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标准“走出去”的技术路径

2019-08-27邵逸超

质量与标准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特高压走出去

文/施 琴 邵逸超

一流企业做标准,做标准就是要当行业的标杆和领头羊,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者。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就掌握了价值分配的制高点。结合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案例,我们可以尝试总结和探索一下上海企业以标准输出带动行业输出的模式。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标准化是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当前,中国标准总体上的国际认可度不高,中国企业在国外进行产品贸易、工程承包和设备输出等活动中,首先要通过项目所在国的标准认证或者其他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比如工程承包项目,一旦必须采用项目所在国的标准,从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到质量检验都需要作出重大更改,企业原本谙熟的技术和经验优势难以施展,无法体现应有的综合竞争力。

如何打破这个桎梏?

技术领先、在行业内具备一定话语权的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争主导制定或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国际标准的重要原则是协商一致原则和全球相关性原则,需尽可能广泛地被全球的产业和市场利益相关方使用和实施,在制定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相关方之间的水平差距,统一意见后形成,其技术要求应近乎所有相关方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行业标准,实际上是领先于国际标准的。

制定具有我国独创工艺和自主研发技术的国际标准是我国行业技术水准获得国际认可的最佳方式,也是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让标准输出带动行业输出成为现实。

例如,代表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核电和特高压,在技术和装备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标准“走出去”战略。中国铁建承建的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国家电网公司中标的“巴西美丽山水电±800 kV特高压直流输出二期特许经营权项目”,整个项目的技术和装备都采用了中国标准,有力推动了中国国内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走出去”,带动整个产品制造业产值达30亿美元;广东顺德 “电压力锅联盟标准”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成功申请到IEC国际标准提案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积极推动了我国电压力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壮大,有力带动了行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实施标准“走出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现阶段,从标准技术支撑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以下几个努力方向:

一是总结经验和做法,形成上海标准国际化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分析核电、特高压、超级电容、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形成产品、技术、标准、工程、品牌“走出去”联动模式,推动在国际项目中采用中国标准,促进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上海经验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

二是开展比对研究,形成上海标准化的灵活策略。加强上海重要出口目的国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分析,锁定重点商品和关键标准,开展标准水平比对,分别制定不同的对策。对于技术强势、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严密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合作交流,推动重点商品相关领域的标准互认;对于技术水平与上海相当的国家,采用合作制定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较弱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以产品、工程、技术的输出带动标准的“走出去”,并帮助对方制定与中国标准相协调的国家标准。

三是利用政策红利,增加先进标准的有效供给,打造“上海标准”国际品牌形象。用好新《标准化法》实施的政策红利,从竞争性和公益性入手,培育团体标准,为产业发展立好“路标”;鼓励企业制定“领跑”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从而制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上海标准”,推动上海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创新和应用,增强上海标准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发挥主场外交优势,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构建上海标准国际化技术平台。发挥第83届IEC大会在上海举办的国际会议红利,向全世界展示上海标准化的良好形象,通过举办各类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国际会议、论坛,加强上海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建立国际标准化的人才交流互访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国际标准化上海协作平台的能级,夯实上海标准“走出去”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特高压走出去
新型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接地线的设计研究
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究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中国主导制定三项腐蚀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