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

2019-08-16郑艳洁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意识

郑艳洁

【摘 要】公民参加公共管理是自身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应该享有的基本权益,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有序的公共管理会让每一位公民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所以每一位公民都有必要参与到公共管理有序化的建设当中来。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共管理,激发公民参与的内在热情,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原则作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意识;社区

在整个公共管理体系中,“只有存在公民参与的环节才是有意义活动”。公民作为现今公共事业中最为重要的群体,在整个治理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公民主体价值,加强公共管理,对推进和谐社会进程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就目前的形式分析,我国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业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公共管理概述

在政府的日常管理中有一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存在的时间可以追溯至我们国家成立之初。自从公共管理诞生至今,无论是从国内的角度还是从国外的视角其本身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在不断的发展中,更多关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转化问题也更加的凸显出来。公共管理质量的优良最直接的体现结果就是公民满意度的高低。全球范围内都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共管理。这一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的原则

(一)制度程序优先原则。制度是以民主进行有序的发展而来的。现今要真正实现民主化的发展,就必要采取有效的政治手段。在实行上更加需要体现制度化。在保证公民实现公共管理的同时,采取一定的制度体系进行合理的约束和规范。另一方面,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业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会享有一定的权益。

(二)科学化原则。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部分的政策以及决策体制等各个因素。为了保证公民的制度化行为实现最大化的发展,同时使得公民和政府之间在决策过程当中实现制度的综合运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三)公平性原则。公平是社会上每一个公民都在追求的目标。对公平本身而言,是一种利益满足感的公共物品的体现。公平性的原则可以大大的推进社会各个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创造秩序更加稳定的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效率原则。公共政策的效率是评定公共管理的影响因素之一。优良的效率原则可以实现社会问题的高效解决、处理。一旦处理的效率减慢就证明其本身的管理体系亟待改进。换句话说就是公共管理成效的体现。

三、公共管理的无序化造成的危害

(一)秩序关系导致管理主体错位

传统思维上的管理方式大多是将理论作为主体。随着科技的发展,部门的应用秩序和规则已经不再适用现今的管理模式。管理的两者: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是作为两者之间的友好合作,主要是一种合作式的经营模式。一旦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应有的程序和规则就会影响着两者,产生主体颠倒、缺失的现象。

(二)法律缺陷导致的管理问题

单纯的依靠宪法进行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关于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法制建设的不健全和不充足直接会导致在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业时发生冲突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节的情况出现。进而激化矛盾、加深问题的程度。为下一次实行公共管理活动带来阻力。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公民个人的力量相对弱小,对于公共管理事业这个大的个体来讲各个利益团体的组成都是十分重要的。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成员的相关权益,避免了由于力量相差悬殊问题造成国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现象。

(三)公民缺少认知导致管理秩序混乱

公民在参与公共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自身的认知能力较为局限,存在着对于公共管理相关认知方面有所欠缺。导致这种结果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公民自身的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差异性,并且在社会上占据的地位以及身份、个人的切身经历有所不同。因此造成了这类人对于社会上的公共事业存在着极大的无趣感和置身事外的情景体验。相应的公民对于公共事物的判断力也有着明显的偏差。在公民对于相关方面的文化缺失会使得公民自身的主体意识相对薄弱,进而造成了缺乏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业的主体认知感。对于相关文化氛围缺乏了解更加无法进行谈论问题的影响。因此,公民在大多数时候对于参与公共管理事业有着极为冷漠的情感认知更甚者是作为被动服从的角色进行参与。一旦在自身的实际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进行对于自身利益的有效维护,对于有效的手段没有一定的掌握和认知。进而极大的阻碍了公民参与到公民管理事业的主观能动性。

四、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有序化的举措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在发展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的浮现出来。为了彻底的解决类似的问题,将公共管理活动更加广泛的进行推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和提升公共管理意识

对于公民参加公共管理活动这一举措是在政府鼓励和引导下进行的。但在实际的操作和实行方面仍然有着很多的制约条件限制其发展的脚步。首先,现今很多公民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意识普遍较薄弱。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相关举措的推广工作才会迟迟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提升和培养公民对于公共管理方面的意识,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宣传治理,让大家树立起公共管理的意识。

第一,借助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活动都离不开媒体。在借助科技和媒体独有的属性进行加强和引导公民对于参加公共管理的意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鼓励公民积极踊跃参与,为公共管理的施行献计献策。

第二,采取政府带头引领机制。通过日常讲座、宣传册的引导,使得公民内心充分意识到参与公共管理活动是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推进我国整体公共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创建科学的公民参与活动的渠道

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就是在履行社会义务,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是指我国具有法律保护和应尽义务的国家成员。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公民有责任有义务的参与到政府相关公共事业管理中来。就是根据这一基础,政府方面就要进行积极引导、创建科学合理的渠道。即使是像土地征用拆迁等类似的小事,也应该进行广泛的听取意见、征求大家的建议,才能够展开施行。

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受众目标—公民。他们有着极其强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一旦公共管理事业在推行时对公民是无效或是失败的就会导致其本身建设的徒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的组织团队或是某个人都对公民没有绝对的支配权力。一旦出现类似行为都要进行严厉制止,并采取相应的手段维护个人权益。

(三)积极引导、有效组织

现今的状态导致了很多公共管理出现无序现象。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是不利于管理质量提升的效率的。相关部门和政府机构应该进行及时的引导,或是成立相对统一的组织团队进行管理。就如常见的小区内的社区机构来讲,社区建立的本质就是将整个小区当成一个整体,作为社会的模拟形态。每日社区的工作职责就是服务居民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和品质。在出现矛盾时可以第一时间化解,为矛盾调解提供场地。这样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之间对于参加公共管理事业的热情。

五、结束语

如今在整个公共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但在结合理论基础上都进行了一一治理。虽然有少部分公民參与公共管理的意识不强,但是多数的公民公共管理意识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双面的引导,既是责任、义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享受到权益,为建设和谐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范昱东.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01):210-211.

[2]李蓬.公共管理视野下推进新时期我国公民有序参与的对策思考[J].理论月刊,2011(09):81-84.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公民意识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