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连带责任的农村金融自治村贷款风险管理机制解析

2019-08-20陈小蕴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8期

陈小蕴

【摘   要】 2013年以来在浙江推广的农村金融自治模式,将乡村传统文化与连带责任相连结,有效化解农户贷款难问题。本文基于平湖市和温州市两个村的调查,从信息优势、行为监督和成本权衡三方面解析农村金融自治中的连带责任有效风控机理,并提出这一机制可能存在“信息依赖”等隐患,提示城镇化对乡村居住模式的影响可能改变这一模式实施的社会文化基础。

【关键词】 农村金融自治;农户贷款风险;连带责任制

Analysis on loan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Rural Financial Autonomous Village based on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Chen Xiaoyun

(Hangzhou Business School of Zhejia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310018)

[Abstract] Since 2013, the rural financial autonomy model has been promo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It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farmers' loan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inghu and Wenzhou,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in rural financial autonomy from three aspects: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behavior supervision and cost balance, and indicates the problems such as "information dependence" .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rural residential pattern may chang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attern.

[Keywords] rural financial autonomy; farmer's loan risk;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system

1  引言

2013年起,浙江省农行在浙江省各乡镇逐步推广农村金融自治模式。至2018年12月,已建立农村金融自治村3066个,累计发放贷款258亿元,惠及几十万农户,大大缓解了农户贷款难问题。由于农村区域广阔,农业生产存在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农户散居且自主经营,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农户贷款难问题长期存在。农村金融自治村模式,利用连带责任制解决这一难题。具体操作为:

首先,金融自治村的村两委进行贷款初审,由农户向“村两委”提出需求,经“村两委”公开筛选向银行机构推荐,银行机构根据农户申请和村两委意见对农户进行预授信,10万元以下以信用为主,10万元以上由村两委推荐诚信农户作为担保人;其次,贷款资金使用需要接受村两委和其他村民全程监督,确保贷款用途合规;第三,信用等级与优惠幅度挂钩,信用较高的农户贷款额度可提高50%~100%,利率最低可较基准利率下浮10%,如果村里出现多人逾期或者逾期三月以上未归还贷款等情况,优惠条件取消,当不良贷款超过一定额度时,还会将该村退出农村金融自治模式。这一模式推广5年来,有效实现了贷款风险的管控。我们走访的农行平湖市某镇,9个金融自治村6144万元的农业贷款中,不良贷款约30万元,尚不足0.5%。

2  农村金融自治中的连带责任制风控机理

对于中国古代法制历史中出现的“连坐”、“保甲”等制度,學术界颇有微词,然而,农村金融自治模式中的连带责任激励机制却正源于此。那么,连带责任制是如何实现农户贷款风险控制的呢?本文基于对浙江平湖和温州两个村的调查进行分析。

2.1  基于信息优势的连带责任

农户贷款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农村金融自治村模式,就是由信息成本较低的人群行使监督权力,同时还承担贷款违约的连带责任。这种基于信息优势的连带责任,就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制度安排[1]。以平湖市新埭镇姚村为例,新埭农行于2013年对其授牌农村金融自治村,农户511户,本地村民1822人,新居民380人。80%的农户为世世代代“比邻而居”、“朝夕相见”的“自己”人,信息传递快,共享程度很高。虽然银行获得信息的能力不足,而村民之间的信息获得较为容易,因此,以村两委这个基层组织机构为纽带获取和甄别贷款农户的信息,无疑是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

2.2  基于行为监督的连带责任

事实上,农村金融自治并非简单地利用村民内部的信息优势,该模式也可以被看作是类似现代企业的科层制度一样,实行层层委托——代理。以姚村为例,该村拥有13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商业银行委托村两委推荐诚信农户放贷,村两委进一步委托村民小组和党支部提供信息,这种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分工就是监督的专业化。尽管村书记、村长、村民小组长这些“村干部”作为代理人也存在道德风险,但因为他们均由村民选出,必须做出有利于其维护公信力的监督贷款行为。

同时,连带责任被扩大到担保贷款的农户和整个村子,一定程度和规模的贷款违约会导致整村的贷款优惠被取消。这就使得农户之间一方面负有相互监督和告发的义务,另一方面也形成“相保”,“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受”,“福患相忧,居处相乐”[2]。

2.3  基于成本权衡的连带责任

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下,连带责任制对于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扩大惩罚的范围来增强,比如将处罚也施加于贷款农户的父母、子女、亲戚朋友等有亲缘、血缘关系的人。当贷款农户本人的效用函数里包括了这些人的福利水平时,违约导致的效用损失将扩大,违约成本增加。对温州市洞头区金融自治村的调查发现,银行倾向于“家族连带”,即贷款农户选择已成年并另立门户子女作为贷款担保人,因为,“中国人为人父母都不愿拖累子女,不论自己资金是否周转得过来,都会想尽办法如期偿还贷款”。不仅如此,中国乡村是人情社会,村民之间代代相承的人情关系投资有着长期合作和收益的期望,一旦贷款违约牵连到担保人或整村人,意味着未来收益的损失,这将是贷款人一项巨大的机会成本。因此,金融自治模式中的连带对于贷款农户而言,违约意味着“亲情成本”或“人情成本”。

同时,优良村风也会增加贷款违约的成本。姚村自2013年挂牌农村金融自治村以来,至今尚无一笔违约。该村有着“崇能尚德”、“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贷款农户违约失信对其他农户的连累,意味着在村民社會将被孤立和疏离。“村风+连带”对贷款农户形成有力约束。

3  农村金融自治中的连带责任制风控隐患

农户贷款的连带责任制在农村地区有着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文化可融性,有利于贷前审查和贷后监督的实施。然而,这一机制也存在若干隐患。首先,完全信任或过度依赖村两委提供信息,可能会导致信息披露忽视。其次,连带责任的集体性惩罚,可能会导致集体隐瞒信息,或者主动性地加入“反叛”团队。第三,处罚过重或导致消极举荐,村两委负责贷款的“初审”,但如果村两委意识到其连带责任十分重大,则有可能放弃举荐,“无为而治”。第四,即便村两委有着较高的治理水平,也难以摆脱其“双重代理人”的角色——既接受银行的委托对贷款风险管理负有责任,同时又代表村民利益处理村中的公共事务。这一角色难免使其陷入多重冲突的困境。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自治村模式将根植于乡村传统的文化,连接于法律意义上的连带责任,从而使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更具可控性。然而上述隐患也不容忽视。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村两委面临的双重代理任务由冲突向合作方向转变,满足农村金融需求[3],是农村金融自治模式长效的关键问题。此外,城镇化所带来的乡村居住模式的改变,是否会改变农村金融自治连带责任制的社会文化基础,从而影响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D].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2]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D].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3] 李秀茹. 功能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3,35(04):34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