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常态课的评价策略

2019-08-27王光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常态思路新课程

王光利

数学常态课,应该是相对于公开课、优质课等需要特别付出准备的课而言的,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上的课型,是最贴近教师平时上课实际的课,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课。

在评价数学常态课的时候,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共性特征,研究一些评价策略,对提高教师对常态课的评价能力,提升教师的素养是大有可为的。

一、关注小学数学常态课的灵魂——“思想”的评价

任何一个数学教师常态课的开展,都与他的教学思想有关,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这种思想既是数学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和育人思想的折射。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教材的开拓者;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错过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意外”,如学科内容的“節外生枝”,或者学生不认真甚至对抗的表现;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不断反思的进步着、成长着的人,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定能改进,不会重复发生低水平的错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专业”上有自己的思想风格,学业上有自己的不懈追求的人,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关注小学数学常态课的呈现——“思路”的评价

思路决定出路。数学常态课教学要注重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才能为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有效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科有自己课堂教学的推荐思路,如情景展示——情景分析——探究活动开展——应用巩固——小结,有一个参考的逻辑思路。

从听课的情况看,数学常态课比较普遍的上课思路是复习引入——新知讲解——练习巩固——作业布置,因为这一思路易于操作,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但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尤其在新知讲解这一环节,有的教师甚至变成了“一言堂”,很少考虑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也有的教师习惯于装饰课堂教学全过程,上出了表演式的数学常态课,这又是另外一个极端。务虚的数学常态课型同样不是新课程的追求,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动的体验和能力的提高。一个有思路的数学教师,应该会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备课环节解决很多课堂内的问题;一个有思路的教师,能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应对自如,一切的课堂突发事件都因为他的“有备”而“无患”。

三、关注数学常态课的过程——“思维”的评价

数学常态课开展过程中,有多少学生用了多少时间和教师共同思考、主动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常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适当诱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比如在一节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学得专注,听得认真,听得有味,整堂课下来,老师用了最大的法宝——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微笑,这一法宝使得整个课堂自始至终都是轻松的、有波动的、有成效的。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在共同跳动,师生心与心相通,学生的学习水平始终维持在最高的状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应简单地要求学生接受什么、牢记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深入思考、不断探究,从而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关注小学数学常态课的反馈——“思辨”的评价

数学常态课听课后接着是教师自评、学生测评、专业点评、听者参评、大会集中评,这一系列评价其实也就是对教师的课堂反馈,如何能评价到点子上,评课教师形成共同的评价认识,并能辐射更多的教师的认同,那这种反馈是高效的、合理的,否则也可能出现适得其反,好事办成坏事,得不偿失。

柏格森说,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思辨性评价是一种智慧。它要求评价中充分肯定教师上课的优点,也要求在评价中发现教师上课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矫正,加以解决。其实,优点和缺点,于教师本人都往往是难以发现的,听课的意义和价值也体现在这里。如果大家都能及时发现优点、准确发现问题,评价的成效会很明显。

五、关注小学数学常态课的教师——“思谋”的评价

数学常态课的评价指向是教师的成长,关注数学常态课的教师是师本的体现。用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来说,是给予教师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数学常态课听课过程中,安排多方人马,有专业的、非专业的,有校长、中层管理主任、一线教师,有老教师、新教师,这是对上课教师的发现,也是对听课教师的发现。对于上课的教师,可以说有全方位的“专家”把脉,对于听课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种共同促进。教师自评也是对自己智慧的发现和对自己不足的发现,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才思谋略、需要思考的。而学生的测评也从一个方面在发现教师的才干,通过学生的需求反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总之,加强对数学常态课的评价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常态思路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我的思路我做主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