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战下我国饲料原料供应形势分析

2019-08-20范俊英中粮饲料有限公司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豆粕氨基酸用量

文│范俊英(中粮饲料有限公司)

饲料用粮主要分为能量类和蛋白类两类原料,能量类原料以玉米为主,国内年消费量约1.4亿吨左右;蛋白类原料以豆粕为主,国内年消费量约7200万吨。2018年7月6日中美贸易战互施关税后,饲料原料的供应格局也成为行业密切关注的焦点。

一、预期以玉米为代表的能量类原料供应影响不大

我国是玉米主产国,国内能量类饲料原料主要依靠国产玉米,进口数量较小。高粱、大麦作为替代原料,用量不大,但主要依赖进口,2016年与2017年能量类饲料原料(玉米、高粱、大麦)进口量分别为1486万吨和1668万吨,2018年受进口限制后预期进口量合计1280万吨。

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玉米库存1.7亿吨、小麦7900万吨、稻谷1.14亿吨,中短期能量类饲料原料国内供应并不紧缺,减少美国进口原料更有利于国内玉米等去库存,贸易战对中短期能量类饲料原料的影响预期不大。

二、以豆粕为代表的蛋白类原料供应及替代分析

中国是全球大豆最大进口国,年度进口量占全球总量的60%左右,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9553万吨,其中从巴西进口量约5093万吨,从美国进口量约3285万吨,从阿根廷进口量约658万吨。

从短期供应看,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1100万吨,预期减少2100万吨;阿根廷今年大幅减产2000万吨,产量预期为3700万吨左右,预期出口量下滑;巴西今年大幅增产,且中国大幅购买巴西大豆,业内预期今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有望增加1000万吨甚至更多,加上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量,初步预估2018年中国大豆供应缺口为900万~1100万吨,折合2018年豆粕缺口700万~900万吨。

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战如果持续,美国3200多万吨进口大豆缺口折合豆粕缺口约2500万吨。中国需要通过推广低蛋白饲料日粮、增加杂粕+氨基酸、增加小麦及玉米副产品使用比例、扩展其他国家的进口渠道,预期可减少1805万~1965万吨的豆粕缺口,其余部分可通过扩大其他国家大豆进口量以及国产大豆与油脂油料种植面积来补缺,具体如下:

1.使用杂粕+氨基酸替代豆粕,预期可减少665万~825万吨豆粕的用量。我国目前常态饲料的配方中,豆粕原料添加比例在20%~25%。国内外应用杂粕替代豆粕已经研究应用多年,杂粕加氨基酸替代豆粕技术成熟。研究表明,在猪料中添加15%的菜粕(将豆粕使用量由20%降低至10%)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从营养成分看,可替代豆粕的杂粕排序为:菜粕、花生粕、葵花籽仁粕和棉粕。

杂粕供应方面:理论上我国四大杂粕的供应量能保证在至少1579万吨,最大供应数量可达到1834万吨左右,现有供应量900万~1000万吨,预期杂粕用量可增加665万~820万吨,见表1。

表1 杂粕供应 万吨

2.粕类必需氨基酸含量,见表2。

2.1 入组患者基线特点以及单变量分析 133例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肝转移、脑转移、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粕类必需氨基酸含量

3.杂粕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必需氨基酸消化率:如豆粕的消化率为85%,棕榈仁粕蛋白质消化率仅为46.3%,远低于豆粕。棕榈仁粕中总氨基酸消化率为75%,其中半胱氨酸消化率较低,为46.7%。实际生产中需添加酶制剂以改善饲料利用效率,酶制剂也会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效率。

氨基酸平衡问题:豆粕作为传统蛋白质原料具有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平衡的特点,与传统蛋白质原料豆粕相比,在必需氨基酸和条件性限制性氨基酸方面,不同杂粕具有各自的短板,在不同畜种饲料中使用时,需要考虑补充外源氨基酸已达到氨基酸平衡。

颜色问题:棕榈粕、菜粕颜色较深,使用会使颗粒料颜色变深,易影响饲料色差,导致客诉。

抗营养因子:杂粕中粗纤维、果胶、乙型甘露寡糖等抗营养因子影响消化率。如,菜粕中硫代葡萄糖甙、恶唑烷酮、异硫氰酸盐、硫氰酸盐、氰化物、单宁,主要限制因素芥酸和油苷。棉粕主要是游离棉酚。葵花粕、棕榈粕因纤维较高,氨基酸消化率较低。

加工方式:压榨次数越多,脂肪越少;去壳不去壳对纤维含量影响大。

4.不同料型中各种杂粕的相互替代。

菜粕:可代替一部分豆粕,但是菜粕有效能值低,日粮中大量使用菜粕后会降低日粮的能量水平,因此能值要求高的饲料中一般用量受限。

棉粕:在反刍、水产用得多,主要考虑因素是游离棉酚和性价比。

花生粕:肉鸡料中可以添加5%~10%,因为氨基酸不平衡,一般添加5%左右,花生粕主要是地产原料。

棕榈粕、棕榈仁粕:多在鸡鸭料中少量替代豆粕,一般不超过5%,一是颜色深、有气味问题,二是不去壳的话粗纤维高,有效能低,氨基酸利用率低。

葵花粕:颜色灰白,纤维含量高。主要用在禽料,颜色问题不大。葵花籽粕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比豆粕高,而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均低于豆粕,因此,在利用葵花籽粕替代豆粕设计肉鸡饲料配方时,需注意氨基酸平衡的问题,同时赖氨酸也是葵花籽粕饲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另外,如不去壳,粗纤维含量可达20%多,影响有效能和消化率。

