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的隐喻和认知思维对比

2019-08-24沈丹沈士心范振强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概念隐喻

沈丹 沈士心 范振强

摘    要: 中西方企业家的演讲中往往充满隐喻。企业家在演讲中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递某种独特的体验和看法,是企业家心智模式的外化。本文以定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为导向,以定量统计为支撑,以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为语料库,通过对比企业家演讲中隐喻的不同应用方式,解析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出现概念隐喻差异的共同点,并结合中西社会文化进行深入解释。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中西方企业家演讲    企业家认知模式    社会文化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研究提出,语言中许多隐喻表达方式均来自人类思维层面的概念隐喻,如“辩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人生是旅途”(Life is a journey),“思想是食物”(Ideas are food)(Lakoff & Johnson,1980)。因此,隐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和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更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认知机制(Lakoff 1993)。随着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概念隐喻研究呈现出多维度研究视角及多元化发展态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隐喻与话语分析的结合日益受到关注,政治话语、教育话语、经济话语、宗教话语等各种体裁的话语都成为焦点和热点课题(范振强,郭雅欣,2018)。

隐喻与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促生了一种新的话语分析理论模式,称为批评隐喻理分析模式。该模式综合运用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的语言、语用和认知特征,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感情,通过对隐喻的话语功能进行分析确定其思维形态和修辞基础,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或商务相关的语篇中。例如,龚丁和郭滨(2014)阐释了企业标识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董立阳和郭成龙(2014)对国有企业贸易影响和政策隐喻进行了论述。在企业家演讲中,隐喻性表达常见,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递企业家的某种独特的体验和看法,是企业家心智模式的外化,是暗默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黄华新,邱辉,2014)。有学者(高扬,2012)涉及企业高管的公开演讲中的人际语法隐喻,揭示语法隐喻如何帮助演讲者构建语篇,形成语言特点,并最终达到交际目的。但该研究重视语法隐喻,对概念隐喻重视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隐喻在企业家心智模式中的应用。目前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在研究内容上,对企业家心智模式的研究主要来自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他们只关注企业家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企业发展与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等。(2)在研究方法上,通常以研究者的直觉把握和哲学思辨为主,缺乏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3)在研究路径和研究视角上,侧重于从企业家的行为中直接提炼精神,鲜有研究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比分析中西企业家心智模式的认知和文化差异。在有限的几篇文献中,多侧重于认知共性,对于差异研究相对不足。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企业家的隐喻认知和思维模式进行对比,结合文化进行解释,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研究的某些不足,尝试拓宽现有隐喻研究在该方面的应用范围。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有:(1)中西方企业家演讲有哪些隐喻?分布有何异同?(2)中西方企业家概念隐喻或心智模式有何异同?(3)中西方企业家心智模式异同有何种社会文化差异?

本文尝试实现以下研究目标:(1)在研究内容上,着重研究隐喻在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的作用,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对中西方企业家心智模式进行归纳与论证,尝试为中国企业家的心智模式研究打开新视窗。(2)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为导向,以定量统计为支撑,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隐喻的意义联系到实际演讲中。(3)在研究路径上,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寻找心智模式提炼企业家的精神气质。(4)在研究视角上,通过收集并对比分析中美企业家语料中的概念隐喻,力求寻找其中异同点,再探讨两种语言出现概念隐喻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上述分析揭示隐喻背后隐含的社会文化,最终刻画出中西方企业家精神的治理方略。

二、企业家演讲中的隐喻及其分布规律

本文以批评隐喻分析为理论框架,按照分析、描述和解释三个步骤,首先以中西方杰出企业家演讲稿各56篇为语料,建立小型语料库,共计496713字。其次,对数据中重要隐喻进行识别、描述和解释。最后,引入心智模式,尝试探究这些隐喻达到的语用效果及其背后隐藏的企业家心智模式。

隐喻识别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使用“语料库在线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系统”(http://www.aihanyu.org/cncorpus/index.aspx)对语料库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接着细读全文,依据隐喻的定义,判断始源域与目标域,找出隐喻表达式,确定候选隐喻。候选隐喻中具有隐喻意义的词确定为隐喻关键词。然后在EditPad Pro7中打开已经分词并标注的处理文本,根据词性与正则表达式搜索隐喻关键词,获得频次、频率并统计。第二步,在原文文本中,根据始源域与目标域的跨域映射,甄别并判断这些隐喻关键词在语境中是否具有隐喻意义,据此排除非隐喻意义关键词。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家演讲中主要存在9种概念隐喻:物品隐喻、动物隐喻、植物隐喻、自然现象隐喻、人称隐喻、抽象事物隐喻、材料隐喻、建筑隐喻、动作隐喻(见表1)。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西方(美国)企业家演讲中主要存在6种概念隐喻:物品隐喻、动物隐喻、自然现象隐喻、人称隐喻、抽象事物隐喻、动作隐喻(见表2)。

表3、4反映了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主要概念隱喻的共鸣值。其中,抽象事物隐喻(39.32%)、自然现象隐喻(17.05%)在中国企业家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物品隐喻(64.21%)、动作隐喻(16.19%)在西方企业家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西方的材料隐喻、建筑隐喻、植物隐喻等共鸣值百分比低于1%,故未纳入本文讨论。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家演讲中的隐喻应用比西方广泛。

