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的参与意识与实践研究

2019-08-17袁云袁海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妇女战略

袁云 袁海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年学者重点培养计划研究专项“三权分置”改革下山东省农地流转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CQXJ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山东女子学院校级青年课题重点项目“三权分置”下山东省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形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ZD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核心,历来重视妇女在各个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大背景。乡村振兴已经重构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和乡村的性别秩序,并持续不断的为妇女发展提供契机,农村妇女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享有者和受益者。

一、妇女参与的意识、能力与实践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更加重视其实施过程中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也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农村妇女的力量得以迅速崛起,逐渐改变了“农村中的女性处于边缘社会中的边缘,她们的声音,长期以来被宏大的叙事所淹没”的状况,在政治参与、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农村妇女开始由“边缘”生存状态向“主体性”存在转变。

(一)政治精英:产业兴旺和文明乡风的主体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诸多优势条件,比如,政策、人才、资金、平台、机制等。近些年,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范围明显扩大。政治引领影响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凭借掌握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引领家教家风等自身优势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中,为农村产业的兴旺提供主要劳动力和技能支撑,为文明乡风的形成提供教化作用。

(二)经济精英:创客经济的致富力量

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农村妇女创造了工作机会,同时,也给固有的家庭性别不平等带来了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从事非农生产的比例逐年增加,相关统计表明,男性和女性非农家庭收入的比例正逐年缩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通过推进农业与教育、旅游、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妇女的就业创业,一批农村女能人、巾帼“双创”人、致富女能手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践证明,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经济地位的提升,使得农村妇女的潜能进一步挖掘,其劳动成果逐渐得到家庭的认可,更加提升自身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更加彰显妇女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三)文化精英:乡贤文化的创新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特别重视并推崇乡村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振兴,积极培育并发展了一批活跃在手工、歌舞、非遗技艺等农村妇女文化精英,她们凭借专业特长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当地妇女的融合,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改善了妇女就业状况,提升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教育。以前,乡贤多指男性,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女乡贤数量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女教师、女医生、女设计师、女非遗传承人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带来的社会效益日益增强。她们逐渐成为成为文化型的精英人物。很多地方都已经充分意识到女乡贤的力量,定期举办女乡贤座谈会,为当地镇村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乡村振兴提供顾问咨询。

二、妇女参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的现实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妇女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她们是产业兴旺的主力军、生态宜居的建设者、乡风文明的构建者、生活富裕的营造者。农村妇女的参与度及整体素质的提升,直接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落后的经济条件、封闭的传统观念、不完善的政策、不完备的体制等诸多因素,限制和削弱着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

(一)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在国家日益重视女性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参与范围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参与度、实际效能、平衡发展、相关机制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比如,政治参与率逐渐提高,但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待加强;政治参与范围逐渐增大,但实际效能较差(农村妇女的建议采纳率低、村委会职务的胜任率低);政策导向日益明確,但保障机制尚待完善(服务平台较单一、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二)经济参与的制约因素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贯穿中国“三农”问题的主线,农民的土地权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直以来,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而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是弱中之弱,直接影响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妇女的经济参与度。主要表现为:妇女土地承包相关权益缺失,比如,出嫁女难以享有土地承包的相关权益,离异或丧偶妇女从男方迁出户口使得她们丧失土地及相关经济权益;由于缺乏科学的资格认定标准,各地标准不一,未婚妇女的土地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分配土地时采取不分或少分或回收的方法。根据妇联对全国30个省的农村妇女拥有土地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近70%的农村妇女未能得到土地,43.8%的妇女因结婚被收回土地。

(三)文化参与的制约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振兴是关键。农村妇女作为产业兴旺和文明乡风的主体力量、创客经济的致富力量、乡贤文化的创新力量,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战略的实施。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对于农村妇女而言,其受教育的年限及范围决定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而农村妇女的受教育年限和程度虽然都有所改观,但仍存在上升空间。在农村,仍有家长潜意识中认为女孩子将来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上学是没有意义的投资,导致男孩的入学率还是高于女孩,而女孩的辍学率要高于男孩。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4年,其中,农村妇女和城市妇女受教育年限的比为6.9:10.3;就不识字和初中至高中的比例调查中,农村的7.7%和52.9%明显低于城市的1.5%和63.8%。由于我国农村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这些比例在贫困地区还要更高。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参与的引导路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工作机制,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总结农村女性参与的现有经验,突破农村妇女参与的各种限制,全面提高农村女性的参与效能,成为当前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发掘特色产业,吸引女性精英返乡创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农村妇女参与要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优势资源,创建自己的品牌,为发挥农村妇女的专长提供平台。同时,地方政府加大力度,采取优惠支持政策,吸引女性精英返乡创业,使农村妇女能够从身边的成功典型中看到学到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精湛的技术,增强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增强农村妇女主体意识,健全农村妇女参与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不断注入自生力和创造力。只有将妇女参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提高妇女参与和乡村振兴的实效性。首先,既要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摒弃“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使得妇女真正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在工作岗位中自立自信自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其次,加强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妇女的整体素质。通过宣传重视妇女的国家政策引导农村妇女借助鄉村振兴增强自身主体性,通过普法教育培养妇女的维权意识,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妇女的技能水平,通过心理咨询排解妇女的内心困惑,全面提升妇女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生力军。最后,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农村妇女的参与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治参与,这有赖于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真正实现妇女参与决策。同时,各级人大要对农村妇女的政治权利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加以重点关注,保证农村妇女能够正确行使监督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打造网络平台,营造文明乡风

妇女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加强,网络成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接收信息的主渠道。充分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妇女的参与意识。首先,利用媒体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在运用传统媒体宣传国家政策的同时,融合新媒体,诸如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加大对妇女的宣传力度,培养妇女的民主法治意识。同时,依据国家政策,通过网络举办巾帼论坛及巾帼评选活动,树立新时代杰出女性的典型,激发农村妇女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利用网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弘扬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大力宣传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化,摒弃厚葬薄养、攀比浪费、重男轻女等陈规陋习,为农村妇女的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定期通过微信平台推广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积极营造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并将之扩展,进而营造出文明乡风。

“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态度;“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自内心的期盼。“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一项项实在的举措陆续出台,新时代妇女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而农村妇女是女性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倍加关注。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梳理并分析农村妇女参与的现状,剖析制约其发展的困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将会进一步推进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最终实现新时代成果的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9-03-01(1).

[2]叶敬忠.留守妇女的发展贡献与新时代成果共享[J].妇女研究论丛,2018(1):11-13.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妇女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战略
战略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农村妇女对日常生活的主体性评价——以广东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