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方案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2019-08-26苏鲜花彭仕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骨质疏松临床价值

苏鲜花 彭仕杉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护理当中应用疼痛护理方案的整体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6例。参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疼痛护理方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与负面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疼痛护理方案可全面降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因疾病而出现的不良情绪,其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关键词 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疼痛护理;临床价值

由于老年女性绝经后的自身腺功能衰退,其骨吸收与骨形成的耦联期间,雌激素水平不断降低,极易导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临床称其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其临床主要特征为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出现退化,骨量减少等,主要症状表现为背部、腰部疼痛[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患者72例,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后开展此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试验组患者年龄61- 84岁,平均(72.49±3.23)岁;病程2-7年,平均(4.35±0.75)年。参照组患者年龄62 - 85岁,平均(72.52±3.27)岁;病程2-8年,平均(4.39±0.77)年。两组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老年脊柱疾病》中骨质疏松诊断者[2];②年龄>60岁的女性;③经过骨密度检测仪与X线检测证实,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背部、腰部疼痛者。

排除标准:①新鲜椎体骨折患者;②器质性疾病与其他病变者;③使用其他镇痛药物患者。

方法:(l)参照组接受临床治疗当中的叮嘱按时服药、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并接受日常生活干预等临床常规护理。(2)试验组接受疼痛护理方案干预:①根据患者自身认知水平情况对其讲解相关疼痛护理的作用,对可能造成意外事件发生的因素进行排除。指导患者能够识别自身疼痛以及疼痛表达方式,方便护理人员对其疼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与干预。②由于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较差,特别是老年女性,疾病导致患者自身行动不便,怕为家人带来负担,其不良情绪油然而生,此时护理人员应观察其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疏导,可全面消除患者消极态度,配合临床护理[3]。③给予患者疼痛部位进行干预期间,需尽量保持轻柔手法,避免对患者造成误伤,指导患者选取舒适的体位,定时询问患者疼痛感受,如果出现无法忍受情况需及时给予相应止痛药物,注意观察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临床安全度。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评分标准,满分100分,总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90分以上)+一般满意(70 - 89分)之和,不满意69分以下;疼痛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评价,满分10分,分数越低表明疼痛改善越好;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评分(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4],每项满分30分,分数低表明患者改善隋况越好。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x+s,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负面情绪)或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的统计学(软件SPSS21.0)方法分别选择t检验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与负面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试验组满意35例(97.22%),高于参照组的29例(80.56%),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由骨质疏松导致的背部与腰部疼痛多半发生在老年女性患者身上,以及以往患有慢性骶尾部、背部、腰部疼痛的患者。其臨床主要以酸痛症状为主,通过调养可缓解该种症状,但如果受到轻度的外力或是外伤情况,可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痛感[5]。

开展疼痛治疗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患者了解自身疼痛以及如何缓解疼痛,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疼痛情况,以对临床干预具有重要帮助。

由于患者有骨质疏松症状,自身疼痛情况不可避免,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以及改善其生活习惯,对降低患者整体疼痛、缓解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全面提高患者对自身疼痛的有效管理,可全面降低患者发生二次伤害,降低临床疾病复发率[6]。

综上所述,针对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患者,临床在其护理中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可全面降低患者临床疼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王丽,于映雪,李焕娣.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护理中起到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51-252.

[2]陈延珍.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87-88.

[3]刘茜.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71-172.

[4]马亚会.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7-917.

[5]邓婧.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8(3).80.

[6]刘丹.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3):82-84.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骨质疏松临床价值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