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实证研究

2019-08-22冯淑玲万方秋郭卫娜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源导游中职

冯淑玲 万方秋 郭卫娜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与根本,笔者以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旅游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导游业务》为例,分析了中高职專业课程在课程目标、教材选取、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课程教学与内容设计层面来探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建设问题。希望由点到面,提高专业课程的衔接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等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出以及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极大地推进了中高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也成了近几年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和根本,很多学者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诸多学校也在积极推进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在专业课程横向衔接、纵向贯通过程当中很多问题难以短时间内妥善解决。作为一线专业教师,笔者长期担任《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中高职衔接课题研究。现拟从具体课程教学角度来探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建设问题,希望由点到面,提高专业课程的衔接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导游业务》课程中高职衔接研究背景

《导游业务》是中高职旅游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和导游人员等级考试的必考课程。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讲解能力、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

由于《导游业务》课程在旅游专业中的性质与地位以及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众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旅游类专业(如:中职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外语、导游等专业;高职的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涉外导游等专业)基本都开设了《导游业务》课程,使得本课程成为中高职课程体系当中重复度较高的科目之一,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典型性。

二、中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要素分析

(一)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以及中级技能人才,其《导游业务》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导游服务人员。高职院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目标则是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复合型导游人才。高职教育阶段特点决定了本课程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更高标准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性使中高职课程衔接具有实际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教材

市场上正规出版的《导游业务》或相关教材,无论中高职,内容几乎都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导游服务产生与发展、导游人员类型与职业道德修养、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旅游突发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游客个别要求的处理、导游人员语言和带团技能等内容。很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为了方便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在教材选取方面均是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编写组编写的相关教材,故中高职用书重复率高,课程教学内容相似度也异常高,使中高职课程衔接有了内在的需求和必然性。

(三)课程授课对象

中职旅游类专业的学生生源主要是中考成绩相对较差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较差。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来源多样,主要有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两种生源,两者的差异性较大,进入高职的中职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等方式进入高职学习,有一定的旅游企业实习经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整体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而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职的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学习背景和专业技能,但较之进入高职的中职生源来说,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较强。

考虑到生源来源多样、有些生源招生人数有限以及节省教学成本等诸多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生源的差异,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且不少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存在中职生和普高生编制在同一个班的情况,教师上课很难针对不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的中职生源和普高生源因材施教,极大增强了中高职衔接的难度。

(四)课程教学方式

笔者对几届中职生源入学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做过简单调查,在中职学习阶段,为提高导游资格证书过级率,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强化与记忆,在知识拓展、技能提升、理论运用方面明显不足,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而高职更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是近些年高职院校非常频繁的词条,其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差异让学生明显感知中高职教育的差异,可成为课程衔接的手段。

三、中高职《导游业务》课程衔接具体实施举措

(一)制定中高职相区分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

对区域有代表性的旅行社进行调研,结合中高职学生在旅行社就业情况,分析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按照职业标准分别制定中高职相区分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1999年导游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四大类别商业、服务业人员类,其按照等级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导游。原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导游员职业等级标准》,为导游阶段性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为中高职《导游业务》课程衔接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和能力上的衡量尺度,深度和广度上有效区分与衔接,能避免课程倒挂,满足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目的与需求,表1为基于导游人员职业等级标准的中高职相区分的课程目标。

(二)着眼于专业技能,整合课程内容,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衔接落地

课程衔接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对同一门课程甚至是同一本教材,中职老师和高职老师究竟怎么来上课、上什么内容。传统教材中按照章节编排的内容过于老套与陈旧,需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把导游工作群面向不同服务对象的工作程序、规范和问题作为设计的逻辑主线来设计教学内容,可整合为七大项目:认知导游服务、如何成为一名导游人员、带领游客本地游、带领游客外地游、导游带团和讲解技巧、游客个别要求处理、预防与处理突发事故。这种整合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逻辑,既坚持导游职业岗位技能实际需求导向原则,让学生切实掌握导游工作岗位的规范、技能、技巧、常见及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深厚基础。

表1 基于导游人员职业等级标准的中高职相区分的课程目标

(三)重视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体现衔接的层次性、系统性

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侧重点和技能要求明显不同,专业课程教师按照各自的课程目标与标准来编写课程大纲、课程教案、教学日历,对每个项目的知识点、技能要求一一落实,细化到导游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接待计划书为例,中职的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接待计划书的旅游团号、组团社名称即可,但高职则要求根据组团社的名称,细化到知晓组团社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饮食习惯、性格特征等,为游客提供预知性需求服务。另外,课程设计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思维拓展或者创新训练都要与中高职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体现衔接的层次性、系统性。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生源导游中职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