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整合体系及结构

2019-08-24邱静芳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课程整合课程体系

邱静芳

摘    要: “高中生涯规划”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部门,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为了更好地实施该课程,本文依据教育部多个文件和最新课标要求,对这类课程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拟出该课程的课程结构。

关键词: 生涯规划    课程整合    课程体系

“生涯规划”虽已被提出很多年,但在中学一直不被重视。直至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将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课科目”,简称“3+3”,就是保持现行统考的语数外三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综、理综调整为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六科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三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这就将选择报考专业的时间从高三下移到高一,同时也让考生更早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和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的关系。生涯规划被重新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种与之相关的培训增加了。但是,“生涯规划”课程究竟该如何实施?由谁实施?该如何实施?很多人还是非常茫然。再加上一些教师往往只思考在本专业内如何融入生涯规划教育,很少从跨学科、跨领域角度思考。笔者注意到如果每门学科各自为政,存在课程资源浪费现象。不仅指导会因为课时紧张而流于形式,而且很多环节很可能因多学科老师重复指导造成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为了避免这个现象,笔者尝试对课程资源进行重组,希望给一线老师提供一点借鉴和思考。

一、理论依据

(一)有关“生涯规划”的文件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在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正式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提出“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我国将用五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1]。该《意见》明确生涯规划是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第9页“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之“关联性”中提出要“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2]。这里提示了学科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第三小点“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明确阐述:“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专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3]这里提出了生涯规划的师资配备要求。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第36页,选择性必修课程技术与职业系列的第一个模块《技术与职业探索》,该模块在介绍中强调:“普通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职业探索的重要阶段。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对技术与职业世界进行探索性了解,理解技术、职业与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及成才观,形成一定的职业认识和生涯规划的能力,为适应未来职业生活和高校专业学习奠定基础。”[4]就生涯规划来说,这个选择性必修课程可以重点开设。

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推荐主题”中列入了“高中生涯规划”[5]。

(二)资源整合

整合就是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整体的最优。“资源整合”本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概念,本文指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而内容大致相同、目标大体一致的课程资源进行识别、选择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二、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整合体系

在综合分析各学科课程标准、认真解读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前提下,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成长需要,构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一)生涯规划知识具有三个特点

综合性——综合自身性格、兴趣、能力及具备的优势,综合入职门槛、工作内容、工作压力、工作湖景、社会地位、薪酬待遇等多角度认识职业、走进职业。

前瞻性——结合技术变迁,能够了解未来职业可能的发展趋势。

适应性——未来不可预知,生涯规划应该是灵活的指南,使学生无论不可预知的世界如何变化都能获得成功。

(二)生涯规划价值具有三个特点

实践性——在日常生活中,在未来许多工作前景方面,学生需要过程、方法和工具,需要确定主题,开展某一职业或职业群的实践体验。

认知性——学习生涯规划课程可发展高层次的思维,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品格发展。均可以被迁移到其他科目和情境中。

情感性——生涯规划课程与个体生命紧紧相依,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了解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

(三)生涯规划能力具有三个特点

创新性——不仅指创新能力,学生还要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生涯规划能力将立于不败之地。

多样性——生涯规划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只接触一种职业,只关注一种技能,而是会接触多个职业群体,了解多种职业的核心技能,从而积极发展多种专业能力,这样,他们就将成长为M型个体[6]。

建构性——学生在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是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不仅在接受客观的知识,更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三、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整合结构表

说明:在生涯规划前必须做的向内探索、认识自我方面,必须用到一些心理量表,这部分内容由心理老师负责,通用技术课程、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关于生涯规划的这部分内容不用重复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由心理老师、通用技术老师联合设计。大方向的指导可以由心理老师完成,通用技术老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时,更倾向于技术素养、职业匹配度、创业素养等方面的指导。班主任可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给予更贴合学生个性的精细指导。通用技术、班会及综合实践活动中凡是涉及体验、调查、访问、考察、实践等方面的内容,都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牵头统一指导,可事先与其他几个学科老师合作,分类设计好统一的表格。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3]仇森.王铮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7]周琳.王鑫.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6]查尔斯·菲德尔,玛雅·比亚利克,伯尼·特里林.四個维度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曾兰银.生如逆旅,规划启航——高二职业生涯规划系列班会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5-7.

[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附件6.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推荐主题及其说明.

[10]唐盛昌,冯志刚.资优生的必修课社会考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课程整合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