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在5G移动互联网技术时代面临的挑战

2019-08-22奚之春

卷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服务功能移动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奚之春

摘 要:随着5G移动互联网技术标准的落地应用,未来移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5G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的全面融合、大数据逐渐落地以及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等,都将在传统服务领域中创造出一种全新模式。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文化服务领域,在5G移动互联网技术时代下,同样面临着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削弱、读者阅读习惯转变、文化服务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

1 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时代特征

1.1 中国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1]。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监测到的移动应用共达403万款。

1.2 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显著特点

与3G、4G移动互联网技术相比,5G移动互联网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强大的连接功能,只要用户在区域内任何地方使用这个5G移动互联网技术,都可以直接迅速地对网络进行连接。在用户体验方面,5G运行速度更快,用户在点开视频时,不需要更多等待时间,便可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体验。其次,5G在能耗方面将会更低,就以往的3G和4G连接能耗占用上,4G会需要更多的电能,这会使得用户的通讯设备电量相同额度上,支持4G运行的时间大大降低。再次,5G热点高容量,4G在传输是会因流量需求大而拖慢传输速度,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使用5G,通过传输速率平均分配,不再出现数据传输卡顿或是滞后问题[2]。

1.3 5G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

5G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开放网络能力,使应用于网络互动更加紧密,实现更深层次的信息共享,让人们生活质量至少在三个方面发生提升[3]。一是生活云端化,云盘将会替代硬盘,人们通过云盘可打破传统时间与地域差异,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输送文件或大文件,从中心云到边远云再到移动设备云,在智能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可就业务特征、用户信息及用户状态等为其提供定制的服务或者资源。二是产业高度融合,在5G移动互联网技术下,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速度势必会随之不断加快,使得各行业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与频繁,行业之间的交流成本大大降低,各个环节均实现合作化、信息化、智能化及科学化,大大加快产业融合变革。三是与物联网全面融合,将覆盖交通、公共事业、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如人工智能互交、电脑与手机和互联网相连、物理空间的物品和网络连接等,将逐步实现“万物互联”,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及产业形态,重构传统产业领域,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4]。

2 5G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冲击

2.1 图书馆对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被削弱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文化事业机构,不仅仅是留存历史,更重要的是普及教育,向大众传播知识、实现终身学习,服务全体人民群众文化利益和精神需求。

随着5G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微信微博、即时通信、移动应用等新业态将更为迅速成长,进一步满足读者社会化、大众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潜藏的负能量成为影响和制约治国理政、社会稳定的“最大变量”,移动互联网也必将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爭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因此,面对5G移动互联网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冲击,公共图书馆应如何有效应对,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地位不动摇?如何向5G移动互联网借力发力,让公共图书馆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主动跨前?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5]。

2.2 读者对多元化个性的文化服务需求提升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公共设施,其公共性决定了文化服务的着眼点应放在文化服务的涵盖面,特别是不同层面群体的涵盖面,切实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文化权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多种多样获得资源信息的方式方法,使得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功能由文献性渐渐地转为社会型。当前,许多公共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提供传统的优质文献服务,也逐步建立综合文化社区的第三空间,积极开展阅读的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向读者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满意交流空间,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

随着5G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一方面让信息交流速度更为迅速便捷,快餐文化导致缺乏静下心深层次阅读;另一方碎片化阅读和资讯传播泛滥,在海量的信息中,人们难于筛选、辨别,获取真正有效信息。因此,新形势下读者文化需求必然逐步多元化,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是计量公共图书馆特色化服务水平高低的关键。

2.3 读者阅读方式逐渐向数字化阅读转变

近年,随着全国全民阅读大力推广,纸质图书和期刊阅读时长虽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手机和互联网已然是我国成年人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从阅读调查报告看,成年人在不同媒介接触中,手机接触的人均时间最长,为每天80.43分钟,其中,互联网接触的人均时间为每天60.7分钟,与此相比较,在传统纸质媒介如书籍、报纸、期刊等接触中,我国成年人均每天阅读时间累计时间仅39.26分钟。

2.4 文化信息资源内容和获取方式的变化

从互联网时代开始,数字化内容已经成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目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更加呈现出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特点,许多电子期刊等,已经成为主流读物。

5G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更充分整合,将建立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变革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目前,就以文学作品创作为例,当下网络小说作者写一段、发一段,网民读一段、评一段,创作与阅读呈现出同步和互动特征,这种阅读模式,使得这类文化信息资源内容的获取方式,在传统公共图书馆无法得到满足和实现。

3 公共图书馆融入5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3.1 巩固图书馆对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是沟通党、国家和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肩负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在意识形态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以基于知识内容本身的知识服务是当下图书馆服务的趋势。与时俱进,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自动化、网络化硬件建设,强化互联网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不能迁就各种毒素侵袭意识形态领域;在5G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撑下,针对新型主流的信息传播平台,公共图书馆应当组织人力资源,集聚馆员智慧,对知识进行收集、整合,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进行精准传播。

3.2 引入AR技术为读者“量身定制”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5G移动互联网强大的网络开放能力,为AR技术在图书馆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运用AR技术,将文献与数据库中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有效叠加,为虚拟交流和讨论增加现场感真实感,方便用户进行移动的学习和交流,也为盲障等特殊读者群体提供便捷阅读和交流体验。

3.3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

从图书馆学的角度来看,为用户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实际上就是要图书馆具备分析用户行为的能力,要支持个性化、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知識推荐,主动提供全面、关联、智能的精准化知识服务的全新阅读模式[7]。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可以针对馆藏文献和资料库等学术资源建立知识图谱,通过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分拣、再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后,就可以实现比人工分拣和标注层次丰富得多的词条标引。通过构建“知识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图谱,如此一样,图书馆就可以为读者和用户提供“知识导航”。例如,根据读者日常所浏览的该网页频率,确定读者的感兴趣主题及价值取向,从而为读者推荐相关书籍。

3.4 与物联网融合成为“智慧图书馆”

随着5G移动互联网技术落地运用,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智慧图书馆构建中,以用户体验为主旨,将读者、图书馆员、信息资源、环境等与设备有机互联,读者流、信息流及设备流有机融合,挖掘主体内部的相关联系,满足读者需求。例如,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实时检测图书馆内部环境变化,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光线的传感信息对灯光继续自动调节,安防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火情转换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传感器系统可以全面感知文献书籍的动态信息等等,极大带动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水平,使图书馆走向更加智慧的方向。

4 结论

5G移动互联技术时代下,传统行业都面临着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公共图书馆本身具有的部分职能也不再唯一,且能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来实现,公共图书馆只有在思维上转变观念、充分利用5G移动互联技术,提供以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知识服务为核心业务内容,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并战胜挑战,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蓝皮书.

[2]2018(第三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

[3]邢天伦.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新通讯,2017,19(11).

[4]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

[6]刘光荣.图书馆对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7,17(11).

[7]张兴旺.以信息推荐为例探讨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2).

猜你喜欢

服务功能移动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