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旅游协调发展策略探讨

2019-08-22张晋同刘大明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辽源辽源市辽河

张晋同 刘大明

协调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作为最能完整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产业之一,有着广泛跨界融合的特质,也决定了其共享融合经济的特征。关于旅游业如何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问题,本文以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发展阶段的吉林省辽源市的旅游总体规划为例,研究旅游的协调理念落实方法,将封闭的旅游内部自循环向开放的协调、融合共进发展方式转变,以旅游产业为接入点,进行“六产融合”,为其他产业注入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注入活力。希望能为国内同类城市旅游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引言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新常态发展状态下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六产融合”本质是一、二、三产的融合,最早起源于日本的农业发展理念,其理论基础是基于把现代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划分为一、二、三次产业。随着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和谐发展阶段,加速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交叉与延伸,各产业、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日益加大,推进产业协调融合,既是各个经济主体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共享经济的强烈呼唤,更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举措。尤其是在当前辽源市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业态与模式发生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六产融合”对于促进辽源产业发展理论创新及产业发展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约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源枯竭型城市迫切需要推进旅游产业等绿色朝阳产业进行经济转型及提高城市形象知名度,进行旅游产业建设时普遍会面临以下挑战。

(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环境差

国内资源型城市多在计划经济下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少后劲支撑,资源枯竭后经济增长缓慢,城市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二)生态环境受损严重

资源开采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很难拿出大量资金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三)营商环境优化难度大

受历史影响,资源型城市对其他产业关注度较低、服务能力较差,影响城市转型发展的落实。

二、辽源市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实践

(一)规划综述

辽源市,因位于东辽河源头而得名,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源受益于煤,也受制于煤。1911年,人们在辽源发现煤田,开启了辽源百年煤炭开采的历史。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在转型期间,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了辽源特色产业支撑体系,辽源东北袜业园、高精铝产业基地等成为辽源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战略

结合辽源自身资源及特点,将资源进行开放共享,通过协调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制定辽源旅游发展战略。

1.全域旅游战略

强调全域统筹、城乡的结合与互动、模式创新、产业间融合。旅游发展更重要的是强调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通过与其他产业融合可延伸产业链,克服辽源产业结构单一这一挑战,将其他产业要素变为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兴的交叉优势产业。

2.龙头带动

长期以来,辽源旅游业缺少龙头项目带动,导致旅游产品竞争力差,难以吸引客源。主题乐园对于作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辽源是很好的突破口。辽源还有更多可供开发成为主题乐园的优势资源,以主题乐园的形式整合资源才能更好地吸引周边省份的游客。

3.文创升级

辽源的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在先发战略方面没有优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下,辽源旅游可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用文创手段将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升级,变先发劣势为后发优势,突出自身的个性特征。

(三)总体定位

以民俗文化旅游、主题乐园旅游、山水休闲旅游为三大引擎,以文化为引领,以“全域”为理念,面向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及辽河沿线城市的丰富客源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并积极融入区域旅游市场,将辽源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主题旅游城以及吉林省新兴的文化生态休闲城。

(四)空间发展策略

1.外部空间策略

①借势长白——打造长白山脉最后一捧雪:依托长四辽通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带,抓住辽源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的特殊区位,打造长白山脉的最后一捧雪。②打造门户——四市联动打造三省门户:辽源、四平、通辽、铁岭四市作为吉、内、辽三省门户,在旅游产业方面,打造“四市携手,畅游八方”的旅游新格局。③辽水溯源——辽河沿线城市联合打造寻根之旅:辽源市是东辽河源头所在地,东辽河与西辽河在昌图长发乡福德店会合为辽河,辽河流经辽源市、四平市、铁岭市、通辽市、沈阳市等多个县市,全长516公里。因此,无论在辽河的生态环境及人文宣傳推广方面,辽源市都应担负起重要的责任。辽河下游城市群可联合打造辽水寻根之旅。

2.市域空间布局

根据辽源市的城市发展脉络、城市总规、城市发展轴向、资源禀赋、地形地貌、交通大格局、产业格局、游客的主要进出路径、旅游现状等要素,从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出发,充分考虑与在建项目的衔接,构建“双核、两带、一廊”的总体空间格局。

双核:辽源市“煤都”主题旅游核心;东丰县“鹿乡”休闲度假核心;两带:北部生态民俗旅游带;南部文化冰雪产业带;一廊:中部乡村休闲景观廊道。

传承辽源“煤都”历史文化,打造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突出辽源自有特色资源,将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将六产融合策略贯穿始终,丰富辽源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寻根辽源”,第一产业为主,打造辽河源头旅游风景区。依托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打造辽河源头国家农业公园和国家中草药公园,联合辽河沿线城市打造辽河寻根之旅的跨区域旅游线路。将旅游与生态环境治理紧密融合,一举两得。并深入研究和挖掘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项目,突出农业观光游览和娱乐体验相结合的模发展模式。

“转型辽源”,第二产业为主,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宣扬辽源近现代历史之旅。建设国家级工业博物馆,展示工业辽源历史。结合矿山公园老旧厂房打造工业主题创意乐园街区,开发创新旅游,鼓励开发工业专利旅游商品,持续为辽源工业提供驱动力。

“主题辽源”,第三产业为主,将主题乐园激活辽源沉睡的资源主题乐园作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突破口,同时可适应不同游客的多种选择。

“印象辽源”,第三产业为主,建设以当地特色民俗产品为载体的民俗艺术中心,以东丰农民画馆、东辽民俗艺术展馆为龙头,东西呼应,打造辽源全域民俗互动游。聚集泥塑、草编、满族剪纸等特色民俗产品,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印象辽源”这一主题,打造独具辽源特色的旅游产品。

通过旅游产业的注入,提升各产业的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五)管理体制

产品体系需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落实,规划鼓励景区以“门票经济”向以“服务经济”转变,改革政府主导的景区经营体制。创新旅游发展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新型旅游管理机制,促进旅游发展由“多头化”管理向“一体化”管理转变,由部门行政管理向全社会治理转变。

三、结语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如何将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与旅游相融合发展,形成城市新的竞争力,成为相关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辽源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对旅游相关产业进行协调融合,明确辽源地区旅游发展的一套体系与运作过程,为处在转型期内辽源的旅游总体发展做了前瞻性探索。

(作者单位: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辽源辽源市辽河
辽河口
倾听
辽源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
辽河文讯
吉林辽源地区土温室建造技术
基于ELM算法的辽河沈阳段水污染评价
吉林:辽源市总“四不让”力推互助保障
江南鱼
县域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需求匹配度分析——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
编外“人事科长”:记辽源市西安区安家街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