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9-08-26王庄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王庄平

摘 要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功能障碍(ODI)指数,评价本次手术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度、ODI指数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较治疗之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椎体功能障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良好。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受到骨量减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轻微损伤即可造成脆性骨折。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但经验表明,传统内固定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效果并不完全理想,文中就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7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5±7.4)岁,平均病程(2.3±1.2)年。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70.2±8.5)岁,平均病程(2.5±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准备后,对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合并症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完成术前皮牵引。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取俯卧位,行全身麻醉,使用C臂C线透视机确定体表位置,消毒铺巾,于椎弓根影外上端穿刺,穿刺的深度为椎体前1/3左右的位置。经两侧椎弓根送入球囊,维持稳定。之后连接注射器,扩张球囊,直到发生骨折的部位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之后即可停止增压,将球囊取出,向椎体注射2 -3 mL骨水泥,水泥凝固之后拔出针管,完成手术。术后6h内患者需要保持卧床,预防术后出血。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术后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临床观察指标:对患者术后展开6个月的随访,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25。表明患者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指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障碍情况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①有效,手术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椎体功能恢复正常或是大部分功能恢复正常。②无效:未达到有效標准。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 19.0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行x2检验;计量资料则用(x±s)表达,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7.44%(38/3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4,P=0.013)。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ODI指数较手术治疗前均有良好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情况的改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老年患者的身体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骨骼中的钙逐渐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这也加大了患者骨折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相伴随,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该疾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脊椎功能,使患者无法正常活动,加深了老年

患者的恐惧、焦躁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所以采取有效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十分必要[1]。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39例接受常规的内固定治疗,但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患者的骨骼密度远远低于正常水平,骨组织的微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骨脆性增强,加之老年人身体耐受性比较差,所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总体有效率仅79.49%(31/39),甚至有些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感依然很强烈、椎体功能障碍仍然存在。观察组患者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发展的治疗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球囊膨胀将发生骨折的椎体撑开,之后注入骨水泥,完成椎体复位操作,这一治疗方式可以在患者的椎体内部形成空间负压,达到良好的骨水泥注入效果,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有文献指出,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的量更多,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更少,从而对受伤椎体起到更好的固定恢复作用,能够尽量让椎体恢复到正常高度,解决脊柱椎体功能障碍的问题[2]。本次治疗结果显示,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较手术前明显提高,恢复效果良好。另外,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的Cobb角明显下降,Cobb角的数值越大,代表患者的压缩性骨折程度越大,椎体后凸成形术最大程度发挥了骨水泥的稳定性作用,手术后骨折椎体的稳定性较高,有效预防了脊柱后凸畸形的情况,Cobb角也随之下降[3]。最后,观察组患者术后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椎体功能障碍情况,降低骨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预后改善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和椎体功能,预后良好,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坤.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2):127-128.

[2]傅磊,梁伟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1):4488-4489.

[3]李雪.对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276-277.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