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紫钗记》与《霍小玉传》异同之缘由

2019-08-22林茹冰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异同

林茹冰

◆摘 要:《紫钗记》是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部戏剧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经过《紫箫记》,磨剑十年终是出世。《紫钗记》保留了《霍小玉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但在故事主要矛盾和结局方面有比较大的改动,重新演绎了李益和霍小玉缠绵痴情的爱情故事。前人多探讨其与本事有何相异之处,而《紫钗记》缘何而生?为何而异?这些同样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紫钗记》;《霍小玉传》;异同;缘由

《紫钗记》是汤显祖较为早期的戏剧作品,其后才有另外“三梦”的问世。可见,这部作品对于汤显祖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它的创作过程是漫长且辛酸的,从《紫箫记》到《紫钗记》几乎与汤显祖求仕、入仕、退隐的曲折人生经历相始终。而《紫钗记》以蒋防的《霍小玉传》为本事,取其才,编其事,因此,从《紫钗记》的创作意图及背景,深入探讨《紫钗记》对《霍小玉传》在主题思想、情节处理、人物关系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有助于更为透彻地了解汤显祖其人及唐、明两个时代的社会情况。

《霍小玉传》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整部作品的聚焦点就在于“痴情女”与“负心汉”的爱恨纠葛,他们之间的爱情进展速度极快,同样二人在一起的目的也很明确,一个爱其貌,一个为其才,各得其所,但终也落的个悲凉下场。

相比于《霍小玉传》的单线发展,《紫钗记》的内容明显更为丰富。它以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卢太尉与其二人之间的政治斗争为副线,实现双线并行。《紫钗记》增加了“元夕相逢”“拾钗定情”“节镇登坛”等章节,并将其二人的爱情以用紫玉燕钗相连,以此钗始,以此钗掀起高潮,以此钗终,成功的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故事走向更为合理。

在人物角色方面,李益一改负心汉形象,转变为痴心汉,面对卢太尉这个权贵临死不屈,被调到边关,与小玉一别三年未相见,但仍痴情不变,这与《霍小玉传》的情节设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故事的走向和人物性情都发生了变化。同样黄衫客的戏份也更为重要,他的出场变得浓墨重彩,他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结尾竟能惊动皇上为李霍二人主持公道,变成了促成李霍爱情的中坚力量。

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对比,可以看得出李霍二人的爱情故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因为戏曲演繹的需要而扩大了文章篇幅,其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值得去探寻。

蒋防身处中唐,在唐宪宗时做过翰林学士,后来连遭贬谪。而他的左迁,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贬官事件,而是一次政治权力的大转移。学者卞孝萱先生认为《霍小玉传》的创作与蒋防当时的政治生涯息息相关,认为这是蒋防为了迎合李绅、元稹等人而创作的,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如此说来,《霍小玉传》是蒋防的政治工具,含沙射影,以李益的个人形象影射当时某一类人,对风流子,负心汉,虚伪者,趋利人,以及封建门阀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明代胡应麟对《霍小玉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也正因此,汤显祖看上了这部小说,看上了它的政治气息,于是开始了他了再创作,赋予了《霍小玉传》以新的生命。《紫钗记》是对《霍小玉传》的传承和发展,这也是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紫钗记》的前身《紫箫记》创作于1577年,此时的汤显祖正参加会试,而当时的一代名相张居正展露出他的剥削阶级本色,据《明史·张居正传》记载,张居正在当权期间“黝险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居正三子自登上第,苍头七人入资为官,勋戚文武之臣多与往还通姻”。汤显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不肯同流合污,先后两次都严峻地拒绝了招揽,结果名落孙山。而后到了真正创作《紫钗记》之时,他在南京任太常博士,统治阶级的罪恶已有了切身的体验和相当的认识,也见证了人间冷暖。由此可见,他的这个遭遇与其《紫钗记》中李益的遭遇相似度极高,可以说张居正这一类的上层形象就是卢太尉这个新角色的原型,借此批判现实中的邪恶势力。

卢太尉出场便是京城第一权贵的排场:“双手擎天势独尊,锦袍玉带照青春。洛阳贵将多陪席,鲁国诸生半在门。自家卢太尉,长随玉辇,协理朝纲。”正可谓是,权势滔天,为一己私利而掷百姓生死于度外。他用了如此多的笔墨来刻画卢太尉这个形象,就是想让他的官僚气息更为明显,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官僚阶级符号化的人物,突显隐藏在封建权贵背后的封建制度的万恶和残酷。李霍的爱情线是普罗大众的一个缩影,而一个权贵的手竟然伸向了他们,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汤显祖在临终前说:“天下忘吾属易,吾属忘天下难。”(《答牛春宇中丞》)着实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所以正因此,他把才子佳人式的《霍小玉传》改为了以爱情政治冲突为主的戏剧,塑造出了这么一个“棒打鸳鸯”的丑恶嘴脸。

虽然是卢太尉这个形象已经足够表现出官场黑暗,但其实李益这个负心汉的人物设置可以保留,这样也可以表现出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效果。不过汤显祖却选择了把李益改为刚柔相济、果敢不羁之人,让结局变成了李霍二人的大团圆,这又是为何?或许是跟他的思想价值观念相关。

