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卷

2019-08-16

美文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亦然调和美美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真题解读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为比喻类话题式材料作文。材料拿“水”“盐”设喻,由具体到抽象,贴近考生日常生活,能引发学生联想, 可以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施展写作才华。本道作文题目特点有四:

1.贴近日常生活。今年的作文试题,为考生熟悉的“水”“盐”,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作文命题做到“考生人人心中皆有,而人人笔下原无”。既让考生有熟悉亲切感,有话可说,同时又防止宿构和套作,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2.凸显思辨色彩。“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写作本题,考生必须从“水”与“盐”之喻,由此及彼, 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从味的个性与百味调和,延伸到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深入的思考,充分表达或形象展示自己关于“调和而已!”的理性思考。题目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3.反猜测性强。命题所用材料既不来自社会热点, 也不出自陈旧书籍或古人言论,而是完全原创。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底蕴深厚, 启人深思,又没有审题难度。但要完成这样的题目,没有一定的语言积淀,憑宿构绝对不行。

立意方向:写议论文,可直接发表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重大问题的独特看法:写成记叙文,可写“交流融通、共同进步”的自觉追求和“兼容并包、创新发展”的社会伦理底线”;创作三幕剧:中美对话,表达国家间因交流而更繁荣的主旨。

●思路导航

1.写和而不同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文化创造多彩世界。言论材料如:《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事例材料:多元文化共存的新马泰是世人钟爱的旅游胜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融合胡人文化习俗,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强大。

2.写个人大脑中不同思想互相融合解决现实中的不同问题。

言论材料。《宋史》:事不凝滞,理贵变通。科学院院士宋叔和: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事实材料:福尔摩斯根据蛛丝马迹,分析断案。钱钟书学贯中西,学术上建树颇丰。

3.写各具个性的自然万物协调共存,形成自然美景,环境更加美好,世界更为美丽。

言论材料。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整体,这个世界包含了一切为它所专用的物质,而这些物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是自然可被认识的物体。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这个世界的协调存在于不协调之中。事实材料: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各种生命体生机勃勃,这样的景象是许多星球所不具备的,成就了地球独一无二的美。

●考场误区

1.就地取材,重复材料。“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是提醒考生拓展写作素材的搜索空间,万千世界的多彩纷呈最终落在你所选择的那个点上来呈现,所以不可泛泛而谈,而应化大为小,具体而为。不少考生因为平日宿构成性, 遇到这类题目,只会重复材料,或将材料改写为一个事物调和的故事, 或谈盐水调和的道理,给人以味同嚼蜡的感觉。重复材料会失去为文的意义,千万不可随意为之。

2.蜻蜓点水,偏离题意。不少考生,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着“个性”“味道”“人生的酸甜苦辣”来构思行文,只字不提菜系流派的兼收并蓄、艺术发展的博采众长、城市发展的多元丰富、文化文明的交流融合等等,尽在开头提及或结尾提及材料,思想内容势必落入偏题或离题之类。

3.积累奇缺,无米下锅。不少考生,平日靠死记硬背习作素材书籍,既不向书本取材,也不向现实生活借材,使得行文言之无据。其实,本文素材只要稍微寻觅,素材还不少的: 古有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的主张,近有《拿来主义》中“总之我们要拿来”的提议,当代有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还可联系如今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热点,更可以用美国恣意挑起贸易战那个例子来反面证明。在选材方面应回归课本化路线。

(解析:李凤成  高星云)

猜你喜欢

亦然调和美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年糕
叮咚、叮咚
调和
一个老百姓
欧氏空间中超曲面的L2调和2—形式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营救美美周
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