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一生献给水稻事业

2019-08-20农垦工会

北方人 2019年16期
关键词:垦区农科钻研

文/农垦工会

她平凡却不普通。

她是一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却常年深入稻田泥里来水里去。

她是一位母亲女儿妻子,但是为了垦区的水稻科研事业,却数十年如一日与水稻为伴。当年风华正茂的她,如今已是年近花甲。

为了心中那份梦想,她已默默执着地奋斗了30年。

她就是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郑桂萍。

抗重担意志坚

在郑桂萍看来,农业科研,应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农科教师多下基层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到田间地头寻找自己的课题。农科的学问都在田地里,不下地、不摸苗,再好的学问也是纸上谈兵,经不起考验。

2006年丈夫因公殉职,郑桂萍很快从巨大的悲痛中站了起来,她将满腔热忱倾注到了水稻科研事业中。近十年间,她举办农技培训1000场次,累计培训农民8万人次。作为农业部水稻高产项目垦区西部管理局的首席专家,她每年要花大量的时间奔波在水稻田间和实验基地,常年的奔波劳累使她患上了严重的低血压、风湿病和关节炎,但是郑桂萍风里来雨里去,往返稻田,从不停歇。

郑桂萍说:“孩子们的就业好、未来有发展,就是对我教书育人30多年的最好肯定。”

肯钻研有发展

郑桂萍一直把“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句话留给学生们,希望能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学校的水稻中心每年会从农学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中,选拔有意向从事水稻方向的学生进入水稻组,跟随老师们一起做实验。进入课题组的大多是“90后”、“00 后”,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很强,对学习也有一种钻研的精神头儿。

“今后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都要将北大荒精神传承下去,将我的一生奉献给水稻科研。”

不停歇在征途

十多年来,郑桂萍和水稻中心的同事们一共获得了18项科研成果,这里面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还获得了包括“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8项省部、厅局级奖励;在黑龙江垦区引进和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达18项,其中9个水稻新品种和5项新技术在垦区和地方推广面积达600万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5亿元;郑桂萍作为主讲人先后指导了18个农场的水稻高产创建。

猜你喜欢

垦区农科钻研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Desire for Youth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乐在钻研中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汉字新解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