汤显祖推崇“至情论”,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生死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汤显祖总结过自己的戏剧创作,他说自己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而他的“至情论”的形成,深受三人的影响,罗汝芳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的三传弟子,他们肯定了人的多重欲求,强调赤子之心,这深深影响了汤显祖,他在《答邹宾川》中曾说:“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汝芳)师”。著名的反封建斗士李贽的诸多论说带有市民阶层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禅宗佛学家达观和尚在其有生之年,几乎总在关注并劝化着他。他们对汤显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汤显祖思想与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矗立起三座丰碑。有此思想基础,导致了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都与“至情”紧紧挂钩。他的“至情论”总结起来就是万物都有情,而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所以在他的戏剧中会包含男女青年对自由爱情、自由婚姻的热烈向往和追求包含着男女青年为爱奋不顾身、生死相许的脉脉深情,也包含着人对生命自然本质情欲的探寻与坚守。

为爱痴狂的霍小玉,是他“至情论”的深刻体现。为了更好地达到至情效果,他把霍小玉的妓女身份改为了“尽日深帘人不到”的闺阁少女,让其色、才、情具备,这个身份的改变,使得霍小玉更多一份纯情。霍小玉对爱情充满着幻想,敢于表露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情,在《花院盟香》中写道,她担心“以色爱”为基础的幸福不会长久,“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因而悲戚涕下,这是人的自然性情的发挥,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顾虑,是一种没有任何外力干涉的率性而为,也使得李益为其感动,写下了“日夜相从,生死无悔”的誓言,这是可贵的真情。而她为了得到李益的消息,变卖二人定情物,只为“赂遗亲知,使求消息”,何等痴情女子。在“至情论”的塑造下,出落了一位纯情、真情、痴情的“侠女”,留下了一个更为丰满的霍小玉。同時也让李益一改往前负心汉的形象,变为痴情种,多次分离仍不变初心,层层阻挠仍不改真情,使得剧情矛盾直指卢太尉。

汤显祖的一位同时代人王思任在概括“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这说明了《紫钗记》所体现出来的重点是“侠义”,这里的“侠”除了指轻财女侠霍小玉,更关键的人物则是那侠义之士黄衫客。

汤显祖的“侠”同样是受到了上面所提及的三人的影响,罗汝芳的“生生之仁”的思想,赋予了汤显祖“以天下为己任”的豪侠气质,铸就了其多情而刚正的豪侠精神,而李贽狂狷豪侠之气和达观的仗剑远游之魄也深深影响了汤显祖。所以黄衫客的戏份在《紫钗记》中被大大加重,甚至成为李霍爱情的催化剂,不足为奇。毕竟想要达到大团圆结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单凭一个“情”字是走不出来的,还是需要另一股力的推动。

在《紫钗记》中,黄衫客在李霍二人相遇之际便出场了,在第六出《堕钗》中着黄衫,骑白马,拥胡奴出镜,豪放不羁之势跃然纸上。如此早的出现,没有了《霍小玉传》的突兀感。后来他借马借人给李益成亲,挟李益至霍王府见霍小玉,让二人解心中疑惑,还暗地派官禀明圣上,将卢太尉革职,促成了这段良缘。这黄衫客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有钱也有势,满足了汤显祖对“侠”的渴望。

但是这全知全能的形象难免不让人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作者本人就是整场戏剧的幕后操纵者,是他的意识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但是他需要一个媒介来达到他的叙事目的,而这个黄衫客恰恰是最好的选择。他的豪情与汤显祖的“君不见临川汤义沧海精,手持宝剑红兴生”侠风相融合,他所能发挥的作用能很好地解释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例如最后致使卢太尉革职。作者将自己化身于这么一个形象,去完成不可能完成是事情,同时也满足他仗剑走天涯,为世事鸣不平的愿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汤显祖对于《霍小玉传》的改编,确实是一次颇有深意的再创造,他的生平际遇致使《紫钗记》有了他的独特烙印。不过即使最后李霍二人冲破阻挠重新在一起,也不能使得这个故事转悲为喜,毕竟整个故事还是笼罩在封建贵族的黑暗之中。只能说这个结局表现了作者心中那份美好的希冀。

参考文献

[1]汤显祖,胡士莹校注.紫钗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卞孝萱.唐代文史论丛[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3]王钰.唐宋传奇说微[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4]小南一郎著,(日)伊藤令子校,童岭译.唐代传奇小说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0).

[5]吴丽娟.从《紫钗记》看汤显祖的至情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03):113-114.

[6]王可锌,王人恩.近三十年《霍小玉传》研究综述[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6):80-86.

[7]司聃.无名豪侠黄衫客——试论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中黄衫客人物形象的演变[J].兰州学刊,2011(08):202-204.

[8]李永泉.谈《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发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36-37.

[9]姚品文.《紫钗记》思想初探[J].江西师院学报,1983(03):86-90.

[10]邓长风.一个打着时代烙印的悲剧——论《紫钗记》的大团圆结局[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3):82-86+112.

[11]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中华书局,1958.

[12]《汤显祖集》附录: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猜你喜欢

异同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论中外诗歌作品中婉约之美的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