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发生蓝耳病的控制方案探究

2019-08-19沈跃华

兽医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耳病病原体死亡率

沈跃华

(道县动物防疫卫生监督所,湖南道县 425300)

猪蓝耳病病毒是养猪业中最危险的病原体之一,它们的靶细胞主要是快速分化的巨噬细胞,可以引起猪的免疫抑制。福建的一个大型养猪场在发现了蓝耳病病毒之后,农场陷入了长期的不稳定状态,在采取了有效措施后,猪蓝耳病病毒得到有效根除。蓝耳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猪场发生蓝耳病的病原特性

PRRSV病毒是批量方形立体对称病毒,表皮为光滑的脂质双层膜,直径一般为50~65nm,核心直径一般为为25~35nm。肺脏是PRRS病毒感染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淋巴结。病毒可以直接从猪的巨噬细胞中分离出来,同时,巨噬细胞也是PRRS病毒的主要复制点,病毒复制之后会直接对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强烈攻击。PRRS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套式病毒动脉炎病毒家族,动脉炎病动脉属,病毒可引发以下特征:无临床症状是由于持续感染造成的,是一种可致死的疾病;国外的研究表明,PRRSV在抗原性和突变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抗原性的不同,PRRSV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欧洲类型,主要会引起呼吸急促;另一种是美国类型,主要会引起生殖器官疾病。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各地分离的毒菌都属于美国型。

2 猪场发生流行病学特性

PRRS是一种严重感染猪的疾病,病毒可以在猪中快速复制。被感染的猪会多次排毒,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并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以保护它们的健康。自1995年以来,该疾病在中国大量爆发只之后,开始逐渐稳定下来,其特点是:

2.1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高温高湿环境发病的几率较大。

2.2 呈流行性传播

它是一种天然传染病,疾病只传染给猪,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品种的猪,都会受到感染。然而,猪的感染水平在其他阶段不同,怀孕的母猪和仔猪更容易受到感染。

2.3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在新引进已感染的猪和当地的猪互相接触过后感染。这种病毒通常通过猪的毒性排泄物和粪便传播,并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检测病猪的鼻子、粪便和尿液,你会发现病毒越来越多,空中传播也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特别是关于PRRS的传播,即可以在短距离内传播,也可以垂直移动。公猪感染的精液带有毒性,会通过恶性繁殖不断地传播。根据实验证明,PRRSV可以通过胎盘感染使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胎儿。

2.4 感染率高

血清学阳性率很高。怀孕或哺乳期间的母猪对繁殖群体的影响最为严重。在新生仔猪中,母体抗体可以提供较低的感染免疫力,但随着症状消失后的8周到10周之间,猪可以继续排毒,并且随着猪的转移,感染的情况然存在。

3 猪场发生蓝耳病的控制方案

3.1 临床特征

猪圈有200头母猪,2017年7月,仔猪死亡率高达50%。临床特征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主要由呼吸短促和紫绀引起的,受影响的猪会慢慢变瘦,最终死亡或丧失生产价值之后被销毁。喂养时,农民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效果仍不理想,死亡率并没有下降,40天龄猪的死亡率超过20%。

3.2 检验分析

为了确定猪发病的根本原因,我们对35d和60d的仔猪,进行随机选择作为样本,进行血液检测,通过应用IDEXXELISA试剂盒检测蓝耳(PRRSV)抗体、猪瘟(CSFV)抗体和猪伪狂犬(PRV)野毒抗体(gI)。主要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1)针对PRRS病毒的35d抗体的S / P值为3.734,S / P值> 3.0为30%,这表明PRRS在充血状态时是活跃的。(2)30天龄猪的CSFV阳性抗体水平为50%,60天龄仔猪为80%。抗体情况良好,猪流感病毒的免疫效果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排除了猪热;(3)35日龄猪的阳性抗体水平为90%,60日龄仔猪均为野毒抗体阳性。

3.3 免疫调整方案

由于PRRS在猪场接种JAX1 R菌株,抗PRRS抗体水平是可变的。在3~35d,猪接种双减毒PRV疫苗,但效果尚不清楚。PRRSV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并且导致PRV和细菌感染不受免疫抑制作用的控制,因此,建议切换成TJM-F92,并确定对照组,继续使用原始疫苗来监测生长情况。

结果:抗生素用于对抗细菌感染,其中在PRRS JARS1-R株的对照组中仔猪死亡率保持约25%,效果并不理想。在14日龄时,免疫1头份的TJM-F92菌株的仔猪,使用PRRS疫苗的猪在没有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存活率超过98%,仔猪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在猪场的母猪都进行了TJM-F92株PRRS疫苗的接种后,保育猪死亡率下降到5%以内,效果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猪场的经济损失。

4 猪场发生蓝耳病的控制措施

PRRS是传染病中最重要的病毒感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猪肉的发展。PRRSV病毒会产生大量基因突变的新菌株,增加了预防感染的难度。同时,高密度强饲喂的方法为消除PRRS带来了一定的困难,PRRS的持续感染增加了猪主的损失。考虑到现代养猪业的问题,建立控制措施,请考虑以下几点。

表1 35日龄和60日龄仔猪检验结果

4.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坚持健康和稳定的生殖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尽量避免新品种猪的引入。必须引进新品种时,应研究引入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以及生殖猪的精神状态、外观和优良品种。

4.2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目前无法进行一体化模式,必须实行全进算出的饲养制度,在所有猪外包后,对其进行了三次消毒。添加了一小部分猪,以减少7d假期结束时病原体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和随后的感染。

4.3 建立和完善以消毒卫生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消毒,消毒前用清水清洗,通常每月消毒一次,当人们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洗澡,换好工作服之后才能开始走动,进入生产区域的所有物品必须进行消毒。

4.4 免疫预防

由于肺和PRRSV淋巴细胞的受损致使单核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也受到损坏,并且抵抗由外部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的能力显著降低。此外,对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了猪的总体免疫力,尤其是不会产生免疫应答的猪。由于气道和肺易受混合感染和几种病原体的继发感染,这种疾病很复杂,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此类疾病,主要是蓝耳病与圆环病毒二型,猪瘟病毒等混合感染,并伴随着俄罗斯血肿刷、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坏菌丝、宫颈细胞学、沙门氏菌等,造成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了解PRRS控制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在免疫球蛋白疾病(蓝色免疫耳)中,必须对其他继发性和竞争性疾病进行免疫调节。

4.5 严格有序地进行猪舍消毒工作

猪场的内部环境和卫生是猪肉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场所,在细菌和病原体感染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猪饲料进行消毒,预防蓝耳猪病。首先,养猪者应该对繁殖猪的工具定期进行消毒,其次,及时处理猪粪,通风良好,以免造成交叉污染和细菌传播等。

5 结语

对猪蓝耳病的分析表明,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促进养猪业的大力发展,进而带动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耳病病原体死亡率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