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海成“海”:水没古城60小时

2019-08-15

南方周末 2019-08-15
关键词:启德临海紫阳

紫阳街的居民们并未预见后来的水情。那就像个平常的夏日午后,人们慢慢地将物什搬离、垫高,但后来洪水一下子涌进,就来不及挪了。

南方周末记者 汤禹成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葛子岚

南方周末实习生朱静煊 任淼琳 张洊维

2019年8月10日15:30左右,从灵江倒灌而来的洪水,穿过古城门,穿过龙兴古刹,穿过纵横交错的古城巷弄,一点一点将临海古城浸没。

行人经过巷子口时自然地挽起手,陌生人变得熟络,互相提示水情。

大学教师陈之慕回家的路走得特别用力,也特别漫长。大约1个半小时前,她和女儿从家中出发,准备去紫阳街“看大水”,那是临海人的传统项目。

和大多同辈人一样,1960年代生人陈之慕有过儿时“看大水”的经历。彼时,灵江沿岸的防洪坝尚未筑成,江水侵犯古城时,孩子们结伴站在灵江大桥的栏杆旁,注视着泛滥的江水,常有死猪漂来、泥沙俱下。

后来防洪坝筑成,临海虽时有内涝,但总能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2019年遇到了例外。这场50年一遇的洪水,皆由台风“利奇马”引起,“利奇马”是今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其强度位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浙江台风的第三名。浙江省防总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10时,“利奇马”在浙江已致38人死亡,10人失踪。

台风到来后的60小时显得格外漫长,洪水在这座千年古城中泛滥,又退去。

风好像要敲碎玻璃

8月9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预计“利奇马”最大可能于8月10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台州到乐清一带沿海登陆。

资料显示,台州临海市区属浙东低山丘陵区中部的断陷堆积盆地,上游始丰溪、永安溪两江主流长度相近,且集雨面积大,遇涨潮和雨量巨大,易使灵江骤纳洪流,水位猛升。

15:05,台州市气象局原副局长、台风专家陈宏义给台州人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我们所面临的,可能是一辈子都难得遇见的强天灾……”

但这封信似乎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对古城临海而言,台风已不是新鲜事。老人们一直说“临海不怕风,但怕水”,“山脉阻挡风,但山洪会夹着下来”。

台州人已经习惯了夏季台风的到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海人,大学生王跃然对台风早已见怪不怪。8月9日下午,小区楼下的香樟从下午两三点开始就晃个不停,雨滴降落下来很快就被风吹成一股一股的白色烟雾。

16:00,王跃然的外公骑电动车去灵江大桥外的农场抓鸡,他就住在离古城门200米不到的一间两层烟酒杂货铺。

每次刮台风前,老人最担心的还是他散养在城门外的那一群鸡,家人劝他不要出去,风太大了,他反驳:“台风来不来还不晓得,有什么好担心的。万一台风来,鸡又不会游泳。”18:00左右,他锁好鸡笼,安全地返回家中。

幼儿园教师李秋在8月10日凌晨2点被风声吵醒,她住在临湖的一个高层小区。“风好像要敲碎玻璃,直接穿进来一样。”一位单身朋友鲜见地在凌晨给她发微信,诉说自己的恐惧。

这是台风到来的讯号。

“利奇马”已在8月10日凌晨1时45分左右登陆浙江温岭市城南镇,很快,就到达了相距70公里左右的临海。

接近3点时,李秋按物业通知,将车从地下车库挪出。等至清晨,积水已爬上汽车的轮胎底部,她又将车子停进小区旁地势较高的中学停车场。有的车主干脆把车开到两条马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为的就是减少损失。此时,不远处的桥面也开始停起了车辆。

逐渐变得糟糕

情势在10日下午逐渐变得糟糕。

14:00,陈家母女从家里向紫阳街出发时,路上的积水只是刚刚没过脚踝。

陈之慕说:“每年都说台风要来,但每次拐个弯就走了,人们的心态大多平静,也缺乏特别的警惕。”住在老城区的她翻了翻台风前后的短信,竟无一条台风预警。

在紫阳街,她见到一位老伯试图吃力地将冰箱搬到用来捣麻糍的石臼上。麻糍是这座古城的特色美食。

紫阳街的居民们并未预见后来严峻的水情。那就像个平常的夏日午后,人们慢慢地将物什搬离、垫高,但后来洪水一下子涌进,就来不及挪了。

大多数人的回忆中,水最初缓缓上涨,然后在某一刻,几分钟内突然迅猛上涨。

网红店“紫阳九九海苔饼”就有这样的遭遇。12:00,紫阳街上积水达到约30厘米,店门口的两级台阶勉强护住了店面。但后来水越涨越快,很快漫进店里,等管鸿伟发现,已来不及抢救店内物资。

