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机关执行力的思考

2019-08-21李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执行力机关高校

李静

摘要:机关执行力是新形势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执行力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探讨目前我国高校机关执行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执行能力—理念—制度三方面的实体特征,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机关;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01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和目标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这些战略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而复兴需要教育作基础。”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其發展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机关作为高校领导层决策的参谋机构和学校决策的执行、管理和服务机构,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保障。如何有效提升机关执行力成为新形势下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机关执行力的内涵研究

高校机关执行力的内涵分析是研究机关执行力的必要前提。通过借鉴企业管理对“执行力”的研究,笔者认为“高校机关执行力”是高校党政机关部门各层人员贯彻和落实学校的战略决策、规章制度和工作决议的能力,也是实现高校战略目标和践行学校办学目标的保证。“高校机关执行力”是一个贯穿于整个高校行政活动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工程。

二、高校机关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1.调研方式和调查对象。笔者以上海某市属高校为依托,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机关执行力的现状进行专项调查。该校共有教职员工1782人,机关工作人员238人,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0份,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90%。其中,被调查人员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占86.66%,学历硕士及以上的占85.56%。这个年龄段和相对高学历的被访者自身综合素质较高,能比较准确把握机关执行力概念,客观全面地评价所在高校的工作情况。

2.机关执行力调查概述。在回收的180份调查问卷中,根据统计,有25%的被访者认为执行力已经达到最高效率的状态,45%的被访者认为存在改进完善的空间,26%的被访者给出了及格分数,有4%的被访者认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执行力。由此可见,该高校机关执行力虽然处于较为有效的状态,但未达到最高效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对收到的调查问卷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笔者梳理出被访者认为机关执行力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如表1所示。

3.存在问题分析。针对被访者反映出的机关执行力问题,笔者拟从执行能力、执行理念和执行制度三个方面分析其与机关执行力之间的关系。(1)执行能力与机关执行力之间的关系。执行主体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机关执行力的主体指的是高校党政机关部门各层人员,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根据调查显示,68.89%的被访者认为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安排任务时有推脱和找借口的现象;74.44%的被访者认为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有只管做,不问结果,不管质量的现象,还存在信息交流、沟通不顺畅的现象;75.56%的被访者认为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主体对相关制度、规则和流程的掌握,对相关工作技能的掌握还不够;执行主体的知识结构无法完全满足执行的需要。(2)执行理念与机关执行力之间的关系。执行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执行主体在执行各项工作中所体现的态度与认知;二是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对组织战略目标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调查显示,48.89%的被访者认为执行主体在执行学校发展战略及政策时存在慢执行、被动执行、不想执行和不执行的情况;53.33%的被访者认为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工作理念不一致、认识不一致的情况;74.44%的被访者对执行主体在工作中的服务态度不满意。(3)执行制度与机关执行力之间的关系。制度执行是机关严格按照制度所规定的流程和事项认真执行的能力。调查显示,35.56%的被访者认为存在部门岗位职责不明确、分工模糊的情况;36.67%的被访者对机关办事流程及效率不满意,认为许多工作流程设计只有局部认识,没有将在实际操作环节的效率考虑在内;51.11%的被访者认为在落实制度和规定上缺乏认真的态度,追责不严格。

三、高校机关执行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执行主体能力素质是提升机关执行力的关键途径。执行主体在机关执行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培养优秀的执行主体是提高机关执行力的关键途径。优秀的执行主体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也包括专业技能。在思想素质方面,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机关人员高度的纪律性意识、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不同的工作结果,执行力并不是工具,是工作态度,对培养机关各层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在专业技能方面,提升机关执行主体的能力和素质,除了选聘具有较强技能的员工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加强职业化训练,注意培养机关人员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完善的岗位训练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径。

2.强化执行理念是提升机关执行力的动力基础。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对工作目标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影响机关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强化执行理念,首要的是做好思想理念的统一。办公室应牢固树立“执行力就是工作生命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从大局出发,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执行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其次,要建设团结协作的部门文化。用良好的部门文化,树立起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实现工作生活中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同时,在管理执行过程中,要真正注入人文关怀,充分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对于员工来讲,有参与感才会有责任感、责任心,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3.完善执行制度是提升机关执行力的有力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要以制度来管理,以制度来监督,以制度来激励。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坚持从严、从细、从实原则,建立健全一套完善有序的规章制度,明确规范办文、办事、办会程序,确保机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各项事务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其次,在制度体系的制定中重视创新。要积极探索符合实际、适应自身大学建设及战略目标的制度措施和执行方式,坚持科学合理、量化考核、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创新管理、优化政务,提高行政效能,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最后,制度的执行要到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特别是领导者必须做到从自身抓起,规范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度贯穿于高校行政管理过程,并最终形成自身的管理模式,为教学、科研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彭丽君.大学执行力的主体因素及对策研究-以C大学为例[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刘立霞,陈洪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3]杨林,邹敏,冯江平.中国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吕丽.高校执行力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大学报,2015,(增刊).

[5]孙俊岭,白万备.高校中的学院机关工作态度和工作效能评价方法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02).

猜你喜欢

执行力机关高校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打开机关锁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