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

2019-08-24穆新宇曹夏蒙朱美澄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

穆新宇 曹夏蒙 朱美澄

摘    要: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与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的双重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被寄予更高的期望。学习适应性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院校中新高考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发现此类大学生整体学习适应性良好,但学习态度和教学模式维度存在适应性不良问题,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并从学生个人、教师、学校三个角度提出提高新高考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学习适应性    新高考大学生    双一流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家正积极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致力于办好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1]。在此背景下,国家和时代对如今的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许。

学习适应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实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2]。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贯穿整个大学学业生涯并直接影响学业成就、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并且,学习适应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达到国家和时代的期望。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行,制度上呈现出颠覆性变革,将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造成影响。经历新高考的大学生很可能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呈现出新的状态或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研究双一流院校中新高考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并提出相应教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1.取样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院校中经历新高考的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1份,回收率93.7%,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72份,有效回收率90.7%。其中,男性105人(38.6%),女性167人(61.4%);高考所在地为上海的113人(41.5%),高考所在地为浙江的159人(58.5%);大一165人(60.7%),大二107人(39.3%)。

2.测量工具

在参考冯廷勇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基础上,加入与新高考相关的题目,编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问卷分为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4个维度,共29个题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强。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旋转采用最大正交旋转。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KMO值为0.908,Bartlett球形检验系数值为3882.874***(p<0.001),表明适宜做因素分析。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220%。结构矩阵良好。子维度信度系数区间在0.642-0.911,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是0.913,有较好的信、效度。

3.數据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学习适应性基本现状

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双一流院校中新高考考生的总体学习适应性的每层面平均分在3分以上,说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整体水平较高。在学习适应性的四个子维度上,被试在学习能力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表明新高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高考改革中大学在招生时各专业会对考生的高中选考科目进行规定,因此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能力。

不过,其中教学模式和学习态度的得分均低于3分,表明被试在这两个维度上的适应性状况并不理想。说明学生对学校设置的教学内容、制定的教学制度、教师的教育风格等方面的适应性不良。但是,与以往高考考生不同的是,新高考大学生在高中就开始了“走班制”。所以他们普遍对大学学习中没有固定教室和固定同学的模式比较适应。值得关注的是,学习态度的得分最低,说明此类大学生没有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向上,同时存在消极的学习情绪,而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学习适应性的多个方面,不良的学习态度会持续影响学生的学习,这种情况亟待进一步改善。

虽然从总体上看,双一流院校中新高考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良好。但是,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后发现,几乎没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达到优秀程度。相反,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表现出学习适应性不良。说明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需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

2.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男女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及总体学习适应性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比女生高。

3.学习适应性的高考所在地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不同高考所在地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浙江考生的学习能力要高于上海考生。而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及总体学习适应性上二者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浙江考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比上海高。

4.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大一和大二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及总体学习适应性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四、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个人原因

第一,上了大学后,学生从高中的高压状态进入大学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中,一些学生享受这种放松的状态,没有着手设立学习目标或者制订学习计划,导致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第二,在大类招生的制度下,入学后的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而是接受较多的通识教育,这就对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在高中时几乎没有进行人生选择或规划的机会,导致他们欠缺相关经验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茫然且无所作为。第三,部分学生由于在高中经常被父母和老师逼迫学习,因此对待学习出现厌烦情绪。来到大学后,受到类似“大学不旷一次课、不挂一次课就不完整了”这样说辞的影响,对待上课、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态度变得消极,认为能拿到毕业证就行。

2.人际关系原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际关系状况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大影响[3]。在学校中,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

一方面,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存在很大不同,高中时教师会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计划,学生只需要照做即可,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大学教师更偏好启发式教学,希望学生自主学习,经常会布置许多学习资料让学生自行“消化”。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不适应,学生经常感到不知所措并因为不能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学习适应性。并且,大学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不多,学生很难从教师身上得到课堂之外的知识与情感方面的交流,因此关系不会很亲密。访谈时有较多学生谈到,这样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到难过。