夜晚水位最高时大约80厘米,几乎没过了一半店面。一家人在二楼狭小的休息室里,看着水浸没最高处的机器,无能为力。海苔饼的损失是小,几台机器在洪水浸泡下损坏才是大事。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一份水利专家的评价:这次洪灾可能存在预警不够及时、撤离也不够及时的问题,在10日上午就可以相对准确预测到洪水位会持续上涨到夜晚。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一批水文专家8月9日就已抵达临海,专门观察整个过程。

陈之慕看到了大水一点点地浸没古城。

她走到紫阳街朋友家时,院子里积下的还是清澈的雨水。就在聊天的一眨眼功夫,水变得浑浊,水位升高。心里有些慌张的陈之慕,催女儿快回家。

那时是15:00。在央视的报道中,洪水正冲进台州府城墙,老城区积水达1.5米。

蒋启德的女儿看到36年没关的望江门下闸封城,劝71岁的父亲早点转移。彼时,蒋启德正忙着把冰箱往二楼转移,顺手挂断了电话。水位渐渐没过通往二楼的一格台阶。

在他挂电话后十几分钟内,封了数小时的兴善门被汹涌而来的江水冲垮。半小时后,望江城门失守。整座城市依赖着几百年前设计的半圆弧状的“马面墩台”抵御着洪水。从灵江倒灌而来的洪水,迅速蹿升三四个台阶,水流速度陡然加快,有的地方打着漩涡。

堤岸与河流已经汇成一片。

15:32,陈之慕和女儿走到一片地势较高的干地。几只黄色小虫从窨井盖里钻出来,路人拿着手机围观,用软糯的方言调侃着这些虫子,“看,洪水把虫子都逼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虫子在地面爬行,围观的人群匆忙散去。没过多久,陈之慕就从朋友圈得知,这块区域也被水淹没了。

傍晚18:30左右,“临海全市被淹”成为微博热搜第一。临海人没想到自己的家乡会以这样的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天色渐暗,王悦然在家眼看着上午抛锚在路上的香槟色奥迪一点点被水淹没,只剩车顶。

肃静中,所有声音都变得清晰。

小区新修广场上的音乐又飘起来了,是轻柔的卡农,平时,那是居民闲话家常的背景音。

过了一会儿,音乐停了,路灯骤灭。王跃然听见一个中年男人走在水里喊了一句“水到胸口了”。

汽车逐渐被浸泡,发出此起彼伏的警示声,不仔细辨别,就像夏日的蝉鸣。

独居老人抓住床头柜边角

“四周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点船的响动也没听到。水很急,淹到二楼了。”19:30,蒋启德主动给女儿打了电话。他在新疆的儿子也打回电话,实时询问水位情况。

只有蒋启德和老伴两人在家,子女的心都紧紧悬着。看到救援电话的号码,他们就拨过去,但无一例外全是占线,仅有一个外地的电话接通了,对方让他们用短信发送求救信息,但那支外地的救援队伍还在高速上,尚未抵达。

8月10日白天,有民警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目前很多报警信息都说“肚子饿,并且一拨过来就不挂电话,有些人反复打”。

这位民警呼吁:“水位仍在上涨,还有许多紧急警情需要救助,公安民警都在一线紧急救援,请类似肚子饿的朋友自我救助,不要占用有限的报警资源”。

一直到晚上,蒋启德一家人密切关注着微博和朋友圈,不放过任何信息。

19:40,水位开始上升。此时的水位离蒋家二楼仅剩三四个台阶。洪峰尚未到来,值得庆幸的是仙居泄洪延迟,天台里石门水库也被紧急叫停泄洪。一位知情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颇为幸运的是,当天里石门水库有两个闸门坏了,所以只开了剩下的两个闸门放水。

台州市水文站预测,10日20时至21时,临海西门站可能发生超历史性大洪水,洪峰到达后水位还会再上升1至1.5米。

水位的变化牵着所有人的神经。房子在水流中摇晃,原本坚信房子能给他安全感的蒋启德开始担忧房子会不会倒塌。

一位了解灵江治理的水利工作者说,洪峰到达临海时,刚好是灵江涨潮涨到最高的时候,潮水顶托住洪水,所以洪水水位长时间维持在高位。

大约21点,经水文站观测,灵江洪峰达10.98米。灌进蒋启德家的水在离二楼还有两个台阶的时候终于停了下来。

老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接近极限,黑暗中只能听到洪水哗啦啦湍急流过的声音,救援队伍仍未赶到。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多数年轻一代都将房子买在新城。留守在老城区的,往往是和蒋启德一样的老人,面对这次台风带来的洪灾,孤立无援。

一位受访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75岁的亲戚独居在老城一层平房内,大水来了无处可逃,只能将床头柜搬至床上,再吃力地爬上床头柜。床头柜面积窄小,老人为了坐得更稳,只能用手抓住床头柜的边角,一待就是10小时。

