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免疫异常问题处理

2019-08-20南祥祝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毒株猪只猪场

文│南祥祝(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免疫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对受种猪只起到特异性保护的作用。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这种免疫反应出现异常,部分猪只就会表现出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或在免疫接种中遇到应激、偶合症等异常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猪只的健康,从而给从业者造成恐惧心理,也会给猪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其发生原因及规避方法进行探讨,以指导猪场进行高效、安全的免疫操作。

免疫疫苗是猪场减轻或消除传染病危害的重要工作内容,是猪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但疫苗(包括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培养物残留等)对机体来讲都是非己物质,接种就是一个入侵的过程,机体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但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如果免疫反应方向受到干扰,又或机体健康度、外来因素等影响,就会出现与预想结果不相符的异常病理过程,如果情况危急,就必须针对性地治疗。

一、免疫后出现免疫反应问题及处理方法

1.常规免疫反应。机体在接种疫苗后,由于个体差异或其他原因,部分猪只会出现一些短暂的体温升高、轻微的局部红肿等症状,这是机体针对免疫原发生的正常生理反应,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

2.超敏反应。猪只在实施规范接种后,特定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与疫苗接种有一定联系,且免疫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超常免疫反应,称之为超敏或过敏。

(1)超敏反应的特征。与免疫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相关性,必须是在免疫种后特定时间段内出现。

机体发生了一定的组织功能损伤,临床表现比较严重,达到了需要诊治的程度。与接种产品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2)超敏反应的处理。免疫接种后引起的超敏反应,最常见的是速发型超敏反应,也是最强烈的病理反应,病程发展迅速、临床症状明显、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出现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猪只一般有呕吐、抽搐、呼吸加快、排便失禁、皮肤发绀、体温升高等症状。速发相一般出现在免疫接种后20分钟内,典型表现是发生呼吸道支气管痉挛;迟发相出现时间一般是在免疫接种后2~4小时,主要是炎症发生的过程。

超敏反应是因机体在首次接触免疫原后免疫反应方向被诱导,引起细胞致敏,当被致敏的细胞再次接触到相同的免疫原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发机体局部或全身的临床症状,此时接种的疫苗不再是能使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免疫原,而是充当了过敏原的角色。

超敏反应的最直接粗暴的规避方式就是更换免疫原,适应性诱导、抗体中和等方式,笔者认为不适合在养猪企业中应用。实践中常规的防治方法也很实用,动物的接种时间尽量选择在上午,免疫接种前备好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注射疫苗后观察30分钟以上,对于出现超敏反应的猪只及时进行抢救,必要情况下给予强心输液。

二、免疫后出现炎症反应及处理方法

近些年疫苗的制造工艺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一般因疫苗质量引起的炎症现象较为少见,但在特定因素下临床中也不乏炎症案例,主要表现是局部红肿及全身高热。

1.局部红肿。肌肉层富含毛细血管和组织液,采用肌内注射免疫法,可以将疫苗液很好地吸收,经循环系统输送到相应部位起作用。但该免疫方法也会引起注射部位发生局部的红肿(尤其是接种油佐剂疫苗),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疫苗液注射到肌肉层或(和)存在病原感染所致。如果疫苗液注射在脂肪层中,由于脂肪组织中血管和组织液较少,免疫细胞也相对较少,稽留的疫苗液不但有刺激性,还可能有腐蚀性,长期稽留或(和)感染形成有菌或无菌型炎性肿胀。其次是保定不当或因同部位的多次注射等因素,会造成局部损伤引起炎性肿胀,如果掺杂细菌感染,还会出现脓肿或溃烂的现象。

在生产中我们会发现,50千克以下的猪很少出现肿包的现象,这充分阐明了其中原因,因为该群体的猪皮下脂肪层较薄,即使用小号针头也能轻松穿透脂肪层。局部红肿不但影响肉猪的胴体质量及外观,还将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一般轻度红肿经5~10天可自行消散,不必处理,若进行适当热敷消散更快。若感染化脓,就需切开脓包,用外科手术方法处理。

