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济泉黄岩蜂蜜

2019-08-16林毅

走向世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酿蜜黄岩蜂产品

林毅

6月2日,《走向世界·天下泉城》编辑部邀请由知名作家、摄影师、媒体人等组成的采风队伍,走进位于济南南部山区天晴峪村的济泉黄岩蜂业生态园。在踏青赏花、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参观了济泉黄岩蜂蜜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学习了相关蜂蜜知识,更倾听董事长王依增和济泉人在济南50年的专心只做好蜂蜜的感人故事。

采风结束后,他们纷纷把所见所闻所感付诸于文字和影像。

为谁辛苦为谁甜

谈起蜂蜜,我们首先会想起采花酿蜜的辛勤蜜蜂。晚唐大诗人罗隐那首著名的律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迷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就会自然地涌现在脑中,久久不逝。

对于很多济南人讲,知道蜂蜜或第一次品尝蜂蜜,可能与有整整50年创业史的济泉黄岩蜂蜜密切相关。对我这个年近六旬、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来说更是如此。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20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雄山下交通堵塞,人头攒动,黄岩蜂蜜销售火爆,场面震撼的情景。当时,济南市场基本没有蜂蜜,甚至绝大多数人对蜂蜜有一种神秘的认识,知道蜜蜂采花酿蜜,而具体过程则模糊不清,对如何生产蜂蜜,更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盲区。黄岩蜂蜜的到来,不仅让济南人知道了酿蜜的奥秘,更知道了什么是纯正的蜂蜜。

热情的服务态度,过硬的质量保证,当然还有优惠低廉的价格,使得济泉黄岩蜂蜜成了济南广大市民唯一的选择认可。去英雄山下买蜂蜜就是广泛流传的宣传同。我同执地认为“金杯银杯不如市民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就是说的家喻户晓的济泉黄岩蜂蜜。

6月2日,一個气温超过37度、热风滚滚袭人的晴朗的日子,我们一行应邀来到了位于山清水秀的南部山区西营镇天晴峪的济泉黄岩蜂业生态同参观游览。一下车.第一感觉就是神清气爽,大家立马就被一股清凉的蕴含着淡淡蜂蜜独有味道的空气所折服倾倒。

在实在淳朴热情的王依增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文化长廊和峰产品宣传区,同时参观了蜂产品生产的车间、检测室等。我们一边观看长廊两侧以及宣传区的“济泉”牌黄岩蜂蜜的发展史图片,一边听王董事长饱含深情地用带有明显浙江地方口音的语言全面详尽地介绍相关情况。

那些历史悠久的图片,王董事长所}兑的一切,给我们勾画出济泉黄岩蜂蜜从小到大,从昔日街边店,到占地50多亩,成为济南市第一家集蜂产品生产检验、仓储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蜂业生态同的艰辛辉煌的历程;更了解掌握了济泉黄岩蜂蜜为什么能有今天这种规模名气声誉的内因:无论蜂蜜市场多么鱼目混杂,恪守“质量求信誉”是黄岩蜂蜜人永恒的信条。正所谓”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努力做好自己。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人生如石,身在水中,不觉水流”。做人要实在,做一个品牌、产品也是这样。在济南孕育发展整整50年的黄岩蜂蜜的成长,这些年所获得的荣誉以及在市民百姓中的信誉就是最好的说明。“为谁辛苦为谁甜”此时自然有了明确且唯一的答案。黄岩蜂蜜生态同有句宣传标语, “品质印证实力”,此话中肯。

王安石有诗曰: “不畏浮云遮望眼,白缘身在最高层”。济泉黄岩蜂蜜之所以能够在济南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其它蜂产品品牌产品,我想就是在实际工作实践中站得高,看得远,坚持质量第一,消费者第一。

参观游览生态同,仔细聆听王董事长的坦诚襟怀的肺腑之言,不仅多方面了解了蜂蜜的有关知识,澄清了好多模糊见识,消除了不少误解偏见,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了济泉黄岩蜂蜜人的执着精神和博大情怀。这些收获见识,不但使得这次参观游览成为一场值得回味珍惜的甜蜜之旅,在以后的日子里会不时地滋润我的心田,更给我的人生带来许多启发。有助于我以后的每一天坚持不懈地认真做好分内的事情,听从内心,不问西东……(文/陶玉山)

