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坚守 我的梦想

2019-08-19杨大可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8期
关键词:仙桃果树果园

■ 文 / 杨大可

我是杨大可,来自重庆市云阳县无量山。我家是种梨世家,爷爷是解放前国立武汉大学农业系的大学生,抗战时期回乡种树,父母继承祖业,经营着爷爷留下的几十亩梨园。

从小就听爷爷说:“你对一棵树好,它一定会给你回报。”我的爷爷就是靠着在乱石窖里开荒山种果树,养活了一大家子,也是靠着这些果树把我送出了山,送进了大学。

1999年,我从四川大学毕业,带着从西南财大毕业的女朋友,回家接爷爷的班——种果树。没人相信,两个已经在成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会回家务农,所有人都认为我们迟早要走。20年过去了,我们不但没走,还可以骄傲地说,再过20年,我们还是不会走!因为今后当农民,才是金饭碗!

回乡那年,我在无量山上承包了288亩荒地,全家出动,撬开满山的石头,打下3万多个两尺见方的树窝,开荒种梨。头三年,我们把每一分钱都投入到种苗和管理上,有时穷得连锅都揭不开!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01年腊月,天下着雪,我和父母早上7点半就上山管护梨树,到了中午12点半,我眼巴巴地盼着女朋友送饭来。老远,她脚穿一双旧布鞋,一路踉跄地走在雪地里,就还剩几十米时,她一下子滑倒了,饭菜全倒在雪地里。她一脸歉意,赶快用满是冻疮的双手连雪带饭捧起给我们。我们又冷又饿,就着饭菜上的雪水大口大口地吃着。当时,我女朋友眼里全是泪水。那时,我连给她买一双胶鞋的5元钱都没有啊!

后来,为了提高效率,我和女友干脆在园地里搭起简陋的窝棚,吃住在园地。冬天,寒风刺骨,双手双脚长满了冻疮,自来水管结了冰,要到300米外的河沟去挑水和洗衣。夏天,烈日当空,背上被太阳晒脱一层皮,晚上的时候,果园的蚊子嗡嗡直叫,叮咬得人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内心仍然是坚定的!因为,我坚信爷爷的话,你对一棵树好,它一定给你回报。

梅花香自苦寒来。2002年秋天,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果园首次挂果,喜获丰收,约3万斤梨子带来了5万多元的收入。“穷山坡上结出了金果子”,乡亲们被眼前的事实震憾了,我和妻子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这让我更坚定地认识到:致富的路千条万条,但只要选准一条,就会越走越宽广。

从那以后,我开始动员亲朋好友都来种梨,并且主动与农户签订承包协议:我将种苗提供给村民,村民在自家地里种树,由我实行“三包”,即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挂果后再付款给我,成活率低于95%的我补栽;种植期间,我无偿提供技术;果实成熟后,我以高于市场批发价收购。2006年5月,我还带头成立了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

传统农业看天吃饭风险大,我就着力推广高效生态经济园,树下种草、以草养羊,羊粪又成为肥料;饲养蜜蜂为果树授粉,还可以收获高质量蜂蜜。采摘季果园向游人开放,色彩缤纷的水果和野生的药材、蘑菇,让都市人享受大自然的丰富馈赠。一系列精细化管理让收入渠道多元化,即使碰到霜冻、冰雹或其他突发灾害,果园依然有稳定的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2011年,合作社被农业部等12部门列入6663家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

无量山有了名气,引得全国各地的果农都来找我们学致富本领。2013年,贵州正安县左天银家的桃园因为品种落后,一直亏损。我们就根据当地条件,为他重新规划品种。将优良品种果树的枝条嫁接到老树上,当年就结果,一次性为他的果园增收20万元,扭亏为盈。左天银又带动帮助同村村民一起种桃树。为了让村民们丰收的桃子运出村子,当地政府还专门为果园修了一条路。乡亲们都说,这是一条致富路!

重庆市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大可(右)在采摘水果

我带领村民,还在无量山周边的乱石山上开垦出3万多亩果园,种植了46种水果。4月到11月,车厘子、无花果、八月瓜、水晶梨、“蒙娜丽莎李”进入丰产期,通过物流发往全国,为我们赚回真金白银!

更让人惊喜的是,2018年来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利用电商平台,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价值180万元的“蒙娜丽莎李”全部销售一空!他们还在果园找到1000多成对的李子,取名“情侣果”,仅限在7月7日(七夕)发售,每对售价13.14元,象征一生一世。这个创意,让“蒙娜丽莎李”的价格提高到上百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现在的无量山,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新房。公路通到果园门口,光纤正在建设,电商平台支持充分,基础设施达到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我们村的中科院研究生也回来了,在树林里养锦鸡;村里4个大学生每人投资3万元开起了农家乐,2018年夏天旅游旺季每人分红10多万元;在外发展比较好的建筑商,也打电话给我,想回来投资一起种果树……

“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会给你回报”。爷爷的这句话,早已成为我对儿时初心的坚守,放眼未来,我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很荣幸,我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在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为乡村振兴勾画的美好蓝图。很快,《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不正是我长久以来的期盼和梦想吗?

正当我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时,我有幸被选为重庆市乡村振兴报告团6名成员之一,到28个区县和部分市级部门、高校做了35场巡回报告,与很多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人交流座谈,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我真切地感受到梦想和期盼正一步步向我走来。

习总书记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行动是最好的语言,我们不约而同提议:“把报告团变成实践团!”2018年10月,我们利用“三变改革”契机,发挥各自所长,来到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开始了一场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乌牛村原有500亩仙桃李投产,2018年产量30多万斤,但因销售问题,最终只卖出12万斤;2019年,全村800亩仙桃李将全面投产,产量达到50余万斤,如果采摘人员短缺、冷库容量不够、包装不合理、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不解决,全村发展产业的信心将会受到极大伤害。我们当即表示:“有信心把乌牛村的仙桃李做大做强。”

重庆市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大可

一周后,我们6名报告团成员便成立了重庆聚牛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乌牛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开发3000亩土地,双方按6:4的比例分配项目范围内所有纯利润。

不到3个月,村里就完成了500亩仙桃李修枝、整形、刷白、施肥;装太阳能杀虫灯、铺防草地布、引进水肥药一体化设备,“仙桃李”的成长条件和科学化种植水平不断改善;新增750亩地的宜机化改造,种上了“蒙娜丽莎”“安哥诺李”等20余个品种的李子树5万余株,实现了“四季有李”;同时新建了100亩农业大棚,引进36种特色李,培育不同种类的李子苗,打造种了可以同时结李、桃、杏的1万多盘果树盆景。利用线上线下推广,实现了品牌化运作……乌牛村的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

我们的到来,让乌牛村变了样。村里增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张兴文、曾小英、熊军等外出务工青年也回来了。看到乌牛村发展红火,云阳商人刘曦阳也在临近的吉星村流转了600亩土地,投资2000万元,发展创意面条产业……

我们在乌牛村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摸索了一条有预期、可复制、能推广的路径,为引导、吸引、带动各类青年人才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提供了借鉴。

“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会给你回报”。当初我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怀揣儿时的初心,种下了第一棵树,而今收获了一片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牢记肩负的使命,发展产业致富一方乡亲。在新的时代,我愿意和有知识、有担当的年轻人一起直面未来、直面挑战,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实现新梦想!

猜你喜欢

仙桃果树果园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果园
仙桃归谁
植物帮之仙桃
仙桃
植物帮之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