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节做起,用创客的方法开展环境教育

2019-08-26陈染

中国科技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火焰山伊娃垃圾桶

陈染

每年春天,都会有不少教师跟我们讨论怎样在学校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的创客教育。确实,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项世界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增加了“美丽”二字,更强调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许多环境保护主题活动会集中在春天举行。一方面,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树木发芽,雏鸟破壳,一切欣欣然的样子唤起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春天关注环境保护的传统由来已久,2000多年前的《礼记·月令》就记载了春天的环境保护措施“(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麇,毋卵”。另一方面,春天更是集中了许多环保主题的节日和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末的地球一小时、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至5月初的爱鸟周(各地时间不同)、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些节日的设立也在提醒我们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我们可以以这些节日为契机,通过创客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怎样跟创客教育相结合呢?我们以科技学堂开展过的环境主题创客活动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设计课程的。

从身边的细节做起

设计环境保护主题的创客教育活动,作品不需要一味地追求“高大上”,重要的是要做到足够“接地气”,能把活动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发现身边的环境保护问题开始,从细小处着手解决相关环境问题。

2018年11月,科技学堂的伊娃老师在大连参加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中的课程活动正体现了“从细处着手”的特点。活动并不复杂,核心任务是设计一个垃圾桶,而活动的重点在于这个垃圾桶要让大家乐于使用它,更愿意主动把垃圾投放进去。

活动开始时,我们让学生发现藏在身边的环保问题:市政部门已经在路边设立了垃圾桶,但还是有人不把垃圾丢进去,有时候明明垃圾桶里还有很多空间,但垃圾桶周围还会堆满垃圾。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经常在生活中见到,但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即使发现了,也会简单地归咎为素质问题。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是市政部门的人员,我们能否对垃圾桶进行改进,让人们更愿意将垃圾丢进垃圾桶中呢?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对人们丢垃圾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没有丢进垃圾桶的垃圾有哪些种类,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随手丢垃圾,人们丢垃圾时的体验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调查采访等方法了解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初步对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应避免加入我们的价值判断,毕竟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谴责现象。

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整理资料,归纳随手丢垃圾的现象和原因,并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设计什么样的垃圾桶能够让人们有更舒适的扔垃圾体验。这个阶段,伊娃老师还为大家分享了若干创新设计案例,让大家有更广阔的视野。我们分享的案例不仅包括各类垃圾桶的设计,同时还有创意捐款箱设计等与丢垃圾有相似行为的案例,这为学生们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形成初步想法后,我们可以快速设计原型,将想法具象化。原型是一种用手“思考”的方法,其设计不在于精确,而在于快速实现你的想法。在这一步中,我们运用了创意机械设计套装中的脚踏式垃圾桶为结构骨架,学生运用简易的材料,基于结构骨架对垃圾桶进行进一步改装,并向其他同学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改。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原型设计出真正可用的垃圾桶,对其进行测试和数据收集,以助于我们的后续改进。

相信很多教师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设计思维的一般方法。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关注的不是环境保护的大主题,而是我们身边的小细节,尽管在活动中我们不特地强调保护环境,但在活动过程中,相信学生已经深入认识到怎样从我们身边的小细节着手,践行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STEM能力和德育方面都得到综合提高。

环保活动演出来

环境保护和创客教育的结合,不仅在于我们可以设计相关主题的创客活动,更可以运用创客教育的方法设计主题活动,让德育活动开展得更多姿多彩。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空气污染”,中国将主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有些学校也会以此为契机,设计丰富的主题活动。

2018年,科技学堂的伊娃老师参加了迪士尼公司和DI中国区联合主办的2018迪士尼“携手改变”中国绿行者计划总决赛,获得家庭组比赛第1名。而这一期的比赛主题是“清新空气大作战”,恰巧与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接近,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伊娃老师怎么设计生动的环境主题活动,为你提供参考。

“清新空气大作战”是个项目式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调查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尽管活动的重点在于表演而非制作,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创客教育的方法生动呈现活动的主题。

伊娃老师将表演的故事主题设定为“新版火焰山”,描述空气污染的情况,引入清新空气大作战的主题。故事主题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场景,它贯穿于活动始终,情节是这样的:“唐三藏一行赴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时,师徒四人发现火焰山的空气特别脏,到处都是臭味、黑烟,根本无法继续前进。”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演出效果,伊娃老师让学生们用日常生活的废弃物品制作服装和道具,营造富有创意的场景。

伊娃老师通过故事场景设定夸张地描述了现实问题,接下来需要让故事中的角色“唐三藏师徒四人”完成问题调查、数据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的流程。同样,这些活动也是在新版火焰山故事主题之下。例如,在问题调查阶段,我们设定的情节是这样的:“孙悟空发现空气污染的问题是山底下的居民都把家里的垃圾丢到了火焰山上烧,所以各种有毒的空气污染了火焰山这片天空。村民不懂垃圾分类,又觉得分类很麻烦,因为垃圾量很大,他们认为直接烧了又快又省事。”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在在舞台上表演调查问卷的过程,展现调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现实中的调查研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知道过程是怎样的。

接下来,唐三藏师徒四人开始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并绘制成图表,了解火焰山空氣特别脏的成因。孙悟空根据调查结果,做了一个垃圾分类云,每天到村子各处广播教学,让村民们知道正确的分类方式。村民们认识到垃圾分类除了可以减少垃圾量之外,很多垃圾还能变成再生资源,垃圾分类好处多。

在这个环节中,伊娃老师指导学生使用纸板、魔术贴等简易材料,制作垃圾分类云。我们也将魔术贴的另一面贴在准备分类的垃圾上,这样的表现方式更加直观、更加戏剧化,能够很好地将垃圾分类的知识传递给台下的观众。

经过唐三藏师徒的努力。村民们丢进火焰山的垃圾越来越少,空气也越来越好,村民们也不再咳嗽,脸也干净了。这时火焰山又可以顺利通行,于是唐三藏师徒一行再次踏上取经之路。

在这项活动中,伊娃老师融入了环保主题活动的多种设计方法。例如,学生设计制作的道具需要来自生活中废弃的材料,活动切实贴合清新空气大作战的主题,表演过程既体现了环境保护的主题,更展现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我们还能把它迁移到课程学习之中。

我们从小处着手,通过多种途径把环境保护和创客教育更好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猜你喜欢

火焰山伊娃垃圾桶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喝冷饮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自从有了赵肉肉
丝绸去哪儿了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
七月拜访火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