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风明月还诗债

2019-08-19白音格力

意林绘阅读 2019年7期
关键词:马致远花影云山

白音格力

与你在最美的一个词上坐一坐,听听风,看看月。这是多么美的事。也许太诗意了,与日常,与朴素人间,显得过于缥缈。也许又是因为,明知皆是俗人一个,所以此生欠着彼此一份诗债,便要借了清风明月,与你花影婆娑。在这个世界上,有时我们什么也不缺,缺的就是一颗诗心一份诗情。因此我们欠了生活,或欠了一個人一份诗债。

马致远有一曲也提到了“诗债”:“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酒与鱼刚买好,见到的是云山画图,一派隐逸之趣。俗世里过着,心头还想着诗债,这样的人,生命永远绽放着潋滟的光。

有人评说,前四句勾勒出一幅“隐居画卷”,眼前便出现一个诗人酒喝好鱼吃饱,刚站起来,就跌跌撞撞,一个趔趄,从画里掉了下来。猛一惊,想起自己还欠着几首诗债,赶快趁着清风明月去写吧,还上了债,才能再隐居到画中去。

我更愿意把这一句“清风明月还诗债”理解成一个“借”字。 李白有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所以马致远在买了酒与鱼,看到美景时,洒脱的情怀,自然而然——借清风与明月为诗,还俗世一份诗情。何其豪放与不羁。

马致远的散曲,确实是“豪放中显飘逸,沉郁中见通脱”。恨古时留不下声音,所以听不到马致远的唱曲。若这时能听得这一曲,耳朵该是怎样的享受,余音不绝,意味十足。马致远写了很多“归去来”。买了酒买了鱼,看到了好景想起了诗债,归去来;看到故园风景依旧在,三顷田,五亩宅,当然也要归去来。

我总觉得,一个人眼前有千条路,必须有一条是通到内心的。归于内心的人,才能看得见万物迷人,才能看花写诗。我一直也愿意做这样一个走向自己内心的人,也许是为了看看清风绕满的花枝,走一走白云搭起的石级,也许是为了一页某人留在心中的诗稿。走向内心,因为我欠了自己,欠了世间,一份诗债。为还一份诗债,我把墨研老了,把流水捻成万古琴,甚至把落花铺在信笺上,把月光洒满窗前……我准备好了一万首美丽的诗,安排它们在一盏茶里低眉,在长长的岁月里某一朵悄悄开了又悄悄落了的花上微笑。

我会用一个诗人深情的诗行告诉自己:“从春天开始,你要再次出发。爱上沿途的美,也爱上沿途的厄运;爱烟火里的温暖人间,也爱尘世里的薄凉。”清风明月还诗债,还的不过是一点善,一点美,一点暖,一点苍凉中而永不失却的多情与喜悦。 那些诗债,让生命的笔尖静了,静生幽,幽生高洁。如此,也终于明白,美的诗,在纸上,也在眼睛里。青山是诗,幽月是诗,微风,细草,又是诗,清风吹花影,哪个不是诗?就连你的名字,你带走的岁月,都是我永远爱之不尽的诗债,让我身在俗世而清澈美好。

我相信,欠俗世一份诗债,才能向自己的内心走去,才能归去来。然后才能与你,在最美的一个词上坐一坐,听听风,看看月。

猫摘自《一生的墨,见一生的人》

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标题恰当地援引了诗句,令人眼前一亮。

点明主题,“诗债”更多指的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表明作者对“诗债”的态度,是借景抒情的本质。

作者讲述自己“还债”的细节,对应的是诗意生活的认真。

点明主旨,“诗债”背后承载的是真善美。

总结

作者以首尾呼应的一句话,来升华全文。围绕一个“诗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阐述了诗意生活的向往。心境澄和,风物闲美,心里有阳光的人,才更能发现和看见美景。(特约教师:泉州市泉港五中?刘江平)

猜你喜欢

马致远花影云山
杨智作品
——《花影》(水彩)
云山图
Accident Analysi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ffect Research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aiyuan Metro
花影
云山的树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之宗教精神的阐释
云山战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