采得百花酿成蜜

有人说,这是一项甜蜜的事业,追花逐蜜,收获琼浆;也有人说,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长途跋涉,辗转天南海北——他们就是养蜂人。在济南提起蜂蜜老字号,非济泉黄岩蜂蜜莫属,创始人王依增先生,也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养蜂大王。

6月初的一天,应《走向世界·天下泉城》编辑部的邀请,我和几位作者来到济泉黄岩蜂蜜生态同,见到了王依增老先生。他瘦高个,但人很精神,像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的一样。问起他的年龄,他说70多了,可我们看着他,也就是60多岁的样子。看来常吃蜂产品,对人的健康、容颜确实有益。

在接待室里,听完王先生给我们普及的养蜂知识,以及如何鉴别真假蜂蜜的窍门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先生,领着我们去看蜜蜂。走在生态同的小径上,深深吸一口和着泥土清香的空气,难以言语的快感随着血液在流动。长这么大,我还是首次近距离接触蜜蜂,心里怦怦乱跳,它们会不会蛰着自己?

王先生说,蜜蜂是很勤劳的小生灵,只要花开,天气晴好,每天天不亮就外出采蜜。在盛花期,经常人还没起床,蜜蜂已经在花丛中“嘤嘤嗡嗡”地忙开了。它们在花朵上吸饱一肚子蜜后,就飞回蜂巢,把蜜吐在蜂脾六角形的孔里。晚上,蜜蜂用翅膀扇风,使蜂蜜里的水份蒸发,慢慢变稠。当蜂房中的蜂蜜贮满后,就用蜂蜡封住,行话叫封盖糖,以备过冬。

当然,饲养的蜜蜂,是没有机会把蜂蜜封住的。蜂农把蜂框轻轻取出,使劲抖动,大部分停在上面的蜂会掉进蜂箱,再用蜂刷把剩余的蜂刷掉。然后割掉表面的蜂蜡,把它放进一只铁桶一样的摇蜜机里,摇动手柄,蜂框随之在桶中快速旋转,不久,黄澄澄的蜂蜜就从蜂脾上甩出来。王先生告诉我们,这是原先的工艺,现在,他有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基本不需要人工,全靠新科技生产,更加卫生。

王先生说,为了加快新陈代谢,养蜂人要培养新蜂王,代替老蜂王。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培养的新蜂王会快速飞向高空,大量雄蜂尾随而去,只有飞得最快的雄蜂才能追上新王,在离地约30米的高空交配,可谓“浪漫的婚礼”。交配结束,雄蜂完成使命,数分钟后白行死亡。交配后的新王就会产卵,以替代产卵量不大的老王。蜂王一辈子专门产卵,繁殖后代。在高峰期,蜂王一夜之间所产卵的重量,甚至超过自身的体重。

众多工蜂是勤劳的“工人”,担负着采蜜、酿蜜、侦察、守卫、清洁、筑巢以及照顾蜂王和饲养幼蜂等工作,甚至还会给蜂王“按摩”,疏松筋骨。从小吃蜂王浆长大、一辈子养尊处优的蜂王,至少能活5年以上;而一辈子勤勤恳恳、辛勤采蜜的工蜂寿命只有两三个月,如果在盛花期,因为劳累过度,往往只能活10来天。

听着王先生的讲解,就像打开一本自然教科书,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蜜蜂拼命地采花、酿蜜,为人们提供了蜂蜜、蜂王浆、蜂胶等10多种蜂产品。而且,通过蜜蜂授粉还大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它们的这种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访济泉生态园有感

黄岩有迹盛名传,

立业齐州唤济泉。

四季风和花海馔,

三春日暖树丛筵。

人随世味同声在,

物与时光共梦牵。

客问增公甜蜜事,

飞蜂点墨人诗笺。

猜你喜欢

酿蜜黄岩蜂产品
自然醒
油菜花开
蜜蜂怎样酿蜜
王文治论书绝句《酿蜜不留花》
伊春市青山林场蜂产品营销策略浅析
世界蜂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
“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四校联合举办“同题赛场”现场作文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