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境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019-08-16李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8期

李玲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是低年级孩子必须闯过的语文关,只有达到一定的识字量才能帮助孩子们看到阅读之门开启后的精彩世界。语文部编教材在编写中更多要求在语境中识字,笔者基于日常教学实践,通过语境中读、语境中识和语境中用等多种识字渠道,让学生在輕松愉悦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学会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境中读 语境中识 语境中用

小学语文课标非常重视低年级识字教学,明确了“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教学理念,树立“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识字教学目标,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是低年段老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面对汉字时,第一时间就爱上它,能够“见形知音义,闻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与汉字相处中,教师要高瞻站位,由字教开去,创造一切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的条件,语境中读,语境中识,语境中用,凸显汉字文化,追求愉快学习,让教起于智。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在部编版第三册《寒号鸟》第一课时教学实践中,借助在语境中识字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达到深入地理解汉字,合理地运用汉字,充分地感受汉字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境中读

在语境中识字主要是指让学生在识词中认字,在语句学习中识字,并将所学的词组、语句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其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识字能力能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提高,继而达到有效识字目的。

识字的基本要求是达到会读,那么简单的认读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识字,笔者在《寒号鸟》一课中对于课文出现的“号”“当”“缝”三个多音字教学做了新的思考。对于多音字的教学,我们通常采用简单的识记方式,给读音,做辨析,组词说句子,这样的识字方式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读,但是浅表性的学习会容易被迅速遗忘,那么如何能够深度识记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基于理解上的对比运用,对于多音字的识记效果最佳。所以,在检测识字情况环节,将多音词字先回归到文本中进行认读复现,集中复现了课文中两个句式: “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当冬天来了,寒号鸟只有重复着哀号声。”在学生认读了文中的读音后, 再追加同一个语境下的不同读音,“这件衣服中间裂开了一个缝,我请妈妈帮我缝补起来。”在同一语境下进行对比理解,帮助学生深度识记。

通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多音字,使字的音、形、义之间形成联系,互相沟通,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辨字义,读准音的深度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2语境中识

《课标》中表明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个左右的字,一二年级要认识1600个左右,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在一二年级,完成小学阶段大于50%的识字任务,识字量确实大。在教学中,一些陈旧的教法,比如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抄写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长此以往,不仅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在枯燥的生字学习中,无疑又给学生增添了沉重的一笔,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也变困难了。也无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这样美好的愿望。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对识字教学的要求难点各不相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认识八个、十二个甚至更多不容易,低段学生记忆力好是优点,但记得快也忘得快,不扎实又影响后面的教学,积累起来像一个雪球,会成为学习活动不可逾越的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变换多种识字方法,给课堂以生机和活力。

2.1借助画面,想象识记

鉴于我们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符号,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汉字文化的影响,进而扎实的掌握汉字,是语文课最基本的任务。在《寒号鸟》的识字教学中,笔者通过图片设置语境进行识记汉字,贴近学生的思维认知,激活学生的识字内驱力,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

【教学片断】看图片识字:朗 、吼、堵、缝、哀

师:看啊,生字又变成图片走来了!这些生字,我们看着图片,就能猜到它的读音和想到它的字义。

(1)朗。

师:看看这张图片上都画了什么?

白天有太阳和白云,晚上有月亮,这样的天一定是(晴朗)的一天。(用词真准确)所以这个字就是(朗)

(2)吼。

师:这个呢?让你想到了什么?(张大嘴巴大声叫。)就是(吼)好玩不?

(3)堵。

师:再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看谁的想象力丰富?来先和同桌说说。

谁来讲一讲。看,洪水就要把房屋冲垮了,赶快土袋把水堵住。所以,它的偏旁就是(提土旁)。(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真清楚)

(4)缝。

师:看,这个字读什么?(缝)你是怎么猜到的?(对,用针和线去缝衣服)看,绞丝旁和衣服中间有一道(缝)就是它的另一个读音,缝。

(5)哀。

师:看,它是谁?(哀)它的本义表示家里有人去世了,穿着白色的孝服悲伤的哭泣。来,给哀组个词吧。(追问)能说一句话吗?(真完整、好句子)

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借助看图编故事识字法,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便得到了发展,而且丰富了语言积累,由此让学生自己发现识字的规律,在后续识字中能够自主了解生字的字形字义。

