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的崛起》书评

2019-08-23郐艳丽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伦敦英国建筑

郐艳丽

《伦敦的崛起》

【英】利奥·霍利斯

宋美莹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

描述伦敦的小说或者文字并不罕见,最著名的是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伦敦和巴黎为背景,描述不同社会阶层的爱恨情仇,间接展示伦敦街道空间,给读者的感觉是揪心的伦敦。直述伦敦发展,《伦敦的崛起》展示的是有趣的伦敦,作者利奥·霍利斯具有历史学背景,专攻17世纪史,以行走和考据的方式观察和描述伦敦城,既有着史学家的叙事严谨和学术逻辑,也有文学家的情感脉络和细节描述,兼具侦探式的推理和演绎,所以无法简单地分辨和界定这是一部纪实作品、文学小说亦或是一部学术专著。《星期日独立报》如是评价这部作品:本书如此迷人,不仅因为其丰富的细节,更因为其解释了那些如此深刻地形塑了时代精神的新思想何以实现。《孟子·公孙丑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伦敦的崛起》主线是人和,即五位新贵族、新阶级机缘巧合的合作、共识与共事,形象阐述和佐证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关键人物所起的作用,期间穿插着天时与地利的伦敦崛起背景,通过他们的经历变化和思想变迁,重温伦敦乃至整个英格兰社会的重生和转型,还历史以真实,考证别样的伦敦、丰满的伦敦、理性的伦敦。

一、天时

体制重构。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也是欧洲思想的“启蒙时代”,亦是资产阶级追求政治权力的革命年代,社会生活及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称其为“乱世”并不为过。这一时期,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弘扬理性,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贵族王室与英国资产阶级之间的强烈冲突导致1642-1649年的内战,1649年1月宣告建立议院制共和国,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9年2月威廉和妻子玛丽同时登位(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宣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治理制度基础。

思想变革。17世纪后期的伦敦建设顺利进行得益于城市建设理念的变化和科学逻辑的重新确定,城市建设思维趋向灵活实际和实事求是,建筑目的由维特鲁威的强度、实用、优雅转向美丽、坚固、便利。这一时期的主流观点开始强调建筑是建造在石块上的哲学和政治学,美不是固定的自然法则,没有任何一种风格比另一种好,建筑的故事就是时尚史,这一认识促进了伦敦建筑形式追求创新多变。而“古典建筑的模式并非由形而上学的美学法则发展而来,而是来自特殊的历史需求与传统”支撑了建筑功能性的特质,用平等的方式看待和研究每种建筑,摆脱传统的桎梏,形体化规划开始了哲学思考。

大火清空。17世纪的伦敦是个充满了不安的城市,变革时期的动荡体现在经济、社会、空间的方方面面,伦敦几近崩溃的边缘:古老的建筑结构无法负担快速增长的人口,内战使社会分崩离析,瘟疫来袭夺去了10万条生命。1666年9月2日晚,布丁巷的一家烘焙店窜出火苗,接着蔓延全城,狂烧四昼夜。大火驱走了黑死病,也烧尽了旧城的繁华,摧毁了行政建筑、居民房屋、地方教堂,甚至城门桥梁以及代表旧伦敦特质的圣保罗大教堂。在大火的余烬中,伦敦重建持续了60年,不破不立,大火给了伦敦破和立的机会。在此期间,伦敦颁布系列法案,包括1666年2月的《重建法案》、1667年4月29日的《市议会法案》、1670年5月1日的《第二重建法案》,规范伦敦的建设。到1708年伦敦从大火的余烬里蜕变重生、凤凰涅槊,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国际贸易的风炉。

二、地利

建筑摇篮。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地质基础、勘测仪器、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的进展突飞猛进,为城市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西方世界经过几个世纪的罗马教堂和哥特式高塔之后,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发现了圆顶可以象征天堂和上帝能力的完美。1561年米开朗基罗在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中采用了布鲁内莱斯基圆顶上的结构特色,设计了长形穹顶,显示对古代的尊重和过去的大决裂,成为反宗教革命的象征。英国建筑师在历史中习取经验,兼采东罗马和西罗马、文艺复兴和现代建筑特色,加上自己对建筑和新哲学的理解,建造了圣保罗大教堂。

变革之都。伦敦重建是在国家制度和城市管理制度快速变革时期进行的。17世纪查理二世复位不仅需要英国在宗教、政治和知识层面的改变,首都的面貌同时需要改变。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陆续出台,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貴族为主的议会之手,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形成内阁制和近代议会制度,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伦敦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海港之首。伦敦重建是在资金紧约束背景下进行的,伦敦经济发展奠定了伦敦城市发展不可动摇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正处于大航海时代,凭借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欧洲人独步全球,疯狂地抢占海外殖民地。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一方面,新土地移民的唯一目的是为祖国提供财富,尤其首都建设,成为伦敦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殖民地多是交通要地或优良港口,这些城市与港口之首伦敦之间频繁的贸易运输促进了伦敦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摆脱大火带来的窘境。

三、人和

英雄辈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特殊个体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城市英雄与英雄的城市相伴相生。伦敦重建时期精英云集、艰难辉煌,其中五位传奇性英雄人物特点各异、专业互补:一是天文学家和建筑学家克里斯托弗·雷恩,出生于上流阶层,少年奇人,公正勤勉,英国国教建筑师领袖;二是作家和园艺家约翰·伊夫林,具有天分的艺术鉴赏家,具有清醒虔敬的世界观,被誉为第一位维多利亚人,担任伦敦重建测绘总监;三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罗伯特·胡克,出生于底层社会,具有制作仪器的天分,任城市勘测员,是城市的管理者,绝对的勤奋但也好斗;四是思想家和政治家约翰·洛克,出身于乡下律师家庭,从新哲学寻找新的思考方式;五是地产商和经济学家尼古拉·巴本,创立保险公司,成片开发土地,提供消防服务,认为“没有继承权就建不成任何宫殿”,强调土地产权保护和多元主体建设。

完美组合。这一时期伦敦社会阶层实现了颠覆式重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通过思想的洗礼,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新时代的种子在伦敦生根发芽,最后改变一个城市发展的伟大路径,使伦敦成为一个世界。在这个独特的空间里,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勤奋、严肃、节俭的特点充分展示在五个人身上,贯穿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监造管理这一完整的纵向逻辑,从发展理念、规划思想、技术保障、设计创新、开发建设的核心关键环节形成了奇妙之组合、互补之特质和显著之成效,重塑了伦敦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特质,见证了英国的大国崛起,而理解英国的精神和文化再没有比伦敦重建这段时期更适合。

《伦敦的崛起》背后是有故事的人,有冷暖的记忆,值得一读。

(责任编辑:张进雅)

猜你喜欢

伦敦英国建筑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伦敦之歌
电影中的伦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