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8-22崔鸿飞

卷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时代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高校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环境、新任务、新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加强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研究。

1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机遇

1.1 “互联网+”时代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增添了新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上的培养,其不断发展创新的实践能力也在逐渐提升。网络舆论、网络把关人、网络话语权等关键词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关注点。

1.2 “互联网+”时代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会采用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也会进一步的得到丰富,与以往的主要以教育者讲授的方式不同,现在的课堂更多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慕课、微课程等进行知识的传授。不仅如此,教育者自身也会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得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通过便捷快速的网络媒体对最新的热点问题及时关注和了解,以适应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关心时事政治的需求变化。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为课堂补充更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直接地表述复杂难懂的知识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互联网+”时代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快速传播性,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借助互联网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即时传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即时制作、快速传播。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只需要点击确认,因此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时效性和覆盖率。个体发布信息后,再由受众分散给另一批受众,以此延续传递。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及时不受限制地传递到所有的场域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比传统形式能够更加迅速地显现出来。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挑战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难度增大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的难度日益增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紧跟变化,创新教学方式,以往的被动式灌输教育已经逐渐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互联网+”虽然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内容,然而结构性较弱,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各个方面任然需要进一步地补充与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内容依然是主体部分,而在“互联网+”时代,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个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但大多数还是局限于单一的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结合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个性和特点。网络宣传性能和内容也都大同小异,并没有利用好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各个网络载体大多是自筑壁垒的模式,尚未建立相互联合共同发展的体系,协作性较差,内容重复性严重。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互联网+”的发展正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流没有过滤机制,这些信息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积极优良的信息会帮助大学生建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精神文化的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网络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有关法律也不健全,因此就会出现虚假不实的信息,这些消息的大范围传播会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更严重的还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误入歧途,除此之外,西方国家会利用“网络大V”掌握舆论主导权,传播西方腐朽思想和价值观来攻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国家制度等,因此,高校要对发布或转发的信息严格审查,杜绝虚假违法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丰富的虚拟平台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但是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充分开发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这就与学生产生了严重脱节,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将网络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获取的网络资源较少,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以传播度较高的人物、事件为辅助,但是这些案例普及度较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还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教育效果。另外,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只是流于形式,功能不全,信息滞后不及时更新,内容枯燥乏味,大学生不能获取较多高质量的信息,这就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3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关键,传统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侧重于对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能力的掌握,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的改变,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要固步自封,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养。其次,高校应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媒介素养的培训,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要具备分析辨别的能力,不能盲目地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通过宣传网站的建立可以及时抢占网络阵地,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网站监督和监管,时刻确保网站信息的准确性和纯洁性,与此同时也要及时更新和维护网站内容,保持网站的活跃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网站能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学习,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方式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创新,如何借鉴和利用网络教学模式也必将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面对网络的复杂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应对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綦成元,曹淑敏.大融合大变革:《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解读[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15.

[2]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李克强总理互联网+国家战略腾讯官方解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崔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

[4]金绪泽,魏冉.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

作者简介

崔鸿飞(1993-),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