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2019-08-23谢彤

医药前沿 2019年21期
关键词:注射用脑组织机体

谢彤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0031)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后,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急性脑梗死会造成神经功能缺损,主要是因为脑组织大面积缺血、坏死影响神经功能。临床治疗从恢复缺血、坏死脑组织区域的血流、改善神经功能出发[1]。近年来,曲克芦丁在临床应用频繁。本文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曲克芦丁治疗的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 月-2016年1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56例,随机将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并给予治疗,每组28例。56例脑梗死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在55~78岁,平均(66.78±5.22)岁;其中小脑梗死10例,脑桥梗死8例,基底核区梗死31例,脑叶梗死7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长春西汀注射治疗,在患者入院、确诊后立刻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并给予20mg长春西汀+250ml生理盐水缓慢静滴治疗,静滴速度小于60滴/min,一天静滴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注射用曲克芦丁治疗,10ml注射用曲克芦丁+250ml生理盐水混合后缓慢静滴治疗,静滴速度小于60滴/min,一天静滴一次。两组均治疗1疗程(21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1天后的ESS评分(应用欧洲卒中量表[2]进行评分)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ESS评分对比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的E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4天、治疗21天后的ESS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

表 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的ESS评分对比(±s)

表 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的ESS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1天观察组2860.12±8.4364.26±7.5573.26±8.2380.24±8.76对照组2860.87±8.7664.21±7.8668.78±7.9875.14±7.03 t 0.8820.00312.3768.116 P>0.05>0.05<0.05<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用药期间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需处理,均自行缓解。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疲倦、耳内胀痛,部分患者还有轻微发热、过敏性皮疹等现象发生,在调整滴注速度后,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3.讨论

临床又将脑梗死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这是一种起病突然,存在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也是内神经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死亡、复发率,多发于高龄患者。从本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所纳入的56例患者经过两种治疗方案后,均有一定疗效,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但应用曲克芦丁注射治疗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治疗时间越长,ESS评分改善越明显。

注射用曲克芦丁的主要成分是曲克芦丁,该药是一种半合成的黄酮化合物,在机体中应用,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机体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红细胞聚集,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增加机体中的血氧含量,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强化侧支循环的形成,避免单一血管阻塞,导致血流不畅[3]。再者,曲克芦丁还有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死亡,清除自由基等效果。现今,临床将注射用曲克芦丁作为脑梗死常用药,主要是因为机体应用药物后,葡萄糖的产生量明显提升,机体血氧浓度明显提高,能够起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毛细血管抵抗能力,避免脑组织损伤,达到保护患者脑神经的功能的功效。

综上,急性脑梗死应用注射用曲克芦丁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注射用脑组织机体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