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香狼毒研究概况

2019-08-15程鹏飞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黄酮类草原生长

程鹏飞

摘 要 瑞香狼毒是瑞香科狼毒属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有毒植物,为我国传统有毒中药材[1]。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南等地。瑞香狼毒严重影响我国牧草产量和质量,造成草地生态平衡破坏,引起草场退化,限制畜牧业的发展,但其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驱虫、杀螨等药理价值[2],可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变害为宝”,在改善草原生态状况的同时可提高局部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瑞香狼毒的形态学特征

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俗称红狼毒、断肠草、打碗花、山丹花[1]等,是瑞香科狼毒属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少用中药“狼毒”三种原植物之一。植株高20cm-50cm,根茎粗大木质化;茎直立丛生,少则3-5个,多则20个以上;单叶互生或对生,叶全缘,无毛,披针状或线形,叶柄短;头状花序,顶生,花萼冠状,花白色或黄色,萼筒细管状,顶端五裂;雄蕊10枚,2轮环生;子房上位,头状。其返青期在6月初,花期在7-8月,果期在9-10月。

2 瑞香狼毒的生物学特征

瑞香狼毒再生能力强,冬季地上部分干枯死亡,地下部分越冬后,翌年可再发成株。产種量大,结实能力强[2],生命力强,皮厚且硬,遇合适条件即可萌发成株。瑞香狼毒拥有极强的抗旱和竞争能力,其叶片呈针形,蜡质层较厚,能忍受长期干旱;根系入土深,吸水吸肥能力强,因其枝条众多、生长茂盛,对周围其他植物种产生郁蔽和抑制作用。瑞香狼毒具有一定的异株克生现象,通过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敏感的物质来控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周围其他植物种子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瑞香狼毒营养成份含量高,其籽实中粗蛋白质可达20%-72%,氨基酸含量高,纤维素丰富。

3 瑞香狼毒的分布、危害和防除

3.1 瑞香狼毒的分布

瑞香科植物有50属5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尤以非洲最多,我国有9属9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狼毒属有6种,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在我国有1种(即瑞香狼毒)[4]。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宁夏、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地的地势高峻、气候恶劣且自然条件复杂的干草原、沙质草原和典型草原的退化草地上,为草原植物群落的伴生种,在重度退化的草原上已成为主要的建群种。其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4200m,年均温在0℃左右的干燥向阳山坡,以及高山、亚高山草地、灌丛或松林下。

3.2 瑞香狼毒的危害

瑞香狼毒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竞争能力和异株克生性,与其他优良牧草争水、争肥、争空间,严重影响牧草的生长,草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引起草原退化,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青海省天然草场狼毒生长面积约7.3×105hm2以上,每年因狼毒生长而损失的牧草不少于2.75亿kg。甘肃有46.6万hm2草原遭受危害,牧草减产1.375亿kg,经济损失1500-2000万元。

瑞香狼毒全株有毒,根部毒性最大,花粉剧毒,其茎叶含有萜类成分,味劣,家畜一般不采食。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狼毒根有大毒,可杀飞鸟走兽”。早春放牧,家畜可因贪青或饥饿误食中毒,表现为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卧地不起、心悸、便血、痉挛等急性中毒症状,重者可致虚脱或惊厥死亡;母畜接触后可致流产[4]。瑞香狼毒根粉、花粉对人眼、鼻、喉有较强烈而持久的辛辣性刺激,人接触后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3.3 瑞香狼毒的防除

目前对瑞香狼毒的防除主要采用人工防除和化学防除的方法[5]。人工防除简单易行,但人力成本较高、效率低下,一般在狼毒面积小、数量少时采用。人工挖除狼毒应在幼苗期进行,可防止成熟种子的散落、传播。

4 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研究

近年来从瑞香狼毒中分离鉴定出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香豆素类、黄酮类、二萜类、木质素类及苯丙烯酸醇苷类等[4]。

4.1香豆素类化合物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瑞香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在瑞香狼毒根中的含量高达0.355%,有调节植物生长、光敏、抗菌抗病毒、平滑肌松弛、抗凝血等作用[3]。1974年,前苏联学者最早分离得到4种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牛防风素、异佛手柑内酯、茴芹香豆素和异茴芹香豆素。

4.2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分布最广的一类化学成分,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入侵等起着重要的作用[2]。瑞香狼毒根中总黄酮含量为1.126%,叶中总黄酮含量2.920%。瑞香狼毒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为C-3/C-3”连接的双二氢黄酮类(狼毒素类化合物)、狼毒色原酮类和黄烷-3-醇和含有黄烷单元的双黄酮类,且狼毒素类含量最高。瑞香狼毒中黄酮类化合物共同特点为:B环都有羟基、甲氧基或葡萄糖取代,单糖苷皆为葡萄糖苷。

4.3 二萜类化合物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瑞香狼毒的根部。瑞香狼毒中的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是瑞香烷型,多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其中最显著的是抗癌活性和抗HIV病毒活性[3]。1982年,Niwa从瑞香狼毒的根中分离得到的4种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胡拉毒素、单纯杆菌素、pimelea factor P2和萨布霉素A,具有毒鱼活性。此后,抗癌活性成分:stelleramacrin A、stelleramacrin B和尼地吗啉,抗白血病的化合物:neostekkin和新瑞香素等也相继被分离出来。

4.4 木质素类及苯丙烯酸醇苷类

目前已从瑞香狼毒中分离得到多种木质素类成分:鹅掌楸树脂醇B,松脂醇和罗汉松树脂醇,具有抗HIV作用的松树脂醇二甲醚和桉素,以及瑞香素B、I,拉帕酚F、牛蒡苷、Clemastanin B等。2004年,冯保民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得到新的木质素类化合物bursehernin。

4.5 其他成分

5 前景与展望

瑞香狼毒分布面积广泛、密度大、资源丰富,结合其具有产种量大、种子繁殖力强、耐旱、异株克生等生物学特性,和抑菌、抗病毒、抗肿瘤、驱虫、杀螨等药理价值,可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变害为宝”,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提高局部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研技术的不断更新,将先进的分离提取技术应用到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中,不仅可提高分离效率,还可增加发现新化合物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史文婷, 徐崇范, 魏春雁等.瑞香狼毒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J].齐鲁药事, 2011, 30(2):105-108.

猜你喜欢

黄酮类草原生长
银杏叶片中5种银杏双黄酮类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
讲解《草原图》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一种黄酮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用于肼的检测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探讨
红花中黄酮类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