境改革中的缺失,其他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在借鉴中也应克服。

在学校教育生态环境与校园足球协同优化方面,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但是对北京、湖北、河北、山西、重庆、陕西6个省市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发现:校园足球试点区县中一些学校自主发展程度低,出现“学校病理”(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将“‘是否突出整体价值和‘是否追求持续发展作为判断学校病理的核心标准”[6]103)现象,严重制约校园足球扎根区县中小学;其表征体现为“校园足球集中起来火红热闹,分散开来不见踪影”“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申报轻建设”等[13]。

在校园足球训练与竞赛环境方面,我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普遍存在“重竞赛,轻训练”[13]、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体系尚未完全融通等不足。

在校园足球资源环境优化方面,校园足球虽然经历由体育部主导过渡到当前教育部门主导,但是由于各种利益博弈,试点区县校园足球资源的跨界整合和政府购买服务仍较薄弱。同时,对6個省市调研发现,其他校园足球试点区县也普遍面临“校园足球与校园体育疏离”“校园足球特长生招生制度不和谐”问题。

当前,在国家“四位一体”推进校园足球改革中,如何深度挖掘校园足球试点区县经验进行推广,是实现我国区县校园足球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在访谈中,刘海元教授指出:“国家关于校园足球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好,关键是找出好的模板进行推广。”立足教育生态学,通过志丹县校园足球环境改革分析以及课题组广泛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正视“学校病理”,通过标本治理逐步实现校园足球与学校生态的共生。立足教育生态学“共生”理念和学校生态环境理论,在学校“病理”治理方面,让超过2/3的学校管理者和区县教育领导意识到学校“病理”属于非正常状态是前提。以校长负责制改革为入口,强化校长的校本培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分享决策权,同时建立校长的聘任制、校长权力约束和制度约束、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纠错机制,以培育校园足球扎根区县中小学的土壤。根据地方教育官员和校长意见,建议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评价、加大校园足球经费投入和场地支持,通过深入足球课堂和引入第三方组织等改变过去校园足球监管方式。为了避免矫枉过正,建议通过采取地方校足办带领本区域足球特色学校校长深入校园足球普及较好的校园足球特色校,通过现场“目睹-感受-变革”方式,强化校长对校园足球常态化的培训;同时,建立校长之间包括校园足球在内的体育互动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学校生态与校园足球的共生。

第二,分类营造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一体化环境大格局。立足教育学的“适应与发展”理念,对于广大中西部区县和东部部分区县,通过强化政府购买校园足球公共服务能力,由区县政府统一聘请高水平足球专业教练和安排训练足球场所,以公益的方式推进,是营造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一体化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试点区县中偏远山区足球特色学校,以中心校为大本营,通过由地方政府和附近几个农村学校共同出资聘请本区县专业足球教练指导足球训练,是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内外训练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对于东中部少数试点区县,地方教育通过强化同一学区不同学段校园足球一条龙完整训练与竞赛顶层布局,也是营造校园足球校内外训练与竞赛一体化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三,围绕“更好满足广大青少年儿童对校园足球在内的体育需求”,改变试点区县传统的校园足球资源配置环境。立足教育生态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建议东中部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出台校园足球资金多元投入管理细则,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资金投入本区县拥有较强教育资源的名校,用于支持学校的校园足球教育。对于西部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强化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将地方足协纳入校园足球服务承担单位,通过强化监督等跨界整合区县足协资源,更好满足广大青少年儿童含校园足球在内的体育需求。

第四,为解决“校园足球与校园体育出现的分离趋势”和“校园足球特长生招生制度不和谐”问题,立足教育生态学的“适应与发展”理念,根据校园足球专家意见,建议立足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标准,围绕校园足球与校园体育融合,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体现出校园足球教学标准的多元差异性。立足教育生态学的平衡规律,结合专家和地方校足办官员意见,建议通过考教分离、优化考试项目设计(如北京在中考体育中增设三大球选考项目),实现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体育评价对校园足球普及的导向作用。建议在不增加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量前提下,通过优化足球项目布局、建立足球运动员档案等方式,为更多足球特长生升入高校打通通道;同时,所有招生考试与学校评价应扎根于强化校园足球项目自身魅力的引导,以促进校园足球招生考试制度生态的平衡。

立足教育生态学,任何一个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有适宜的生态环境。为了使校园足球融入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校园环境中,学校教育者、地方行政官员、家庭、社区、地方媒体等各方应大力协作,共同调整与适应,在遵循校园足球自身规律基础上,为区县校园足球营造和谐与共生的生态环境大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 从“有”到“强”: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J]. 体育科学,2018,38(4):3-7.

[2] 人民网. 发展校园足球需要一点韧劲[EB/OL]. [2018-04-20]. http://sports.people.com.cn/ n1/2016/1024/c14820-28800912.html.

[3] 人民網. 习近平:外交舞台上的“足球先生”[EB/OL]. [2018-04-2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30/c1024-24772409.html.

[4] 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

[5] 劳伦斯·克雷明. 公共教育[M]. 宇文利,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6] 范国睿. 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7] 雷毅.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4.

[8] 人民网.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EB/OL]. [2018-04-20]. http://Ln.people.com.cn/n2/2016/0107/c374580-27489834.html.

[9] 刘年伟,姚蕾,白成良,等. 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改革[J]. 体育学刊,2016,23(6):20-25.

[10] 龚波,陶然成,董众鸣.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1):61-67.

[11] 人民网. 足球和足球文化都得“从娃娃抓起[EB/OL]. [2018-06-16].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616/c1003-29343771.html.

[12] 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EB/OL]. [2018-04-20].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13] 刘海元. 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情况及对当前主要问题的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3):209-213.

猜你喜欢

志丹县区县足球
让足球动起来
宋夏沿边熟户若干问题研究——以陕西志丹县何家坬石窟党项人题记为中心
少年快乐足球
陕西志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浅谈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认识足球(一)
志丹县苹果产业化发展探索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