另一方面,同伴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大学生通常将同伴关系看作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因此同伴的言语、行为及同伴关系的质量会对学生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好的学习榜样自然会使学生本身受到潜移默化的激励。如果身边的朋友对待学习态度冷淡,那么学生就会受到相应的消极暗示。访谈时有学生无奈地说到,身边的同学尤其是同宿舍的朋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有时候自己想要学习,但是看到朋友们在打游戏或者聊天又会想加入他们。

3.学校原因

学校对于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和学习氛围两方面。一方面,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学习条件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时的心情,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校的整体校风、办学思想、方向、目标及办学特色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影响其学习适应性水平。

五、教育对策

1.学校方面

学习是学校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栋梁之材,学校应该主动制定相关办法并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高水平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适应整个大学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就业、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

(1)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是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更好地人才培养。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以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的以往管理模式不能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目前实施本科生导生制时多出现导师定位模糊、师生交往流于形式、师生互动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导致导师没有在本科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高校要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发挥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作用。首先,学校应该明确导师的工作内容,并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本科生导师制有质量地进行。其次,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学校应该控制师生人数比例合理,确保导师有精力和能力指导所带学生。

(2)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

研究发现,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并没有设立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因此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尤其在大类招生制度下,许多新高考学生在大一时十分迷茫,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方向。因此,学校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就开设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请有经验的教师讲解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定位,从而激励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大量实践研究证明,入学之后开始制订大学毕业计划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定位和认知发展。

(3)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应该经常举办有助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心理健康讲座,开设相关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学校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有经验的教师队伍。此外,各学院还应对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进行定期测评,积极寻找导致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并对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学生进行单独专门的辅导。

(4)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每门课保持适当的班級规模。经过访谈发现,班级人数过多、教室过大都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态度。因此,学校安排时应该考虑本门课学生的最佳容量。第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完善硬件设施,改善教室、宿舍的条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好的学习资源,如高质量的书籍期刊、名家大师的讲座等。第三,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体育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

2.教师方面

教师在大学生学习适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师德、人格魅力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1)采用适合学生的授课模式。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现有水平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从原有的机械式学习走向大学倡导的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教学模式。并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情况,及时给予学生知识与方法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建议。

(2)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目前某些高校教师的教育意识有待增强,教师表现出的这种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虽然大学里的师生关系不像高中时那样亲密,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尽到关心学生的职责,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经历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交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鼓励他们潜心于专业学习,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3.学生方面

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必须积极采取行动使自己尽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1)端正自身学习态度。

某些学生来到大学之后觉得自己就是来享受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学习的价值及学习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现在的大学学习与自身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把大学学习当作自己更好地发展的重要阶梯。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应努力寻找内源性的学习动力,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5]。

(2)明确学习目的,制订学习计划。

进入大学后,学生应该根据兴趣确定人生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遵守。学生不仅要确定自己未来到底要从事什么职业,还应明确达到目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从而制订学习计划并逐个完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小组讨论、专业实践等活动,在自身的深度思考、亲身经历及与老师的互动中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策略,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等,从而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大学生应积极主动了解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帮助开展学习及提高各方面水平。

(4)培养学习意志力。

学习意志力是制约大学生能否提高学习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学生应该有意识地从进入大学开始培养学习意志力。首先,提高自制力,激励自己勇敢地为设定的目标努力,抑制那些偏离目标的消极想法和情绪。其次,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遇到挫折和困境后要善于调整心态,尽快恢复积极向上的状态。最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05):18-30.

[2]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05):762-769.

[3]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冯廷勇,刘雁飞,易阳,张娅玲.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02):135-139.

[5]王霞,范红霞.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7):62-64.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科精英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2015SJD357)研究成果;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大创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适应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研究
浅析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
“城中村”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