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秘书学专业(本科)联盟建设探究

2019-08-27丁玲玲

办公室业务 2019年7期
关键词:构想本科建设

丁玲玲

【摘要】本文所涉及的秘书学专业层次专指本科,本文在分析秘书学专业联盟现状的基础上,从创设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管理委员会、建立协同育人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专业联盟核心师资队伍、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打造秘书学专业联盟“品牌”、对接教育政策六方面对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建设展开系统探究,并展望联盟路径蓝图,以从实处推动秘书学专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秘书学;高校联盟;本科;建设;构想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化发展的产物,秘书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旨在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秘书人员。我国当代秘书理论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随研究延伸辐射,秘书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兴起,主要是为党政机关培养秘书。198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李欣局长发表于《光明日报》的文章,拉开了秘书学发展的帷幕。上海大学文学院率先面向社会招收秘书学专业学生,随后,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秘书学专业,掀起一场“秘书学热”,秘书教育与高等教育逐步接轨。当前社会对秘书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但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本科专业时间较短,专业发展可依靠资源不足,存在诸多局限。在此局势下,秘书学不得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寻求发展,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应运而生,成为探索专业发展新模式的探路石。

一、国内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现状

2012年9月,秘书学专业正式被教育部列入高等教育本科教育目录,标志着秘书学本科教育走上了专业化道路。作为特设专业的秘书学置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下,代码为“050107T”,官方将其解读为立足高校办学特色,或切合近年来人才培养发展需求设置的专业。

截至2018年,开办秘书学本科教学的院校有157所,但是各校间信息流动慢,部分院校甚至长期处于“闷头搞建设”。虽有行业学会与协会在其中沟通协调,但国内高校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秘书学专业联盟,不能延伸专业规模效应,难以完全解决秘书学专业发展问题。反之,欧美国家高校合作联盟呈现普遍化,如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集团、德国理工大学联盟等,不仅增强了联盟院校本身综合实力,而且提升了本国高等教育水平,这为国内各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提供了各式典范。

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不仅仅局限于“抱团取暖”,而是深入探求秘书学专业发展方向路径,落实专业发展生命力。2017年,国内常熟理工学院首次提出了地方高校秘书专业联盟的設想,该建议迅速得到了全国30多所高校的支持。然而秘书学专业联盟仅在国内局部区域萌芽,尚且是零星一点,未形成规模化体系。

二、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构想

国家教育部提出要给本科生“增负”,效法西方,做到“严出”,建立高校战略同盟,积极应对当前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高校战略联盟的延伸之下,专业联盟成为高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目前秘书学发展局限,各联盟成员建立正式联络机制,共同探索专业科学发展体系,致力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育工作。

(一)创设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管理委员会。专业联盟的长足发展,需要稳定的维护环境。各高校可签署联盟合作章程,设立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管理委员会管理高校事务、服务专业发展,并制定联盟管理运行机制:对外制定理论研究与经验交流制度,定期开展院校间秘书学专业教学、发展的研究探讨与服务;对内建立系列评估、激励、监督、执行制度,强化联盟院校事务的制度管理。建立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管理委员会,一定程度上能推动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规范化,扭转传统办学的封闭状态,促进联盟院校优势互补、发展共进。

(二)建立协同育人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1.依托各方扶持,制定资源共享机制。依托互联网媒介的信息共享推动高校教育的交互性发展,秘书信息共享旨在发展秘书学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基于政策支持、行业帮扶、社会鼓励等各方扶持基础上,通过集中各高校、企事业单位资源,成立国家、省级、市级、校级四级立体化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各院校通力合作突显专业特色与办学优势,达到资源汇、融、通,实现“多元互利”,发挥“1+1>2”的理想效果。通过延伸发展,拓展为规模化跨区域平台,形成高校秘书学教育的“动态发展圈”。2.创设联盟互联网平台。专业联盟施行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开发统一联盟网站,开设专门的慕课学习通道、发布专业发展最新资讯、领衔学术前沿动态、驱动专业探讨热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捷渠道与优质资源。在创设过程中可借鉴其他联盟如图书馆联盟、中国搜索联盟等联盟的经验,围绕专业建设、资源服务建立推广体系。以联盟网站链接服务平台,创设专业资料数据库,深入聚焦学生学习、就业信息,并建立实时检索系统,定期更新数据库,打破地域界限,搭建一个开放化、动态式的资源服务平台,达到信息的高效传达,为实现学生、老师、专业、联盟院校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奠定基础。3.课程资源互通。课程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联盟院校综合市场需求与专业发展实际融合,制定科学统一的秘书学课程体系,创建具备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优势课程,扩大课程可选择数量与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灵活的课程互认、学分互换机制,建立联盟高校课程互认的管理平台与信息库,实施动态选课体制。同时开放课程接口,结合现有程序平台或研发新型学习APP推广课程,以多种形式拓展学生学习资源库,在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等方面实现合理探究共享,提高院校育才质量,改革长期以来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一的现状。

