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以忘却的记忆

2019-08-20于德深

北方人 2019年16期
关键词:朱总司令北安总司令

文/于德深

到过北安市的人一定会看到:在北安市乌裕尔大街的最东端庆华路,有一所五层楼威严的屹立着,它仿佛像一种传说,叙述着曾经的历史和辉煌,这就是626厂的原址和它的办公大楼。

626厂——即国营庆华工具厂。65年前在朝鲜战争的前夜,它风风火火一路北上,从沈阳迁到了北大荒,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啊!正是冬月的北大荒,寒风凛冽,白雪扑面,大烟泡裹着40度的北风无情的吹着,刮得漫天飞舞,吐出一口唾沫立刻冻成钉!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626厂老一代的军工战士义无反顾无所畏惧的搭上北上的列车,连同他们亲爱的“助手”机床设备一同运到了北安!那会的北安还是荒原一顶,蓝天一片,小城里冰封学裹,十里没有人家,从站台上卸下的机器冰冷直粘人,手伸出就是一块皮,像猫爪子抓的一样。面对残酷的天气,老一代军工们喊着劳动号子,发扬人拉肩扛的精神,让滚木和撬杠上阵,一点点,一步步的移动,硬是把1358台设备,3000多吨的材料和工具运进了厂区。当时的北安人看着这些远道而来的汉子们戴着狗皮帽子,穿着紧身的棉袄,蹬着各种粘疙瘩鞋,呼出的哈气挂满了脸上和眉毛,身子骨结实的像铁人一样,日夜不停地源源不断的把“北安一条街”运动的红红火火,禁不住伸出拇指说一句:“真头子!”

是啊,正是这些“头子”从1951年11月 3日,拆下第一台设备,到12月18日把最后一台机器从北安站运进厂里,这些老军工们仅仅用了45天!45天,浓缩了老军工们多少心血,45天,凝聚了一代老军工们对祖国对人民多少爱!为了表扬这些战天斗地,敢打硬拼的军工战士,更快地促进复厂工作,为前线的志愿军战士生产出更好的冲锋枪,626厂于1951年的1月20日召开迁厂总结表彰大会,对在迁厂过程中勇当先锋,独立潮头的537名有功人员给予了表彰,进一步激发了老一代军工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复厂建设的高潮中,他们迎来了1951年新春佳节。春节正是千家灯火万家欢腾,喜庆团圆的日子,然而,在那时的春节,老军工们一天不歇,喊着劳动号子,甩开膀子工作,提出“春节期间不休息的口号。”厂领导亲临一线和工人们一起奋战,各级党组织齐动员,机关科室到工段,从上到下连成一片,形成一线,目标只有一个:为前线的志愿军战士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冲锋枪来!多少个日子,老军工们都是在车间里度过的,多少个夜晚,老军工们的家属把饭菜送到亲人的面前;多少个动人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新春佳节相传!他们是老军工的娇子,共和国的爱恋,一代626厂人的昨天……

1952年的金秋时节,祖国北疆天高云淡,金风送爽,金灿灿的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上庄重而辉煌。这年的9月3日,在抗美援朝最紧张的时刻,朱德总司令风尘朴朴专程从首都北京来到生产冲锋枪的626厂,看望这里的工人们!

那天上午8时,黑龙江省委通知626厂党委,“朱德总司令要视察626厂,专列今天上午10时到达。”听到这个消息全厂一片欢腾。10时整专列准时抵达北安车站,朱总司令身着灰制服,脚穿青布鞋,拄着手杖,满面春风地走向欢迎的人群。老人家与欢迎他的厂长,书记和工人群众握手后,立即乘车来到工厂走进总装车间。对欢迎他的工人们大声地说:“同志们,你们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党中央毛主席来看望大家!”听到朱总司令那充满温暖而又亲切的问候,感动得工人们热泪盈眶!

随后,朱总司令视察了总装车间的每一道工序,详细询问了产品的性能和日产量。在一排刚刚打完精度的冲锋枪跟前停住了脚步,手抚着枪托,语重心长地对厂长孙云龙,党委书记李志坚说:“现在部队很需要你们的产品,你们的产量还要再高一些,质量再好一点,还要抓紧研制新产品,保证战争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工人们听了默默地记下了总司令的嘱托!

朱总司令视察车间后,来到厂部办公室听汇报。当技术人员向总司令汇报了工厂用国产钢材替代进口材料生产某一零件而且质量完全达到技术标准时,老人家高度赞扬了工人们的聪明才智。当汇报到工厂迁建工作时,老人家高兴地说:“你们干得不错!请你们向全厂工人转达党中央,毛主席的问候!”说完,他对厂长孙云龙说:“我看你怎么这样面熟呀!好像在哪里见过面?”这时老人家“啊”了一声,“想起来了,在延安!你就是有名的八大工匠之一,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接着总司令又关心地询问起职工的生活情况。党委书记李志坚汇报说:“职工吃住困难都解决了,文娱生活正在逐步改善”。目前,正在建筑工人文化宫,我们想文化宫落成后,请总司令给题个名吧!”

总司令笑起来说:“小事!这好办,以后有机会到北京找我就成。”老人家要乘专列回北京了,专列启动前,他对厂长孙云龙说:“小孙厂长,把你们的冲锋枪送给我一支做纪念好吗?”孙厂长立即挑选一支刚刚生产的冲锋枪,送给了朱总司令。老人家接过枪仔细看着,抚摸着枪身说:“抗美援朝形势很好,你们还要努力生产,支援前线!”

1953年12月30日,工人俱乐部落成。党委书记李志坚去北京找到了朱总司令。老人家看到远道而来的北疆工人代表欣然命笔,写下了“文化宫”和“朱德”五个大字!

从此,这五个大字一直悬挂在厂文化宫大楼的上方,成为全厂6万名职工家属难以忘却记忆!

猜你喜欢

朱总司令北安总司令
身体的“总司令”——神奇的大脑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打跑美国三个“总司令”
朱德曾经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朱 德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试论北安防护林造林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朱老总给自己配音
朱总司令在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