图1、2对各类隐喻的出现频次有了更直观的反映。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的抽象事物隐喻和西方的物品隐喻分别以绝对数量超过对方。如中国“而后面紧接着就是一个鲤鱼跳龙门式的大突破”“万达2016年进入电影产业其实是‘逼上梁山”,西方“投资者的‘圣经——《证券分析》”“对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他眼中的问题都像钉子”等。说明中西企业家在演讲思维上分别倾向于感性和理性。

三、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的隐喻对比分析

根据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在数据统计之后的步骤是描述分析,即在呈现隐喻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和认知因素,解析两种语言出现概念隐喻差异的根本原因。篇幅所限,本节只分析差异最大的一组隐喻。

根据中西方企业家演讲的概念隐喻统计可以发现,西方企业家的物品概念隐喻使用频率远超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使用最多的是抽象事物概念隐喻,其使用频率远超西方企业家。例析如下:

(一)西方物品隐喻

(1)民主和透明成了美国改革的绊脚石。美国太多的公众参与,太多的透明,也就是说太多的民主,使这个国家的改革寸步难行。

这是西方企业家演讲中一则典型的物品隐喻,把“绊脚石”比是对前进有阻碍作用的事物,将“向民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看作有形的物品“绊脚石”,用具体的“石头”来比喻抽象、无形的“困难”,凸显美国改革道路上的困难重重。

(2)对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他眼中的问题都像钉子。

把“钉子”比作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眼中的问题。“钉子”在这里比喻:如果你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将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对此,芒格给出了纠正锤子倾向的对策:如果一个人拥有多学科技能,也就是说,在掌握多种工具后,将会限制由于锤子倾向带来的认知倾向度。

(3)职业不是阶梯,而是游乐场里儿童玩的立方格攀登架。

把“阶梯”和“立方格攀登架”比作一个人的职业。“阶梯”比喻一个人规矩的简历和按部就班的思维方式,而“立方格攀登架”比喻一个人的天赋、技能、创新的想象力和广阔的视野。桑德伯格这里的对比说明,在这个传统结构正被打破的时代,世界变化很快,工作者也需要演变,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二)中国的抽象事物隐喻

(4)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未来移动互联网将相当于一个“空中楼阁”。

是中国企业家演讲中典型的一则抽象事物隐喻,把“移动互联网”比作“空中楼阁”。“空中楼阁”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游法华寺》: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是指虚幻的事物、脱离实际的空想和不合实际的计划,“空中楼阁”一词在这里的运用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自由地反映现实,生动地说明缺少了“安全”的保障,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不复存在的情况。

(5)到了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集团曾经出现过亏损,而后面紧接着就是一个鲤鱼跳龙门式的大突破。

把“大突破”比作“鲤鱼跳龙门”,“鲤鱼跳龙门”源于古代中国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在这里表达了柳传志对于当前联想遇到主营业务PC规模压缩的新门槛,但是想要继续阵脚不乱地做“斯达巴克方阵”,实现联想的彻底转型的决心。

(6)乌龟精神被寓言赋予了持续努力的精神,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

把“华为人奋斗的精神”比作“乌龟精神”,“乌龟精神”源于龟兔赛跑,乌龟持续努力最终赢得比赛的故事,比喻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里表达了任正非对目前华为坚持稳定可靠运行、保持合理有效、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的赞扬,以及未来超越美国公司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西方不同隐喻类型的选择和使用折射出,美国人演讲多使用物品概念隐喻,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以科学思维为重,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科学性和实物性思维。在全球信息时代背景下,它也反映出美国人注重发明、创新、科学的企业家精神。从苹果公司的iTunes+iPod到IBM公司的360计算机系统,都是其新科学创新和卓越商业模式结合的典例。

中国人演讲多使用抽象事物概念隐喻,注重直觉的深化与外延,通过饱含传统文化的人文语言含蓄地表达情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文性。同时,在树立现代中国开放文明形象的时代,它也反映出中国人在创造财富、享受财富带来的社会地位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人文精神。从全国工商联组织调研编制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到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都是企业家责任精神在中国经济的重要转型期的体现。

四、结语

本文以定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为导向,以定量统计为支撑,以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为语料库,通过对比企业家演讲中隐喻的不同应用方式,解析中西方企业家演讲中出现概念隐喻差异的共同点,并结合中西社会文化进行深入解释。

参考文献:

[1]黄华新,邱辉.知识管理与隐喻认知[J].科学学研究,2014(11):1968-1704.

[2]龚丁,郭滨.企业标识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以中国三大电信企业标识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4-108.

[3]董立阳,郭成龙.国有企业:贸易影响和政策隐喻(上)[J].中国政府采购,2014(08):51-56.

[4]高扬.企业高管公开演讲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10):23-25.

[5]范振強,郭雅欣.具身认知视域下“平易近人”的治国理政隐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例[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03):74-81.

基金项目:浙商话语中的隐喻与浙商心智模式建构(编号:CX201807016)。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概念隐喻
广告语中的社会文化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六曜与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