三、通过低蛋白日粮加氨基酸的配方技术,可调减2%豆粕使用量

1.按中国目前3.3亿吨饲料需求量来算,可至少减少豆粕使用量660万吨。就替代品而言,国内氨基酸产能及产量过剩,供应充足,价格偏低,替代不成问题(截至2017年,我国赖氨酸总产能达到225.6万吨,而2018年进一步扩张,预计增加170万吨到399.15万吨)。

2.通过在饲料日粮中增加小麦使用比例,预期可减少280万吨的豆粕用量。国内小麦年消耗量1.08亿吨,其中饲料消耗量仅700万吨,小麦本身适口性好于玉米,且具有良好的消化调养性,使小麦易于被猪消化利用,从营养成分看,小麦蛋白含量约12%,高出玉米约一半。国内饲用小麦用量较小的主要原因为小麦价格远高于玉米价格。

就饲料配方而言,一般小麦在鸭料中可30%~50%替代玉米,在猪饲料中替代玉米的比例,见表3。

一般使用小麦替代20%的玉米可以减少2%的豆粕用量。中国目前1.4亿吨玉米的消耗量,如果增加20%的小麦替代粮,即增加2800万吨小麦用量,则减少2%的豆粕用量,相当于减少280万吨的豆粕用量。

截至2017年底,我国临储小麦库存量约7 9 0 0万吨,而且我们通过考察发现,俄罗斯小麦产量约7250万~8500万吨,出口量约3400万吨;乌克兰小麦产量约2680万吨,出口量约1650万吨,俄罗斯等地的饲用小麦品质较好,如果我们通过增加临储小麦饲用量,并且放开俄罗斯等国的饲用小麦进口,不但能弥补蛋白供应不足,还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表3 在猪饲料中替代玉米的比例

四、增加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的使用量,预期可减少约200万吨的豆粕用量

随着2017年600万吨产能和2018年2000万吨深加工产能的扩张,我国玉米副产品如玉米蛋白粉、DDGS的产量也在大幅增加,预计2017与2018年我国蛋白粉每年预计增加300万吨左右,两年增加600万吨;DDGS产量每年预计增加100万吨左右,两年增加200万吨。

玉米蛋白粉含量60%,由于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可直接用作蛋白原料替代豆粕。国产DDGS蛋白含量在26%以上,与豆粕的能量、钙、磷及蛋氨酸的含量相当,但与豆粕相比,赖氨酸含量相对缺乏,蛋白含量是豆粕的一半,其作为一种发酵蛋白原料,在生猪及家禽料中添加比例5%左右,并不算高,而对于水产和反刍动物来说则是不可多得的蛋白源,其用量可以达到到10%~15%。

按2018年玉米蛋白粉增加300万吨、DDGS增加100万吨,二者合计增加400万吨,按其替代豆粕一半比例计算,保守预估增加玉米副产品400万吨的用量,预期减少200万吨豆粕使用量。

五、增加国外进口油脂油料渠道

巴西大豆产量逐年提高,出口量也大幅增加,预期2018年出口量可达创纪录的7350万吨,但由于中美贸易战价格也在逐步提升;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年产量360万吨,近两年到中国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阿根廷由于2018年产量大幅减产2000万吨造成出口受限,但中长期来看,阿根廷大豆正常供应5600万吨的局势不改,出口数量有望恢复正常。另外粕类方面,我国过去进口菜粕来源地也是多元的,除加拿大外,占比较高的为印度与巴基斯坦菜粕,2011年我国进口印度菜粕的数量高达45.1万吨,占全年总量的三成以上,2012年以后由于政策限制,进口受限。近三年内印度每年的菜粕产量在300万~350万吨,其实际出口能力预期可达150万吨左右。

六、增加国内大豆等油脂油料种植面积

从国内种植结构上改变,通过减少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来增加国内油籽油料的供应,增加大豆自给比重,从长远来看,是解决我国大规模依赖进口大豆供应格局最为有效的方式。

综上所述,关于豆粕替代,总体建议如下:

1.在饲料日粮中使用杂粕替代豆粕。通过使用杂粕+氨基酸可显著降低豆粕使用数量,按目前预估可实现进口量来看,预期可降低豆粕使用量约665万~820万吨。

2.建议推广低蛋白日粮。使用低蛋白日粮(添加氨基酸)的配方技术,调减日粮中2%豆粕使用量,可至少减少豆粕使用量660万吨/年。

3.尝试饲料级小麦进口。由于国内小麦储备为食用级别,价格较高,无法成为供应主力,但可以尝试饲料级小麦进口,增加供应。中粮饲料作为饲料行业惟一国企,始终坚持规范操作,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建议给予中粮饲料40万吨的饲料级小麦进口配额,用于畜禽料型中替代玉米,以记录和反馈试验效果,积累数据,以便更好地为发改委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4.扩大葵花籽及葵花仁粕的进口渠道。俄罗斯及周边国家葵花籽产量较大,其中乌克兰葵花籽产量约为1180万吨/年,俄罗斯葵花籽产量1050万吨/年,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葵花仁粕产量预计1000多万吨/年。目前中国放开乌克兰葵花仁粕的进口,预计2018年进口量约30万吨,但俄罗斯葵花仁粕进口并未放开,我们已经做了初步调研,俄罗斯商家也有申请出口中国意愿,建议有针对性地放开俄罗斯葵花仁粕进口。

猜你喜欢

豆粕氨基酸用量
鹅掌柴蜂蜜氨基酸组成识别研究
低蛋白日粮平衡氨基酸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发明速递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