临海市税务街上有一家名为“博爱”的养老院。8月10日晚,一则为院中老人求助的消息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当晚十点多,台州消防向养老院核实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

▶下转第5版

33位老人被困于二层阳台,衣物已经湿透。由于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不适合夜间转移,消防员给老人们发放了物资,告诉他们“(水位)慢慢会越来越低,你们放心”。

天亮后,周边积水逐渐退去,消防员方将养老院现场移交给当地街道办。

难以靠近的救援

台风中心是在8月10日22:00离开浙江的,随后进入江苏。

风走了,水还在,并保持高位。

一支巡特警小队在零点靠近了望江门,但因水流过于急促,缺少电动马达的皮划艇根本无法靠近老城区。

老城区街巷错综,外来救援力量即便进入,若不熟悉地形,也很难准确找到救援位置。“房屋层层叠叠,巷子后面还有巷子,很难找到人。”参与救援的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邻区的大学毕业生秦宽,这时将自己购买的冲锋舟送到了临海高速路口。

下午早些时候,因水流湍急,皮划艇无法满足救援需求,冲锋舟成了紧缺物资。临海市公安局在微信、微博上发出了征集冲锋舟的通知,这些通知被当地人大量转发。

秦宽决定和朋友购买冲锋舟前去救援。购买之后,他咨询了临海市公安局,得到的回复是,因人手不够,需“一人一舟”,送了舟去,没人会开也没用。

台州市公安局的朋友又告诉他,有1人开冲锋舟救人,在湍急的水流中遭遇翻船,不幸死亡。为了安全,秦宽发了一条朋友圈,招募会开冲锋舟的专业人士。

秦宽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了现场混乱的秩序:民间救援力量缺少统一指挥,大家各自开冲锋舟救人,最明显的问题是信息不畅,救援信息在不同的群里被重复发送,重复救援不在少数。

老城区的居民回忆,冲锋舟是在凌晨三点后才多起来的。

起初,人们大多依靠没有发动机的皮划艇进行救援。蒋启德家靠近灵江,流速较快,救援人员要下水推着船,才能往前走。蒋启德若想离开,必须在黑暗里徒步涉水两三百米才能上船。

大约凌晨两点,救援队终于得以靠近蒋家,打算搭梯子将人救出,但由于装了防盗窗,救援人员无法助其破开,只能许诺先救其他人,等下就回来。

次日白天,洪水退去后,女儿将蒋启德夫妇接到了新城的家,一宿没睡的老人很快便沉沉睡去。

“从未见过的景象”

气象信息显示,台风离开浙江的时候,临海洪水已进入平潮期。

翌日,市民陆续走出家门探路,分享着路况信息。

被汽车堵占的大桥、道路正在缓慢地恢复通行。8月11日17:00左右,临海市民开始自发地在朋友圈转载消息:“请将车停在二桥和三桥的市民们将车挪掉,减轻交警叔叔逐个打电话的工作量,方便通行。”

但此时,已有大量的车因为被洪水浸泡而无法行驶。

车主李秋拨打保险公司的报案热线,对方说等拖车的时间会很久,可以自己想办法先行拖车,留好发票,届时交给保险公司理赔。

台州一家保险公司的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灾害过后,汽车理赔是最主要的业务,其次是企业财产理赔,临海多民营企业,许多厂房进了水。平常,报案热线只有一条全国总线,现在,每个县区都增加了1-2个热线电话。根据初步统计,临海有五六千辆车需要理赔。

至12日下午,临海城区内涝基本解除,洪水正式退去,古城内人影渐密。

曾经飘荡的生活气息,成了泥泞里的琐碎物件:直立风扇横躺于地面,黄皮核桃撒落一地,台阶上的塑料口袋装满幸免于难的红枣。

李秋陪婆婆回到古城内收拾老房子。她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景象”:沙发互相架在一起,冰箱、微波炉凌乱倒地,洪水退去后的泥浆,粘在地上,也钻到橱柜里。

陈之慕辗转难眠。她反复思索,那天为什么坚持要去紫阳街“看大水”。

她想出了答案。女儿要出国读书,她想让女儿留下家的念想。和大多数在古城长大的孩子一样,女儿从小穿梭在这些横纵的巷弄。每逢外出归家,母女总要结伴去逛紫阳街。

8月12日夜晚,紫阳街的灯火重新亮起。不远处,朝天门旁的古城墙如废铁一样向内凹陷,成为大水留下的伤痕。

(尊重受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猜你喜欢

启德临海紫阳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北冥有鱼
启德教育发布《启德2018英国留学报告》
新模式外宣探析
童心飞扬
香港启德发展区启新道落成通车
紫阳
临海变“大海”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