2.2再造语境,复现识记

汉字产生数千年,几经演变,有些汉字的字形简化了很多,汉字蕴含的故事不容易被孩子所感知,所以,这样的字对于孩子来说无疑就增加了记忆障碍。但识字不是研究汉字,也不是学汉字学,而应根据小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读写需要,对于要求学会的字,只要能读准字音、再现字形、了解字义、能够语用即可。

【教学片断】读一读,说一说

师:孩子们,如果你在学习生字时,都能够在头脑中把它变成图片,这样会让你你记得更劳!可有些生字要想让它变成图片很难,那么我们可以换种方式,把它放到词句中去记一记。

(1)且。

师:这个字还认识吗?(且)来,读一读它在课文中的句子。(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它还有两个经常用的词语,读一读。(而且,并且)

(2)复。

这个字读(复)。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在这里复表示“再‘又”的意思。还有两个四字词语也表示这个意思。读一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3)趁。

来,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趁天晴,快做窝。)表示趁机意思还有两个词语,(谁谁谁你来)读一读。(趁机,趁热打铁)

这一识字教学的片段,采用的“复现”方式帮助学生识记运用生字,将生字在原文中的复现与再造生活中的复现梯度链接,让学生在理解上能够进行顺畅识记。

2.3多元创编,语用识记

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的丰富,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并且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所以,需要让孩子自己“自主”地识字,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激发他们乐学、会学、学会的学习热情,让识字的效率指向等识增量。

在第一课时的伊始,教师放手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享创编识字方法,孩子们在汇报的过程当中,用了拆分、换字、想象、讲故事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一个孩子说“朗”字的时候,她说“有月亮的一天就是晴朗的一天”,说得特别的精彩。

通过观测,笔者发现这个策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专注倾听能力,同时体现小组学习的价值,满足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施展自己学习能力的成就感。

识字策略有很多种,所有的识字策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论是基于文本,還是再造语境,对于识字策略的选取和运用中,我们一是要根据汉字的特点,二是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明确识字的初衷,在语言环境下能识会用,让孩子们热爱语言文字、感受民族文化,这样,我们所进行的识字策略就是科学的、适切的。

3语境中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学习语言汉字的目的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最终的指向是能识会用。

在《寒号鸟》一课中有一个不容易理解的表示转折意义的“却”字,笔者巧妙地将其与理解文本主要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提示把两个动物不同的做法、结局让学生用“却”字连起来,串讲课文内容。

【教学片断】

学习“冬天说到就到”

师引语:冬天说到就到,这时喜鹊住在哪?寒号鸟住在哪?

(1)默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7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提示说完整话。

师:冬天说到就到,这时他们都住在哪里?谁能看着提示完整地说一下。

冬天说到就到,这时,喜鹊住在____________,寒号鸟住在____________。(板书温暖的窝,寒冷的崖缝)

师:谁能用上却字再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一遍。

冬天说到就到,这时,喜鹊住在____________,寒号鸟()住在____________。

师:学以致用,了不起!

识字与文本相结合有多种形式,在这节课的尾声部分,在学生掌握了字音、了解了字形、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将本课的部分生字进行分类再现,把描写喜鹊内容的生字放在一起,描写寒号鸟内容的字放一起。然后,把这些字带回到文本中,结合文本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将字连词想句,最终,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完整表达。

【教学片断】内容分类,串连生字

(鹊,朗,衔,劝,趁)(号,且,腊,复,哀,)

师:看到这两个字你能想到什么?(喜鹊和寒号鸟)

师:(出示八个生字)猜一猜李老师把这八个字按照什么来分类的呢?

师:喜鹊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衔回一些枯枝做窝。并且劝告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

师:这些都是介绍喜鹊的内容,李老师把这些字连起来说。你学会了吗?谁来说一说寒号鸟的内容?

生(预设):而寒号鸟却得过且过,于是在寒冬腊月,只有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学习语文规律。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我认为这三个‘不离,都着眼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并不是单纯地解决识字问题,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为此,识字并不是单纯地解决识字问题,要在语言环境中识、语言环境中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质量;有利于进行词和句的训练,加强识字和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产生综合效益,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识字效率。

总而言之,基于语境识字背后饱含的是我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对华夏文化的传承。识字的教学定位要实现以文养字,突显文化,达成语用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向基于语感和语言建构的学科素养靠拢;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自立的、合作的、终身的方向转型。

参考文献

[1] 郭乐静.部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2):53-55.

[2] 熊宁宁.传承、发展、守正、出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J].小学语文教师,2017(03).

[3] 郝越文.科学识字,适切学生——从朱煜老师的识字教学片断说起[J].小学教学设计,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