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处理

2019-08-23张海林

医药前沿 2019年21期
关键词:病患患肢骨科

张海林

(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本次比较不同方式预防患者骨科创伤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需进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共12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45.23±10.27)岁,观察组平均年龄(42.52±10.17)岁,两组病患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n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全血低切黏度(MPa/s)全血高切黏度(MPa/s)血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017.35±3.1015.15±1.2 23.55±0.143.47±0.2931.85±4.1435.26±42212.61±1.6113.112±1.1 1对照组6017.17±3.2217.99±1.2 23.63±0.25 4.19±0.22 31.97±4.2830.17±4.48 12.1 7±1.7412.01±1.2 5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方式为:(1)在患者术前1d进行5000IU低分子肝素钙。术后连续进行5天用药,药量和术前相同。

观察组: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处理,主要方式为:(1)在手术过程中要保护手术部位静脉,避免静脉内膜损伤。(2)手术完成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可将患者患肢垫高,促进患者静脉回流,在垫高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压坏血管[2]。(3)在患者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下肢训练,例如足部或脚趾运动[3]。

1.3 观察指标

治愈:患者术后下肢活动能力和术前无显著差异,患肢无肿胀情况出现,周径差<10mm。显效:患者患肢肿胀现象显著减轻,下肢沉重感显著降低,周径差10mm~25mm。有效:患者患肢肿胀、沉重感等临床现象无显著改善,但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结果提示,深静脉逐渐恢复。无效:肿胀情况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患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凝血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病患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3.讨论

预防深静脉血栓,就要掌握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高危因素,例如高龄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等都是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高危因素[1]。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会长期卧床,长期不活动造成患者深静脉血栓产生。因此,我们要预防深静脉血栓,首先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抗凝药物主要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用于预防血栓,尤其是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也是需要应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中对病患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处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病患患肢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