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慢性白血病40例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

2019-08-26刘晓蕾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4期

刘晓蕾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0例,并选取同时间40例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清晨空腹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检验,比较检测结果的差異。结果:观察组在微量元素、血清酶、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生化指标的临床检测对于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急慢性白血病;血液生化学检查;应用价值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病,具有较大的危害,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白血病主要是由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疾病,大量白血病细胞增殖并堆积在骨髓与其他造血组织中,可影响其他组织和器官功能,引起高热、出血、感染、关节疼痛等症状[1]。为了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需要借助先进的检查技术来观察患者临床指征的变化。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血液生化学检查在急慢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 - 63岁,平均(47.6±5.1)岁;其中急性白血病20例,慢性白血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选取同时间40例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 - 62岁,平均(44.1±4.8)岁,所有体检者经常规体检未发现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清晨空腹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检验,具体措施:清晨空腹取3 mL肘静脉血,然后装入有0.2 mL 3.18%枸橼酸钠的试管,充分摇匀后以2 500 r/min速率离心10 min,之后分离血清低温保存。首先使用原子光谱测量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之后使用速率法检测血清酶含量,最后行血常规检查。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在微量元素、血清酶、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讨 论

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某一白细胞异常增生和聚集影响了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引起了疾病。白血病具有进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将造成较大的威胁[2]。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缓解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但是治疗效果与临床诊断准确率有直接关系,若无法及时诊断,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的存活率。

微量元素在人体细胞增殖与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核酸合成具有直接影响,能够有效预防自由基损伤,从而保持细胞的完整性[3]。因此,微量元素的正常与否关系着机体的代谢状况。白血病患者的微量元素异常表达,其中主要以锌、铬元素减少,铜元素增多为主,铜元素对于铁元素的吸收与运输作用具有直接的影响,当机体出现炎性反应时,铜氧化酶合成率明显升高,从而使得血铜含量升高。一般情况下,在血清酶的作用下,多余的铜元素会在造血过程中被排出体外,但是在疾病的影响下,造血系统出现异常,引起了白血病,而患病之后人体血清中的各种酶含量升高,这对血铜代谢造成了影响。白血病主要症状为贫血,主要是由于造血红细胞中的母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红细胞数量也呈相同的发展趋势,因此患者在走动时容易出现眩晕症状。此外,白血病患者还容易出现出血的症状,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是出血并不是因为血小板减少,主要的原因是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原发纤维蛋白溶解等现象,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微量元素对于造血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与血小板、血红蛋白相比,其是能够同时反映造血系统异常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研究发现[4],由于白血病在发病过程中表现出出血的倾向,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因此患者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微量元素、血清酶、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与造血系统异常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通过生化检验能够评价患者的病情。当白血病肿瘤侵犯血管壁并造成

内皮细胞受损时,血清酶的表达水平将进一步升高,同时由于白血病细胞造成肝脏清除血清酶因子的功能减弱,因此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酶水平会异常升高,同时反映出患者造血功能障碍。有研究发现[5],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微量元素以及血清酶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且在治疗后微量元素以及血清酶恢复正常水平,这说明通过观察生活指标能够反映患者内皮细胞受损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因此需要加强临床生化指标观察,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疾病,具有较高的危害,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而血清生化指标的临床检测对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3):6684-6686.

[2]彭家明,吕小林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20):52-53.

[3]夏存玉.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115-116.

[4]安春玲.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1120-1122.

[5]杨妍妍,杨超,王增兰,等.40例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