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卷

2019-08-16

美文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韧性记叙文

●真题回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真题解读

2019年的北京卷高考作文,和往年的题目相比,依然保持了一贯的命题风格,体现出“京派”作文的三大特点。

1.两题共生,题型稳定。北京卷自从2015年实行“两题共生”以来,受到了广泛的一致好评。2016年到2019年连续四年,继续沿用了两道作文题并驾齐驱这一旧路。从命题形式角度看,继续采用材料+题目的格式。材料是作文立意与行文的引导与梯子,题目中锁定了文体。

2.紧跟时代,不避焦点。不管是2015年的“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2017年的“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18年的“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和“绿水青山图”,还是2019年的“文明的韧性”和“2019的色彩”,在选材上,都十分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注重焦点问题,强调对考生“事物洞察力”的引导和培养。

3.命题作文,规定文体。北京卷都是命题作文,在文体上,做法很有个性,一分为二,既有大作文和微作文齐头并进,又在大作文里规定一篇议论文和一篇记叙文。今年的“文明的韧性”要求写成议论文,且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而“2019的色彩”要求写成记叙文,且要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选择性写作。

第①题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标题中的“文明”受到材料语境的制约,只能是“中华文明”;而文章需落实到考生对“韧性”的理解、思考和阐发上来,值得注意的是,“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等是在论证过程中必须要指向的。具体表现在我们民族坚定的意志、坚实的步伐、坚强的毅力、牢固的信守、稳固的情绪、巩固的理性上,它坚而不脆、曲而不折、绵而不断,具有面对任何际遇、克服任何艰难的超凡劲道。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思考。考生可以调动语文知识储备,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水滴石穿”“百炼成钢”“磨杵成针”等成语,联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诗句,从中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之文化魂魄;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基因;考生亦可以联系生活中诸多角度的观察,从普通人的生存智慧里,从绵延不绝的家族血脉里,从维系文化认同的方块字里,领悟无处不在的中华文明之“韧”。材料中“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这句话,指出中华文明重要韧性这一重要特性在关键时刻的体现,这是基于历史的总结。而现实的关照则是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这种文明特性的巨大作用。材料中的“更”字是提示了写作重心所在。立意时,应当在充分回顾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韧性的作用的基础上,落脚于中华复兴历史进程中文明韧性的作用、意义及评价上。既不可忽略 “漫长的中国历史”,更不可偏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和理性思维。

第②题也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形象地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2019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这一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召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牌在奥体公园点亮,大兴国际机场即将启用;2019年也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众多考生迈入成年人行列,他们经过高考选拔,即将进入大学的校门,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即将面临人生的选择,擔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题目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襟抱,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题目要求考生将这种思考赋予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可以是代表收获与辉煌的金黄色,可以是代表热烈与激情的鲜红色,可以是代表希望与繁荣的绿色,可以是代表高尚与宏远的蓝色……固然2019年的国家大事,可以戳中考生平时备考的重点与痛点,让考生赋予2019年的色彩相对容易一些;但2019年的色彩,更该是考生的个性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考生若能抓住自己在这一特殊年份的成长经历,将这种经历赋予一种色彩则更胜一筹;若能把自身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前进综合在一起,选择一种颜色串联起来,那当然是上等佳作了。不管选择哪一种写法,文体必须是记叙文,且能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寻找一个事件,挖掘一种内涵,注入一份情感,绘制一方色彩。该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总的来看,2019年的北京卷作文大方向大色调没变,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发现考生熟悉的点: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五四运动、祖国华诞……然而,这些点又都不是单独存在,他们都有着依托具体的题目而呈现。没有阅读的积淀、没有对文化文明的体悟、没有对时代的关注、没有个人的思考,写出好文来几乎不可能。

●思路导航

第1题:文明的韧性。

中华文化中体现的韧性。言论材料如: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语“水滴石穿”“百炼成钢”“磨杵成针”;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事例类素材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周易》《春秋》《离骚》《国语》等的艰难创作背景。

民族生存时刻体现出来的韧性。言论材料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岂余心之可惩”;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事例类素材: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第②题:“2019的色彩”。

2019国家发展前进中隐含的色彩。

①国家大事纪要: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②北京大事纪要: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召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牌在奥体公园点亮,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

考生可以将上述大事对应一种色彩:可以是代表喜庆团聚的红色,可以是代表健康运动的蓝色,还可以是代表文明发展的黄色……

2019考生成长经历中隱含的色彩。

①考生共性经历:迈入成年,参加高考,即将迈进大学,参与志愿者……

②考生个性经历:家庭变故,乔迁新居,异地高考,新高考新分科……

考生将这些个人经历对应一种色彩:比如代表收获与辉煌的金黄色,或代表热烈与激情的鲜红色,或代表希望与繁荣的翠绿色……

●考场误区

1.审题立意不准。北京卷要求考生在“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中任选一题写作。两个题目为偏正短语:前者“文明”是修饰限制成分,规定了“韧性”的方向与维度;后者“2019的”也是修饰限制成分,规定了“色彩”出现的时间。有少数考生审题不仔细,把第一题写成“韧性”,忽略了文明;将第二题写成“色彩”,忽略了“2019的”, 以致文章或离题,或偏题,希望来年的考生加强审题训练。

2.知识储备不足。阅卷发现,考生素材积累贫乏,语文知识储备不足,以致文章内容单薄。其实,只要考生善于联想,两题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如写第一题,可以联想上面所述的神话成语诗句经典素材;又如写第二题,可以联想到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召开等时政素材。作文就会有米可炊,文章就会充实。

3.文体感不强。第一题要求写议论文,不少考生议论时喜欢列举详尽事例,举例后不析,以叙代议;第二题要求写记叙文,不少考生叙事空洞,缺乏细节描写,缺乏心理活动,人物干瘪,情节平稳。议论文缺乏深刻性,记叙文缺乏文学性, 以致使文章陷入四不像的泥淖中。                      (解析: 刘小忠)

土狗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韧性记叙文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汉字三千年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说算筹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