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卷Ⅱ

2019-08-16

美文 2019年16期
关键词:观后感演讲稿文体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真题解读

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变为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要求有明确的指令性任务。材料文字虽然庞大,但关涉社会热点的话题,激发考生的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审题难度系数小。这个题目有如下特点:

1.强化了对文体特征的考查。本题考查三类应用文体。一是书信类,考了给不同对象的信:有对家长的,有对同学的,有表达对个人慰问的(慰问信也是书信的一种);二是演讲稿类;三是感想类,不过不是针对读书的常见感想,而是针对看听影音作品后的感想。

2.强化了对核心价值观念的考查。材料以时间为经,以爱国为纬,经纬交织:从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中选取了五个历史节点,突出了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接续奋斗历史,浓缩了中国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振兴家国的奋斗历程。在百年历程中, 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当下的思考,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回顾了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突出了中国青年在各个历史时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家国情怀,旨在启发当下青年积极思考国家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自觉投身时代潮流,把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兴盛富强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考查了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责任人担当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对青少年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颇具引导作用。

3.强化了任务驱动作文的考查。本题目任务指令明显,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是要求考生从五种情境中任选一种,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任务;二是文体要求分别是演讲稿、观后感和书信三种形式选择一种,这点又细化为三个小点:1、三种应用文体的格式;2、与题目给出的写作对象相适应的口吻、语境、思想;3、与集会上、游行后、新生开学典礼后等历史节点情境相适应的氛围、内容,如:特定时空的背景元素,当事人特定的理想抱负、思想情怀、历史感悟等。考生审题时需要仔细又仔细。

●参考立意

分别是“为民族解放奋斗”“为建设祖国奋斗”“为科教兴国奋斗”“为复兴强国奋斗”“为实现梦想奋斗”。

●思路导航

1.为民族解放奋斗。言论材料。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鲁迅: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事例材料: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对山东问题做出了向日本一边倒的决裁。中国代表团虽然提出强烈抗议,但最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竟然和战败国一样,成为任人宰割的俎上鱼肉。血淋淋的事实说明:国家必须强盛,民族必须兴旺,在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

2.为建设祖国奋斗。言论材料。苏步青: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秋瑾: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事实材料。王继才夫妇为了海防事业,无私奉献,苦守孤岛32年。岛就是家,家就是岛,舍小家顾大家。不求功名利禄,但求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把个人的理想和工作目标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

3.为科学兴国奋斗。言论材料。邓小平: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材料: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他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于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终于凭借科学技术,让14亿中国人都能吃饱饭。

4.为复兴强国奋斗。言论材料。大仲马: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韩愈:赤心事上,忧国如家。曹植: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事实材料:鸦片战争中,藏族远征军为了祖国领土,千里驰援,浴血边陲;胡锦涛捡拾国旗标识,免遭践踏,挺起祖国的魂魄……茅以升以“纵使科学没有祖国,但科学家确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国家更需要我!”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国外诱人的工作条件。

5.为实现梦想奋斗。言论材料。习近平:“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事实材料:卢永根捐出毕生积蓄,用于设立教育基金,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为了强国梦,甘愿把自己燃烧。刘锐为大国利器,脱翎换羽,展翅高飞,穿越海峡,空巡黄岩。巡天掠海,为国仗剑。

●考场误区

1.写作立意的趋同化。从考场反馈来看,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有五个任务可选,但在高考考场这一特殊的环境中,为了求稳,大多数考生不假思索写“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观后感,这就导致写作立意的趋同化,甚至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局面。

2.写作身份的错位化。写作中考生要注意“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即考生势必要联想,要想象,要把自己置于话题的情境之中,“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漫游历史,前瞻未来。不少考生缺乏作者意识,没有假定自己是上述已发生或未发生事件的见证人、“当事人”,缺乏自己切中时弊的议论,真挚情感的抒发,没有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前途的思考与热爱。

3.文体特征的随意化。材料下有“符合文体特征”的明确要求。有少数考生没有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有演讲稿、有书信、有观后感、有慰问信,写作时没有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或没有体现在题目上,或没有体现在格式上,或没有体现在行文过程中。更有甚者,张冠李戴将书信体变成了演讲稿 。

(解析:杨通讴  高星云)

猜你喜欢

观后感演讲稿文体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另类文体巧谋篇
如何写好观后感
阳光住进我心里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祖国在我心中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