2.全身高热。注射疫苗后出现全身高热主要是因为免疫器具或接种部位污染,致病原被无意识地带入体内,如果机体又不能及时清除,便会造成全身感染,从而引发高热。

常规情况下,猪只接种疫苗后体温升高1℃以内属于正常现象,若升高1.5℃以上并伴发鼻镜干燥,呼吸粗重,卧地不起等症状则需对症治疗,必要时强心补液。

三、免疫应激及处理方法

机体应激是指动物在受到不良刺激(运输、接种疫苗、去势、缺水断料、过冷过热等)后识别和排斥致病因素,并与之相互斗争的过程,可引发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应激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惊恐不安、呼吸困难、皮肤及黏膜发绀、腹泻、痉挛等,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抢救。

机体应激的原因十分复杂,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免疫应激,尽量选择在天气晴好时免疫,夏天在早晚接种,冬季可选择在中午接种。刺激性小的疫苗可以分点同时接种,刺激性较强的疫苗无必要情况下禁止同用。接种疫苗前在饲料或者饮水里补加维生素可以减少应激的发生,必要时准备药物及时治疗。

四、免疫偶合症及处理方法

免疫接种时,若受种动物存在未被发现的疾病,免疫接种作为一种诱导因素,可能使临床症状趋于明显或巧合发病,此种现象称之为免疫偶合症。偶合症与接种疫苗存在时间顺序上的巧合,但是疾病的发生是因受种动物先期感染了致病原,所以,疫苗本身不是疾病发生的根本。

对于偶合症的防范,首先是优化免疫程序,偶合症在大规模接种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疫苗接种的频率越高,发生偶合的概率越大,所以在猪场免疫工作中应尽量减少不重要疾病的预防,使用接种频率低的疫苗产品;其次是在接种疫苗前仔细检查受种动物的健康状态,疫苗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产品,只能接种于健康猪群,若不小心接种到了发病的猪只,可能会加重病情。

五、免疫后仍发生该病的原因

从业者都希望接种了疫苗后,猪群能够免除该病发生的风险,但有些时候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正确免疫过疫苗的猪群,在免疫后不久就发生了该病。接种疫苗时猪群是健康的,不属于偶合发病,因为是在接种后不久发生疾病,或许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尚不完善,也不能属于免疫失败。

1.免疫空白期。接种疫苗时,由于机体内或多或少的存在中和抗体,该抗体具备中和野毒感染的能力,疫苗毒与野毒相似度很高,当然也能被该抗体中和,抗体也同时被消耗,机体抵御野毒感染的能力下降。疫苗毒进入体内96小时后,淋巴细胞才能高效分化启动特异性免疫机能,2周后具有较完全的保护能力。也就是说在接种疫苗后的这段时间,机体不具备抵抗野毒感染的能力,我们称为免疫空白期。病原体如果在免疫空白期期间感染,会存在较高的发病风险。为避免免疫空白期感染,我们应尽量要注重环境卫生,减少病原的滋生和散播;其次是除了接种疫苗激发特异性免疫之外,还要注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成熟。

2.毒株的亲代关系。工作中我们常会听到“血清型”“交叉保护”“毒株变异”等词汇,实际也是如此,疫苗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有使用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较高的疫苗毒株免疫,机体才能针对相应野毒起到抵御感染作用,所以我们在免疫疫苗之前,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流行毒株类型,选择相应毒株的疫苗进行免疫。

六、免疫禁忌症

疫苗通过接种进入机体,一方面可以激活淋巴细胞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增强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从另一角度来解释,接种疫苗可以看作是非己物质入侵机体,打破了机体的生理平衡,发生了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所以,严重者可出现临床病理症状;另一方面疫苗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免疫接种造成的组织损伤,增加了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病原感染的风险;第三,动物保定本身也是一种应激,也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故。诸如此类的情形说明,免疫疫苗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我们预想内,如果受种动物处于某些特殊生理状态时,接种疫苗后会增加此类风险的概率,出现我们不想看到的可预知后果,对于此种状况称为免疫禁忌症。

在接种疫苗前,兽医人员应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及免疫时期的确认,接种对象正在处于疾病症状期(精神、食欲、体温异常或明显全身不适)时应推迟接种;有免疫缺陷或因使用某些药物(如中药中的雷公藤等)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不能使用活疫苗;被动免疫后不能接种疫苗;对患有神经或免疫系统疾病、体质瘦弱者接种疫苗时应慎重;母猪的怀孕前期(胎儿着床不稳)、分娩前后(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干扰疫苗)最好不要接种疫苗。

猜你喜欢

毒株猪只猪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