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

2019-08-27刘倩倩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提问策略发散思维多角度

刘倩倩

[摘 要]提问不仅是学生阅读思考的体现,更是一种阅读策略。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教材以随文批注的形式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掌握从课文内容提问、结合写作方式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提问策略;发散思维;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13-02

《蝙蝠与雷达》为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要求最为切合。教材采用随文批注的形式出示问题,让学生在“示范—模仿”中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角度即思路。角度的多样,就是思维的发散,体现提问策略在具体实践中的灵动性。这将给学生的阅读打开新的视野,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效。那多角度提问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呢?笔者以《蝙蝠与雷达》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教学时,采用破题三段式导入。

首先,教师板书题目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①“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②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③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其次,板书题目中的“雷达”,出示雷达图片,提出问题:“这又是什么?”教师追问:“谁对雷达有所何了解?你是从哪里理解的?”

这里的问题看似是教师在问,实则是为学生的提问做了示范。提問的角度从课内到课外,不仅检测了学生自学思考、查阅资料等预习情况,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

最后,板书题目中的“和”字,将题目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并提出问题:“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问什么?”这一问,直指课文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提问。

开始学习课文,教师引导说:“‘学贵有疑。有‘一位同学和你们一样,看了题目后提出了问题。不仅如此,他在读课文时还提出了其他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他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像他一样,在读文时边读边想,提出问题吗?”

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学生是最熟悉,也是最擅长的一种提问角度。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就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二、根据写作方式提问

根据课文的写作方式来提问,是针对篇章结构、整体布局、文章立意等来提出问题,是相对宏观的问题,属于创造性问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此类问题不容易提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提问。

(一)引发思考,示范——模仿

在学生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提问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能从哪些角度来提问呢?”课文以旁批和总批的形式为学生做了提问的示范。因此,在学生思考之后,可以以课文中的问题进行示范:“大家看,‘一位同学这样提出问题:‘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呢?他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提问呢?”

(二)明确角度,观察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他是从文章的写法来提问的。出示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请学生阅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三次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我发现第一次试验用了一个自然段,后两次实验用了一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生2:我想问为什么第一次实验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后两次略写呢?

(三)继续提问,强化训练

教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并引导:“站在写法的角度上,你又有什么发现?提出你的问题。”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生1:我发现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用问题来结尾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2:我发现作者已经说了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为什么后半句还要补充“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趁热打铁,问道:“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你们还能从写法的角度上提出什么问题?”

这一环节通过示范、观察、模仿和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从课文的写法角度来进行提问的方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

 三、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难,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雷达原来是科学家根据蝙蝠飞行的特征发明出来的,文中的“那位同学”也在最后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你能像他一样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问题吗?

生1:超声波除了用在雷达上,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生2:我知道直升机是人们模仿蜻蜓发明的,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发明吗?

(课件出示青蛙、甲虫、蝴蝶等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这些小动物又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发明有关呢?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是受动物启发发明的呢?

师:你们越来越会提问了!从动物身上发现功能特点,并受到启发,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这也是一门科学,叫作仿生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提问后,教师拓展了仿生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提问。这样,让学生明白,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是阅读文本的一大法宝。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提问策略发散思维多角度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