(三)组建专业联盟核心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直接影响高校办学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秘书学专业联盟走向成熟,需明确秘书学师资队伍定位,建立专业科研基地,施行相应师资队伍成长机制。在联盟中打造一支精干高效、支撑有力的以“双师素质”为核心的科研队伍,提高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的实力,维护、推动、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一是协调联盟院校师资,以课程质量为中心匹配最优教师,共享各院校中秘书学核心师资,同时优化现有联盟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围绕秘书学培育担当专业发展重任的国内领先人才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二是立足人才引进战略规划,保证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在注重秘书学专业建设工作基础上,联盟高校联合选聘以秘书学专业出身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三是整合社会资源,依托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管理委员会聘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实践经验丰富的秘书与业人员作为专业建设咨询人与学生校外实践导师,保证学科体系、师资队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联动性。四是以联盟高校为中心拓展学术交流圈,与各高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攻关重大课题,了解各国家、地区秘书学学术研究状况与水平,吸取各类学术营养,拓宽专业认知。

(四)构建完整人才培养链。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从教学定位、课程设置、学科体系、硬件设施平台抓准专业人才塑造模式,着眼于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相结合,合理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改变传统“一对多”教学形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尽管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但专业实训对人才素养的提升也不可忽视。通过打造校外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建立一对一导师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实现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并行提高。并对照可行性标准评估发展轨道,探索跨院校、跨区域的培养体系,构建从理论学习到顶岗实践完整的人才培养链。

(五)打造秘书学专业联盟“品牌”。1.提升专业活力。开展地区性、跨区域的国际秘书节、秘书学专业研讨会、秘书学专业论坛及峰会、各类竞赛等,探讨秘书学发展路径,通过各校对外窗口、联盟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动态传播活动资讯,提高外界对秘书学专业的认知度。2.构建一体化实践平台。外部充分依靠校企、校校合作实践平台,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如秘书事务所等,负责协调学生实践等相关事宜,并面向外界服务、推广专业文化;内部搭建秘书学专业实践基地,创建实训平台,形成内外一体的实践体系,培育学生职场情境感,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3.丰富理论成果。以专业论坛、峰会为核心,定期举办专业成果展,如发表论文集、新闻汇集本,通过特定窗口发布于联盟统一网站,将论文集或汇集本引入各校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并定期更新至電子数据库,完善专业理论资源的深度与广度。以此三方面为基础,联盟院校在学科体系架构之上塑造育人典型模式,融合职场文化与学校文化,提升高校育人效力与质量,向外延伸专业影响力,提高社会认可度,解放专业生命力,打造秘书学专业联盟品牌。

(六)对接教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要求与期待,前者鼓励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教学需要自主与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交流与合作,后者要求高校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建立动态培养体系以突显专业培养特色。联系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布局,联盟院校可联合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结合各校师资力量共同攻破专业发展难题。除此之外,还可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展开通力合作,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目标,争取配套政策支持,在平台构建、各项合作上达成共识,多角度集中探索专业发展领域。

三、专业联盟建设展望

随着21世纪全球化社会的发展,现代秘书教育及工作加快了与时代同步的进程。结合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问题,秘书学专业联盟院校应同心合力,根据市场与学生需求优化专业体系,均衡分配院校资源,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健全学科相应制度,对影响秘书学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不断进行阶段性调整,突显专业优势与地位,实现学校与职场的有效衔接,使秘书学专业学生学有所长、才有所用、人事相宜,推动秘书人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然而全国性秘书学专业高校联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是要经过一段长期的摸索过程。联盟高校应合理帮扶,协同多方力量,紧密联系行业需求,改变传统观念与思维方式,多维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步秘书专业与秘书职业化发展,加快高校秘书学专业联盟规模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锋.关于秘书学专业本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秘书,2013(6):13.

[2]高红梅.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秘书学本科教学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6):97.

[3]杨旻,温瑜.地方本科高校秘书专业联盟的建设[J].文教资料,2018(7):133.

[4]成榕,孙丽男.高校战略同盟发展模式及建设对策初探[J].对外经贸,2018(9):121.

[5]郑华民.建立新闻资料专业联盟的设想[J].情报资料工作,2005(2):75.

猜你喜欢

构想本科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